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生活于教材,让语文课堂更鲜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y870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材与生活联系密切,执教者应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活生活体验,引导学生用原生态生活理解艺术化生活,用艺术化生活表达原生态生活,用文本化生活锤炼个性化生活,从而让语文课堂更鲜活。
  关键词:原生态;艺术化;个性化;课堂活力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8-025-1
  语文教材是文本、文本作者和编者的主观世界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并且要求学生借此获得适用于生活的语用本领。问题的关键在于,执教者是否能够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和生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树立并强化生活意识,用鲜活的生活催生鲜活的课堂。提炼生活便成为文化,而“语文课堂是最具文化渗透力的语用性教学,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用文字技能和文化涵养,阔大学生的语用情怀和生活境域,培养学生学用文字的情感智慧和审美能力。”[1]如此,课堂才能产生真正的活力。
  一、用原生态生活理解艺术化生活
  文本是艺术化、人化的生活形式,但文本化的生活终究来源于真实的生活,而理解文本化的生活自然要回溯、探察真实生活,然后将二者联系起来,往返若干个来回。文本作者往往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常常对原生态的生活进行改造、加工、夸饰等,归集于作者笔下的生活也就赋予了特别的意义,所以,文本化的生活存在着特殊性,我们带领学生探察的就是这种特殊性。
  鲁迅的《祝福》的特殊性在哪里呢?我们不妨设计若干个问题,打通文本化生活与原生态生活的联系通道,创造课堂活动的兴趣点。比如这样设计问题:
  1.谁吃过“福橘”?大家过年的时候注意到哪些表达美好心愿的习俗吗?——从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过年习俗切入,意在引导学生理解祥林嫂为什么如此看重吃福橘,也为理解作者之所以选择过年除夕安排主人公的人生大结局做铺垫。
  2.谁知道有人在大年除夕的时候上吊自杀的吗?人们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自觉了断的呢?——引导学生进一步探察主人公的心灵世界,理解人物命运的必然性,而该问题从普遍共性的提炼上诱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理解“祝福”在祥林嫂、在作品中的特殊性。
  3.请讲述一下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劳动妇女的生存状态?——从更加广阔的真实生活大背景下考察人物的命运的必然性,从而理解《祝福》中祥林嫂的特殊性所包含的普遍性。
  4.小说世界是艺术真实,但它终归要反映现实生活。鲁迅笔下的生活究竟与主人公当时的劳动妇女的生活有什么区别?——该问题主要让学生思考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小说反映社会的本质特点,更深刻地理解文本主旨。
  可见,找到了文本生活与真实生活的内在联系,就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活力。
  二、用艺术化生活表达原生态生活
  文本用艺术的眼光审视、理解和表达生活,而语文的语用功能不仅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实用技术性本领,还应该帮助学生习得艺术化表达原生态的能力,写出髙于生活的文字。没有审视、思考过的生活不叫生活,没有深度、广度和高度的生活表达只是原生态的“搬运工”,也就缺乏美度。语文课堂活动的魅力就产生于理解和表达美。
  《祝福》将代表那个时代里的劳动妇女的生活状态的人物祥林嫂,借助祝福特定的情意场,设置在特定的时间节点——万家共庆除夕,以一种最为悲壮的上吊的方式结束主人公的人生旅程,从而带给人强烈的冲击力,这使人不禁要问:是谁剥夺了祥林嫂式的人物的生命呢?她的命运在那个时代能够避免吗?这样的艺术匠心即是对祥林嫂时代的艺术体现,浸透着作家的思考和人文情怀,这样的表达很显然要远远高于原生态的生活。课堂的活力即体现在从原生态生活到艺术生活的思考旅程之中。
  循著作家的思考历程,我们不妨进一步引导:当今时代有没有祥林嫂式的妇女呢?或者说当下哪种女性的生存状态值得关注、亟待社会的变革呢?有了这样的指引,学生便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现实生活之中去,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产生,课堂活力便也会被激活。
  笔者在教授这一课时,推出一个故事——一位农村的姑娘跻身于城市里一家酒店做端菜工,当小三,最后险些被杀。这个故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一定程度上说她就是当今的祥林嫂。联系这些内容,笔者顺势引导探究:面对物质时代的各种诱惑,农村的女性如何坚守自己。学生们各抒己见,互相参考,不断地内化认知。笔者随后布置了写一篇小说的练笔,主题就是反应当今的女性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命运。这样课堂学习活动也就充满了高潮。
  当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用文本化生活锤炼个性化生活,提高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学生作为生活个体也必然存在着种种自然状态下的本来特点,恰如璞玉但需雕琢,而文本化生活便是打磨璞玉的恰切工具。不同个性的学生总能从不同个性的文本中找到知音,经常而持续地拓宽、发展和升华,便能锤炼他们的个性。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虽身在课堂却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生活,领悟生活,表达生活。”[2]文本本来就来自于生活,用文本的审美观处理和善待生活问题,就会深度地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当然,也会激活课堂活力,深度推动学生和文本,凭借生活介质展开有效的对话,增强阅读课堂的教学活力。
  [参考文献]
  [1]李玉.文化渗透: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取向[J].语文教学与综合研究,2016(12).
