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与死亡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y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皮克斯又一力作,《寻梦环游记》撼动人心的地方在于将被遗忘作为不爱的宣告与爱相对立,融合死亡并非是终点这个古老信念,传达出真正的死亡作为对生的终结是被所爱的人遗忘的哲理,并以此戳中了成年人心灵深处那份对爱的依恋与极度的不安全感。实际上,死亡一直是哲学史上的经典话题。因此,本文拟从哲学的视角来分析这部影片对死亡这个哲学经典话题的再定义。
  关键词:死亡 灵魂 遗忘 爱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8-0116-02
  該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亡灵世界与生灵世界①之间的奇幻故事。影片中的主人公小男孩米格,因家人遵循家族世代相传的音乐就是诅咒的禁令,极力反对他追求自己所喜爱的音乐事业而郁闷不已,随后在抗争过程中他误打误撞地进入了亡灵世界,并由此展开了一场惊艳的冒险之旅。
  一、影片的主要线索
  上述故事主要由三条线索展开。一是埃克托与误入亡灵世界的米格,二是埃克托与家人,主要是妻子伊梅尔达和女儿可可②;三是埃克托与音乐事业上的合伙人德拉库斯。这三条线索由可可串联。可可对埃克托的记忆的变化推动着这三条线索的交织。从时间先后顺序上来讲,故事开始于埃克托为追求音乐事业离开了家人,也是因为埃克托对可可的思念决定放弃音乐事业回家之后导致德拉库斯毒害他,同样还是因为他对可可的思念,促成了在亡灵世界里他与米格的互助约定,最后就在可可因年迈记忆衰退快要遗忘埃克托的时候,米格得到祝福重返生灵世界,弹唱埃克托曾为可可创作的歌曲唤起了她对父亲的记忆,可可拿出了她偷偷收藏的父亲的照片,埃克托避免了终极死亡,最终见到了可可。米格的家人也不再反对他喜欢音乐了。
  二、真正的死亡是被所爱之人遗忘
  该片震撼人的地方在于将被遗忘作为不爱的替换词与爱相对立,结合“死亡并非是终点”这个古老信念,将死亡定义为是被所爱的人遗忘。死亡是哲学史上的经典话题。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接受死刑前曾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似乎透露了某种有关死亡的事没有普通人想得那么糟的暗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也隐喻了死亡与遗忘,他认为遗忘是灵魂的病态,回忆是灵魂重返健康的唯一途径。基督教相信死亡是人的灵魂重回上帝的怀抱,不是人的终结,而是重生。在柏拉图的《裴洞篇》讨论到灵魂不死时,参与者表现出对灵魂会被风吹散的担忧。人似乎非常恐惧灵魂的消散。因为于人而言,灵魂的消散意味着永恒死亡,这种死亡是不可逆转的。该片里呈现的终极死亡也正因具有这种不可逆性,因而在将遗忘与这种绝对不可逆的终极死亡以定义的方式关联起来时,才能引起普通人的极大震撼。
  (一)死亡的分层
  该片设定的故事背景是墨西哥的亡灵节。据该片描述,人的死亡是分层的,分为一次死亡和二次死亡。每一个生灵世界的人在死亡后都会进入亡灵世界,这是人的一次死亡,这意味着人的生命及社会关系的消亡。在一次死亡后,人变成了亡灵,身体发生了两个变化,一是肉体不复存在,仅剩骨架,二是亡灵不为人肉眼可见,除此之外亡灵在亡灵世界的生活跟在生灵世界时没有不同。每年的亡灵节这天,亡灵可以回到生灵世界探亲。但当生灵世界里有亡灵记忆的人将亡灵遗忘后,亡灵就会变成金色的粉末从亡灵世界消散,这是“二次死亡”,至于遭遇二次死亡的亡灵将去哪里,未知。因此,亡灵们普遍将二次死亡看作终极死亡,这种死亡意味着人的存在的消亡,是最可怕的事情。
  影片中猪皮哥遭遇二次死亡的场景渲染出被遗忘给被遗忘者带来的巨大绝望,那种痛苦与绝望让被遗忘者成为世界的弃儿,无法申辩抗争,就像人必死的命运一样,只能无助地接受,命运仿佛如此热衷于收集人的痛苦与绝望。猪皮哥的终极死亡让埃克托觉得很伤悲,同时也增加了他对自己即将到来命运的悲凄感。因为他的身体状况提醒着他生灵世界的女儿已经在慢慢地忘记他,过不了多久,他就会面对终极死亡。埃克托想要见女儿一面,为此他必须与被遗忘赛跑。其实,在遇到米格之前,他已经为了重返生灵世界见女儿做了种种尝试,但都没有成功。
  (二)被遗忘导致终极死亡
  生灵世界里的人,对亡灵世界里的亡灵的记忆连通了这两个世界。一年一度的亡灵节将这两个世界在时空上重叠起来,那些引导祖先亡灵回家的花瓣,充当着生者与亡灵之间的媒介。在同一个时空下,可见的人与不可见的亡灵都在以各自的方式收获爱的喜悦。在爱面前,终极死亡对亡灵无可奈何。爱最内在的体现是记忆,即,在心里保存着关于所爱之人的一切。如此,亡者就获得了另一种形式的生命,并不会因死亡而与人隔绝。爱是人存在的力量,即便在一次死亡后,亡灵在亡灵世界的存在仍需要所爱之人的爱,爱超越时空,接引生死。岁月所能蚕食的只有必朽的肉体,而肉体的消散从来不是死亡。
