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建筑物的外观质量控制

来源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for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水工建筑物是社会各建筑群体中的一类,是所在地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工建筑物的外观越来越受到重视。水工建筑物的外观质量控制主要在设计与施工两个环节。外观设计的质量表现在建筑物满足运行功能要求的情况下,既方便施工,又具有特色。施工的质量表现在建筑物的实施效果。常见的外观质量缺隙主要有蜂窝麻面、色泽不一、气泡偏多,应从施工工艺、建筑材料的质量等方面加以控制。
  【关键词】 水工建筑物 外观 质量 控制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outward appearance quality control of hydraulic structures.
  水工建筑物是社会各建筑群体中的一类,是所在地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工建筑物的外观越来越受到重视。水工建筑物的外观质量控制主要在设计与施工两个环节。外观设计的质量表现在建筑物满足运行功能要求的情况下,既方便施工,又具有特色。施工的质量表现在建筑物的实施效果。常见的外观质量缺隙主要有蜂窝麻面、色泽不一、气泡偏多,应从施工工艺、建筑材料的质量等方面加以控制。
  水工建筑物是社会各建筑群体中的一类,多以清水混凝土本色为主,以其独特的风格展现在世人面前,也是建筑物所在地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建筑物外形是否美观,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建筑物外表是否整洁等等,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内容。
  1.外观质量的内容及控制措施
  外观质量作为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体现建筑物运行功能和特色的外观设计质量,二是体现建筑物实施效果的外观施工质量。前者一般是基础,后者常常又是关键,必须根据其所处的不同范畴,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1.1设计质量控制措施
  1.1.1构思开阔,设计意识超前
  设计部门编写设计文件过程中,在体现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结构特点的同时,应体现时代建筑水平,并广泛征求建设单位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在进行外观轮廓构想时,应增强建筑物美感、提高外观设计品质。
  1.1.2风格上满足特殊需要,兼顾地方特色 在保证运行功能和投资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风格,以及有无仿古、旅游开发、城市规划等要求,力争设计成具有一方特色的形象性建筑、标志性建筑、景点性建筑。
  1.1.3方案上消除设计隐患,适应施工发展水平
  合理的设计布局及构件外形,有利于进行施工分割。还应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增加维护设施的设计。避免因结构上的缺陷导致的裂缝、施工缝、撞痕等现象。在进行设计方案拟订时,应考虑施工技术的发展水平,使得工程实施中能尽量采用先进可行的施工工艺,将设计目的更好地体现到结构中去。
  1.2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水工混凝土建筑物一旦浇筑成型,将无法或较难弥补施工留下的外观缺陷。实施过程中,必须完善相应控制体系,并对直接影响建筑物外观成型效果的各种要素,进行事先控制。
  1.2.1完善组织保证体系
  (1)建立以树立企业形象为宗旨的内部行政管理体系,明确外观质量目标。在制定管理制度时,施工企业应明确外观质量管理思路及发展目标,并建立各职能部门联动、分工明确的内部行政管理体系,从技术论证、物业、财力等方面予以保证。
  (2)引进由业主、监理单位参与监督的外部督察体系,提供外观质量保障。建筑市场的日趋规范,工程建设“三制”的推行,为建设工程提供了外观质量保障。
  (3)落实具体负责实施的现场执行体系,履行外观质量控制职能。班组内执行“三检” (自检、互检、交接检)及“三验” (初验、复验、报验)程序,履行外观控制职能,并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是工程外观质量的基本保证。
  1.2.2控制影响观感的要素
  (1)人员素质。通过岗位培训、技术交底、经验总结和岗位责任制的落实等手段,规范操作行为,明确外观质量标准,从而杜绝外观隐患的发生。
  (2)材料质量。混凝土结构中各种材料质量的优劣,不但影响结构运行和设计标准,同时还会影响外观。故在满足建材试验规程的前提下,必须选择性能良好、色泽稳定、质地坚硬的材料。
  (3)施工工艺。对直接影响混凝土成型效果的各种工艺,宜进行统一的设计。
  模板的选型及架立:作为混凝土外观质量的重要保证,表面光洁、吸附力小、平整度高、拼缝严密的模板要求,是施工时所必须考虑的因素。
  (4)机电物业。浇筑前,应对各类搅拌、振捣及输送机械等进行调试运行,以保证其工作状态正常,避免因施工中断时间过长而出现施工缝和蜂窝等现象。
  2.常见外观质量缺陷的形成原因及防治办法
  2.1蜂窝麻面
  2.1.1形成原因:模板孔眼或接缝附近浆液在振捣时溢出,并形成空隙或泛砂;粗骨料粒径过大,导致混合料不能完全填充钢筋保护层。
  2.1.2防治办法:提高模板拼装精度,并宜将拼缝形式设计成企口;根据不同振捣设备合理布设浇筑振点,防止漏振,严格控制振捣时间 。