  [2]郭迎春.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J].现代语文·教师版,2012(07).
其他文献
摘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路径。很多教师认为人文地理内容浅显,课堂教学难以“出彩”,落实核心素养理念难度大。本文通过对一则课例的分析与反思,提出人文地理的教学设计应以生活为本源、以问题为线索、以区域为背景、以人地关系为核心,让高中人文地理教学魅力再现,以期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人文地理;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摘要:初三数学的复习知识点多,任务重,时间紧,老师备课上准备了以知识点和章节为主线的一轮复习,以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不同题型为专题的二轮复习,课堂上讲了很多的题目,许多学生也做了许多题目,但面对难度不大稍有变化的新题目就束手无措,对于一些情景包装稍做改变的题目不能慧眼识真,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粗线的探索和尝试,旨在努力提升课堂复习效果。  关键词:初三数学;复习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强调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激活,而且还要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启学生的思维和智慧,改变传统阅读教学的引导方式,变牵引为导引。为此,笔者做了三方面的思考与尝试:教师备课,研读课文,要用读法来确定教法;教师上课,创设问题,要具体实在,忌虚空琐碎;课堂互动,引导启发,要自然流泻,忌预设牵引,以期在阅读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真正有所领悟,变“牵引
摘要:学生能否在学校中健康快乐的生活、学习,将来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如何管理学生,所以班主任肩头上的责任非常重大。本文从班主任要学会在工作中寻找快乐,要学会变“说教”为“行动”,要学会宽容要学会幽默和要学会微笑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学校教育;班主任工作;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
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形形色色,我们要允许学生出错,理解他们错误生成的根本所在,小心呵护,重视错误带来的教育价值,并巧妙利用错误,使其成为宝贵的课堂衍生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错误;课堂;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1-089-2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作为教师,要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出错。并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如何把看似简单的物理概念、规律、方法等转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创造性工作。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因势利导,设置矛盾使其产生认知冲突,再加以合理引导,使学生获得新的认识,并为后续学习提供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支持。  关键词:学生经验;物理概念;学生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活动是班级集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离开以学生集体为主体的共同活动,班集体建设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有效地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使他们在交往中培养健康的、丰富的感情,更有利于班级管理,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学生也能在活动中寻找到快乐,获得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活动课程;班集体建设;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
摘 要:随着职业学校专业的设置与网络应用关系越来越紧密,语文教学不免要做出适应社会发展的转变,对于中职学校语文课程而言,恰当运用微写作能够使之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把利剑。  关键词:微写作;新媒体;中职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3-121-1  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更倾向于用只言片语来表达见解,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新兴媒介成为人们移动
摘 要: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教师不仅要走下讲台,还要搬掉心中的“讲台”。新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师应该发挥什么作用?他们与传统课堂教师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在理清这些问题之后,你会发现,一个叫做“新教师”的群体已经在那里了。  关键词:教师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5-01  教师的新与旧不在年龄、学历和
摘 要:《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六课第三框内容。本框有《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维护国家安全:我们的政治义务》两目。第一目《依法行使政治权利》是本框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学生都有深切感受的事件,充分地利用这些生活中真实的教学资源,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品教学;教学片断;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