  终极死亡的原因在于亡灵被生灵世界里的爱人所遗忘。这种遗忘既主动又被动,主动存在是人的多变性的体现,被动存在是岁月对深情的冲淡。遗忘本身可能并没有那么严重的意义,但当遗忘作为不爱的替换词时,就直击人心中那份不安全感了。遗忘在这里宣告炽热情感的消散,是不爱的另一种表达。没有爱的亡灵是终极死亡屠刀下的蝼蚁被命运席卷。遗忘作为不爱,将亡灵世界与生灵世界的联系切断了,这之后等待亡灵的是终极死亡。反之,爱,如不被遗忘则是解开终极死亡诅咒的魔法。
  (三)遗忘是不爱
  那么,究竟是惧怕死亡还是惧怕没有活过?是害怕被遗忘还是害怕自己的感情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是惧怕终极死亡还是惧怕一错就再难弥补?
  由终极死亡是被所爱之人遗忘的界定,遗忘作为不爱的代称,是爱的消散。人惧怕的不是死亡,而是遗忘。柏拉图认为人应该害怕的是还没有开始活过就已经长眠地下了。当被所爱之人遗忘,作为普通人中的一员,也就像没有活过一样。同样,亡灵害怕的不是终极死亡,而是被遗忘。因为这种被遗忘意味着不爱,这种不爱意味着自己的感情付出没有收到能抗衡时间侵蚀的回应,被所爱的人遗忘了,这对于一个渴求被爱的热切灵魂来说是最残酷的惩罚。这种惩罚让人怀疑自己是否活过。卢梭认为人的痛苦就来自于人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周围人身上,期待从这种情感中获得回应,而人的多变性决定了这种情感具有不稳定性,人妄图在不稳定的情感中获得一种稳定乃至永恒的承诺,这是荒谬的。诚然,人居于此世界是孤独的,心与心之间的交融是困难的,但也并非不可能的。卢梭忽视了普通人的生活是在社会中展开的,情感的流溢是自然的,付出一份感情渴望回应也并非难以理解。埃克托害怕的不是终极死亡的不可逆,而是他深爱着女儿,无法接受女儿对自己的爱的遗忘。因此,他跟米格约定,米格回到生灵世界后就去找他的女儿,请求她不要忘记埃克托,这样埃克托就有机会跟她重逢了。   三、点评
  总体看来,该片有四个亮点。其一,如此色彩斑斓且美妙的亡灵世界以及富有生气、正义善良、性格饱满的亡灵们。一方面突破了人们对往生者聚集地的污秽、阴暗、恐怖、凄惨的想象。没有魑魅魍魉,吸人精气、占人躯体,也没有面无血色的吸血鬼对人血的邪恶欲望。亡灵世界里生机盎然,色彩明艳,秩序井然。俨然是世外桃源、天堂般的存在。另一方面,突破了人们关于往生者丧失心智、冰冷、残忍、邪恶的臆想。其二,无论何时何地,邪不胜正,正义可能会迟来,但不会失约。德拉库斯在生灵世界对埃克托所犯下的罪,即使当事人毫不知情,世人也全然不知,德拉库斯还是受到了正义的惩罚,被一口意外坠落的钟压死了。在亡灵世界,德拉库斯仍然没有悔过自己的行为,当埃克托得知自己的死亡的真相后,他派人将埃克托关起来,在场见证的米格也被他关起来了。后来埃克托的恶行被公之于众,他再次受到惩罚,死在了意外下落的钟下。其三,对死亡的分层。将死亡逐层分为一次死亡与二次死亡或终极死亡。同时赋死亡以悲情和希望,也为人的情感与人的存在状态之间的关联做了衔接。
  最后,值得重点点评的是该片的延展性。这种延展性表现为两点,一是受众范围的成人化,二是现实的悲情与美好希冀的兼顾。人为什么害怕死亡?是因为怕自己被遗忘。这种被遗忘是抽象意义上的。表明人害怕的并非是肉体在这个世界上的消亡。人深知时间磨损记忆,所以人真正恐惧的是在自己死后,时间会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侵蚀殆尽,换言之也就是遗忘。尤其是被自己所爱的人遗忘,这无疑是对亡者的二次抹杀。这正是该片让无数成年人哭着看完的缘故。回顾人类历史,不难发现无与伦比的天才、极致的疯子、杰出的政客以及万恶的罪人很少会被遗忘。而无数的普通人,历史不会将他们铭记,他们身后只会活在朋友与家人的记忆里。如果有一天,关于他们的记忆彻底消散了,那他们如何寄托自己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该片的基调是悲情的,是通过喚起普通人心中那份赤条条的孤独无助感和对被爱的狂热渴求之间的矛盾而获得共鸣的。而这种情感是未成年人暂时可能无法体会的。这表明皮克斯动画定位的受众范围已不仅仅是未成年人了。
