给予(6)

来源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nine_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道道细褶,氤氲着独特的芬芳,浸满了母亲给予的独特的爱。
  那是一个雨天,天已黑了。我从小巷抄近路赶回家去,一不留神,一摞讲义栽进了一个污浊的水塘,救起来时,已湿成一团。我心里也被这雨点打得湿漉漉的。
  回到家,向母亲诉苦,希望她能帮我将讲义拭干。没想到,她竟冷冷地说:“没事,自己拿个吹风机吹吹就干了。”我按压住心头的不快,试探道:“可是,我还有作业……”“那就动作快一点!”
  我不大情愿地抄起吹风机,将风量调到最大,来回移动着,心里不禁想起同学母亲给予她的是一个收拾妥当的书包,是一本精美的错题集,是一摞摞分门别类整理好的讲义。而我的母亲呢?给予我的竟是摊开的双手,与左右摇动的脑袋。讲义终于干了,只是多了一道道波浪,横行在纸张中间,字迹仍然模糊,映着一圈花边。再无暇多想,揩揩眼泪,投身到作业的战场上。
  第二天, 老师让拿出那份讲义,回想起被落在梳妆台上的讲义,我不禁咽了咽口水。小心翼翼地打开讲义夹,竟发现讲义被夹在最上面,按順序排好。那大波浪已化成了小小的细褶,一道道紧紧偎依着,无比温馨;纸张原本倔强地卷起的角乖乖地俯下了身子;字也被重新描过了,是母亲的笔迹。新旧笔迹交叠在一起,映出爱的迷人光辉。我眼前浮现出母亲在我睡后用书一张张压平,又在灯下细细描摹字迹的场景。讲义上的一缕缕细褶映衬着母亲额头上用爱刻下的一丝丝细褶,抚慰了我原本浮躁的内心。
  第三天, 顺着细褶轻抚讲义,我的眼眶不觉酸涩。回想起来,母亲给予我的太多太多。因为自己动手抄错题,我才对错题的印象尤为深刻;因为自己整理讲义,我才养成了归纳总结的好习惯;因为母亲给予我放手的爱,我才变得独立自强。这一道道细褶,浸满了母亲那独特的爱,而我能给予母亲的,只有去理解她的给予。我突然理解了冰心的一句诗:“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缓缓地,抚过一道道细褶。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只有母亲倾心的爱的给予,永恒不变……

点评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想要写出好文章却不容易。小作者截取了生活中一个寻常片段,融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细节描写传神入微,表现了母亲不同寻常的爱,让平凡的主题不落俗套,且情节曲折,有波澜。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对比手法的运用,人物形象便在对比中鲜明起来。语言流畅,情感丰富而真实。结构上首尾呼应,紧扣主题,浑然一体。
  (点评人:庞汝琴)
其他文献
念初中时,学校离家比较远,需要经过两条大河和一大片田地,因此,父亲每天很早就和我一道起来,骑自行车送我上学。  通常,天还没亮透我们就从家里出发了。路上,有时我会抓紧时间靠在父亲的背上再睡一会儿;有时则是一边匆忙地啃着饭团,一边背着英语单词。父亲骑得不快。虽然极少会迟到,但我总觉得上学的路上,时间是那样漫长。  初三那年,我终于有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我不愿意再要父亲接送了。每次推车出门,母亲都
“鲜衣怒马少年时”,青春年少,绿色葱茏,少年意气风发,踏上征途。  青春,就是敢于挑战自我  我向来羞涩,却被委以重任——在全校同学面前演讲。我攥着那张早已背得滚瓜烂熟的演讲稿,耳朵通红。台下,几百双眼睛仿佛要把我盯出洞来。我深吸一口气:别怕别怕,面前都是西瓜。演讲完毕,掌声雷动。抬手一看,全是汗漬。我扬唇一笑。  青春的绿色是勇气,是“虽千万人,吾往矣”。  青春,就是不惧雨雪风霜  “你看看,