  2.2色泽不一
  2.2.1形成原因:混凝土强度较低、成型界面的隔离剂使用不到位,致使局部浅层砂浆薄层在拆模瞬间脱离母体,形成局部浅层剥落;模板隔离剂掺杂,涂抹厚度不一。
  2.2.2防治办法:在保证拆模强度的基础上,适当延长拆模时间,并以混凝土表面乳化膜形成后且不粘模为宜;
  2.3气泡偏多
  2.3.1形成原因:模板表面油性隔离剂配制过稠、涂抹过多,致使拌和料人仓振捣时,隔离剂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沿接触模板的混合料表面出现浸润现象,并包裹其内的气体形成气泡。此部分气泡在振捣过程中大多逐渐溢出并变小,剩余部分因油性隔离剂的黏稠度较高而继续吸附于模板表面,较难溢出仓外的气泡,在混凝土凝结后形成气泡空隙;浇筑层厚度过大,气泡的溢出行程过长,也易引起气泡偏多的现象。
  2.3.2防治办法:采用稀释剂如柴油等,降低隔离剂稠度,相应减少封闭气泡的吸附力;减小涂抹厚度,并以润湿模板表面为宜,由此减少浸润气泡数量及浸润膜厚度,便于其内气体在振捣时破膜而出;适当延长模板附近振点的振捣时间,以帮助此类气泡溢出;调减浇筑层厚度,以缩短模板表面气泡的溢出行程;使用适量的减水剂,增大和易性,提高气泡的振升速率。
  3.外观质量控制中其他几点相关事项
  3.1表面施工滞留物的清除及孔眼的封堵、修补
  对施工过程中可能滞留于混凝土中而无法拔出的拉杆、撑件等必须予以割除,后与孔眼一起进行封堵、修补;同时,为减小色差,建议在进行连接层处理后,用原施工配合比及各类组料拌制混凝土修补。
  3.2混凝土成型构件的维护
  构件成型后,必须进行维护。拆模过程中,应将模板沿接缝逐一取出,避免硬敲引起成型构件碰损、掉角;拆模后的结构物,不得作为物品的集放处及其他构件的架模支撑点,不得让油渍、砂浆等杂物飞溅、挂溢其上。同样,应做好工程运行管理阶段的维护工作。
  3.3钢筋保护层的控制
  保护层过大,钢筋达不到设计受力状态,温度筋远离层面,表面易开裂;过小,则耐久性下降,常常在工程投入运行后的一定时间内,引起内部钢筋失钝锈蚀而膨胀,导致表层混凝土沿钢筋方向的爆裂、松脱。保护层控制不当,有时还会形成露筋,严重影响构件受力及外观。
  作者简介:齐 林(1975-),男,黑龙江泰来人,工程师,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及施工工作。
  (作者单位:泰来县水务局)
其他文献
建筑工程节能墙体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大力推进建筑节能的趋势下,墙体是影响建筑节能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目前墙体保温技术发展迅速,以节能环保为主的新型墙体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是数学教学的延伸和升华,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要精心设计练习,让练习不断成为儿童学习数学兴趣的直接发源地。
【摘要】本文针对建筑电气安装中电气施工的方法及措施,结合理论实践,先介绍了建筑电气施工方法,接着分析了提升建筑电气安装施工质量的主要措施。包括:管内穿线、电缆敷设、灯具安装、开关插座安装、照明配电箱安装、防雷施工。分析结果表明:全面提升建筑电气安装质量,对提升建筑工程的性能和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安装;电气施工; 电缆敷设  电气安装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环
期刊
我国国土资源部2012年3月发布的《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及有利区优选结果》显示,我国陆域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为134.4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潜力为25.08万亿立方米(不含
自古以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关系着农业生产的能否顺利进行.因此,要想推进我国的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要高度重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一方面可以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十分广泛,与人们日常的生活、工作都息息相关,而随着人们对于计算机网络的认识逐步加深,对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逐渐向现代化提高,便利了人们生活。当前电缆管线已经在我国全面普及,在提高人们用电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制约,尤其如若电缆管线资料失误,直接会影响人们用电质量安全和电网的施工、运维、检修。对此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以GIS系统的应用实践为主,制定一系列自电缆管线网资料管理措施。  【关键词】GIS系统;电力管线;资料管理  当前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
[摘 要]听力理解是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但是目前有部分学生存在听力理解障碍。因此,本文从研究学生的听力理解障碍入手,探讨改进听力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英语听力 理解障碍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