  年少时总想着功成名就,梦想大于一切,总觉得抛弃一切去追逐梦想简直酷极了,不愿意跟家人朋友做良好沟通,直到在外面摸爬滚打久了,才开始思乡,后悔曾经的任性,埃克托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而米格差一点就重蹈覆辙。也就是说,这部影片的题材其实是老生常谈的人在家人、事业、朋友之间的抉择,仍能赚足成人的眼泪就在于表现中没有掩饰残酷的现实但也没有放弃美好的希冀。的确,每一个普通人都会死亡,但只要没有被所爱的人遗忘,那就不算是万劫不复,因为在记忆这个与现实重叠的时空里,往生者一直都在,他们从来不是没活过的人。每一个成人观众都在这部片子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不得不说设想情感超越时空成为永恒是成人的天真,同时打上保质期的感情记忆虽然残酷,但却是事实。该片终极死亡的设定不仅重新定义了死亡,还接受了情感终会有遗忘的时候这一事实。人何惧被遗忘?其实人无需纠结于如何不被遗忘,相反的,人可以试着平静地接受终将被遗忘的这一现实。理性来看,要求所爱之人牢牢抓住关于自己的记忆不放仿佛太过严苛。接受自然遗忘,也许是对人类之间美好情感最合适的谢幕。这样一来,终极死亡不过是天道循环,自然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悲情交加。
  注释:
  ①生灵世界:影片中没有这一称呼,此名称是本文为了方便称呼现实世界,并与亡灵世界对应。亡灵世界的翻译对应的英文是the land of your ancestors。
  ②可可(Coco)是埃克托与伊梅尔达的女儿,也就是米格的曾祖母,在米格进入亡灵世界的这场奇遇发生时,她已经是一位终日只能坐在轮椅上的神志不清的暮年老妪了。
  参考文献:
  [1](古希腊)柏拉图.裴洞篇[M].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3](古希腊)柏拉图.游叙弗伦 苏格拉底的申辩 克力同[M].严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
  [4](法)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责任编辑:杨国栋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市民社会在当下也有了新的詮释。依托于商品经济体制的市民社会,在发展变化的同时陷入了贫富差异带来的利益冲突与道德失落的固有困境,但其仍然具有时代活力与巨大价值。我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梦,使新时代市民社会打破传统的国家范围局限,焕发出全局性的新内涵。  关键词:市民社会 新时代 当代价值 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
摘要:芥川龙之介是日本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家之一,其作品有着深刻意义和艺术价值,《地狱变》讲述的是受堀川大公所托的画师良秀,为了完成举世无双的地狱图屏风而牺牲亲情最后自缢身亡的故事,是芥川的代表作之一。本文运用文本分析法,通过对小说情节的分析,来剖析良秀身上激烈的矛盾冲突,探讨艺术至上还是人间烟火——这一永恒的艺术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从作品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画师良秀通过死来自我牺牲、自我惩罚
摘要:近几年,教育部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建设人才”的口号,省市教育直属机关也加强了对职业教育资金的投入和人才的引进,职业学校的规模也逐步扩大,很多学校编著出了适应自己学校并且很有特色的校本教材。本篇论文就教学中如何使用Maya校本教材,如何利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提高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Maya 实践 校本教材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当前语文教学中应用颇为广泛的教学方法。这种以感性教育为特征的教学方法,主张“形真”的教学理念,以调动学生的感官加深学习体验为目的,对于具有深刻寓意或哲理性较强的课文颇为适用。情境教学法整合了声音、图像、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达到活跃教学氛围、用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呈现抽象文字的目的,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给学生以思想的启迪或暗示,对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阶段的中学生教