升格支点  语言的运用,是写作中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所谓文采,是指语言富有表现力,能给人以美感。无论是优美隽永、汪洋恣肆,还是清新淡雅、凝练质朴,抑或是幽默诙谐、意味深长,都是有文采的表现。讲究文采,是在语句通顺、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等一般要求的基础上,对作文语言提出的更高要求。同学们在写作时,应根据写景、状物、记人、叙事、抒情、
窗外,残阳如血。  屋中,我与父亲对面而坐,摆开棋局。我们分享心境,分享两个时代的理想与拼搏。没有言语。但收获的哲理早已为成长添一抺亮色。  驱车跳马沉炮,我无情地攻打父亲的城池,而父亲只是一味苦心孤诣地防守,缓缓调兵遣将,不紧不慢,从容淡然。这是怯弱与逃避吗?为什么不连攻?父亲,可否将你的想法与疑惑和我分享?  但不能。战场上,唯一的目标就是胜利。我紧咬牙,驱车换炮,殊不知后方早已空虚。悄然间,
《雪》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它既是一首动人的咏雪诗,也是一幅美妙绝伦的雪景图,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每当诵读它的时候,总会有一种强烈的美的享受。  《雪》这篇优美的文章,作者以生花的妙笔,隐约透露出《野草》那种“荷戟独彷徨”的韵调。其中,“江南”和“朔方”迥然不同的雪景,作者对明媚春天的无限向往、对美好事物的缅怀,以及同冷酷的现实奋勇抗争的精神,都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古人云
沙上有印,风中有音,心中有影。您的影,镌刻于心湖间的影,阳光斑驳着的影,不断变换着的影。倒影,是您走过时留给我的印迹,亦是您赠予的爱,那抹影,那份爱。  不觉间掉进了记忆的心湖,有您,有我。迎着初升的煦阳去海边看日出,我趴在您的背上,随着您走路时的一起一伏,陷入了酣睡。在梦中,亦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悸动。黑夜中漫长的等待,裹挟着沁人的寒,您给我盖上了厚厚的外套,而自己却穿得极为单薄。待太阳快跳出
熊培云问:“集中营是用来干什么的?”很多人会答:“束缚人、压迫人的”“关押政治犯的”“把活人变成死人的”等,但其实,他们的思维是被围墙围起来了——这些回答都是从迫害的角度来答的。若跳出围墙,答案就可以多种多样:集中营是用来逃脱的,是用来钻地洞的,甚至是用来反抗的。由此可见,思维如同一个人,若這个人只依照思维定式做事,就会成为围墙的奴隶,被围墙永远困住;但如果他跳出思维定式这堵墙,就能获得自由,获得
[备考指津]    “无米之炊,巧妇难为”,没有好的素材,即便生花妙笔也难写锦绣文章。可以这么说,立意之后,选材就是头等大事,一旦选材失败,作文也就基本上失败了。那是不是有了好的材料,就万事大吉了呢?非也!既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也就一定存在山珍海味被“拙妇”烧糊了的可能,否则何来“厨艺”一说?我们所筛选出来的材料,无论多好,也只是素材,它是原料,是不能“生吃”的,要经过加工。  下面,笔者将就记
迎着风,蒲公英的小伞散了,一颗颗轻盈的小种子随风飘向了远方。迎着风,树上的叶子落了,一片片枯黄的叶片在空中划过道道美丽的弧线。迎着风,窗前的风铃响了,清脆的響声伴着风起舞,碎成了一片繁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没错,这就是春风。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春风来了,它吹绿了小草,吹红了花儿,吹醒了万物。春风是和煦的,是温暖的。迎着春风,小草展开自己的身体;迎着春风,杨柳在对着溪水梳妆;迎
《威尼斯商人(节选)》拓展阅读——  杰克和罗斯在眨眼的星星下漂浮。海水像玻璃,只有细微的起伏波动。罗斯确实能看到大海这面镜子上星星的反光。  杰克拧干她那件长大衣的水,把它紧紧塞在她双腿周围。他揉她的双臂。黑暗中他的脸呈灰白色。他们周边的黑暗中传来微弱的呻吟声。  罗 斯 愈来愈安静了。  杰 克 再等几分钟。他们需要一点时间去安排救生艇。  罗斯一动不动,只凝视空间。她知道真相,不会有什么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