摘要: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利差收入主导下的商业银行面临着盈利模式的转型发展。本文以浦发银行盈利模式转型发展作为案例研究,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应该从扩大中间业务规模、优化资金运用结构、推进互联网金融、推进精细化管理4个方面着手,来实现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由传统利差型向非利差型的转变。  关键词:盈利模式 商业银行 转型 利率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
摘要:本文通过对14名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大学生的深度访谈材料,利用分析软件NVivo 7,对当前大学生为何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活动作深入思考。研究发现,他们在合理化自身行动时,一是通过“内在路径”,形成“内在合理化机制”,从自身寻找理由,主要是志愿活动有利于自我发展;二是通过“外在路径”,形成“外在合理化机制”,从与志愿活动相关的方面寻找理由,主要是有利于找工作,促进社会文明以及获得荣誉等。本文还讨论此
摘要:科技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平台的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对新闻编辑的素养要求也逐渐提升,这就敦促着新闻编辑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发展创新观念,重新进行定位,提高新闻类节目媒体的竞争力。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征,找出新闻传播在新媒体时代与传统媒体时代的区别,并对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定位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应具备的素质。  关键
[摘要]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回族居住格局形成于明朝,历经清朝和民国的巩固与发展,最终形成了顺河回族区的聚居格局。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回族聚居的格局渐渐地被打破,开封回族在经济、文化、思想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从开封市回族近些年的居住格局入手,通过比较观察,结合社会历史、民族政策、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来深入探索开封市回族聚居区的变迁,试图提
摘要: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补充,承担着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其中辅导教师的师德对此影响最为重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其辅导教师师德水平良莠不齐,导致一系列教育问题。通过对目前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在目前新课改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对于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这类正蓬勃发展的企业而言,对于各类教师师德建设与
摘要:由于电影教育的专业性以及实践性,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师生配比的均衡以及相关设备投入,本文以电影教育的标杆单位——北京电影学院为研究蓝本,截取“十三五”的开局之年——2016年的相关数据,从数据上对其专业化教育进行量化研究。  關键词:北京电影学院 专业教育 高基报表 数据  中图分类号:J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1-0147-02  经过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