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力度的不断增加,高校纪委作为教育系统最基层的纪委机关,工作压力急速增加,工作任务大幅增加,与此同时,干部队伍中的问题也随之显现。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是解决好高校纪检干部实际工作问题的唯一途径,也只有通過各角度、各环节的调整和完善,才能让高校的纪检干部管理符合当前形势的发展与要求。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高校;纪检干部;问题;改善
随着十八大的召开,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不断将全面从严治党推到新的高度,从“三严三实”到“两学一做”,从“打虎”到“灭蝇”,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2015年10月党中央审议通过了新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并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2016年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众多纲领性制度的相继出台,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标志着制度治党思路、原则以及要求愈发明确,管党治党的制度笼子越扎越密,全面从严治党进入制度治党的“快车道”,彰显着党中央继续持久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和信心。天津市委十届十次全体会议上①李鸿忠书记强调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不断向中央看齐。进一步明确天津市委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化巡视整改落实,加大正风肃纪力度的要求。2017年1月天津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方案》。一系列内容释放着从中央到地方,全面治党越来越严的有力信号。
在全面从严治党在天津不断向纵深发展,反腐力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天津市教育系统违规违纪案件频发,市纪委处理了一批高校的违纪案件,作为教育系统最基层的纪检机关——各高校纪委在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党员干部教育,信访案件审理,配合上级调查,同级党委监督等等各方面,工作压力显著增加,工作任务颇为繁重。与此相较,但大部分高校的纪检干部队伍本身却存在与工作要求不相适应的情况。
一、高校纪检干部工作中遇到问题
(一)干部数量不足
1.按照信访案件的办理要求,案件调查和案件审理每个环节需要由不同的两人一组进行,而以天津体育学院为例,很多高校实际纪检干部配制只有2人,导致在很多案件办理过程中需要发挥兼职纪委委员的力量协助办理。
2.一般学校的党委办公室人数配制为10人左右,而学校纪委的很多具体工作,包括:处理文件,材料撰写,档案整理,落实上级部署,会议召集等与党委办公室并无他异,且还兼具党章要求的,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具体本职工作。工作任务量与同级党委办公室并无明显差异,但人员配置却相差甚多②。
(二)履职能力不足
1.从工作经验上看,各高校纪检干部往往并非长期从事案件办理等专业人员,多数干部是从其他部门調入纪检工作部门,所以从工作经验上来讲,存在工作经验不足的情况。
2.从学历背景上看,大多数纪检干部并无案件办理专业知识基础,都是在从事纪检工作后,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的,从入职到熟习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和时间,也影响工作效率的提升。
3.从知识储备上看,受现有教育体制的约束,个人知识储备更偏重于专业化和单一化,不仅高校如此,大部分的纪检干部在财务、审计、人事、管理方面的知识储备都不足以完全胜任一些违规违纪案件的办理。
(三)职业风险较高
1.纪委的主要职能可以概括为监督执纪问责,可以狭义理解为针对党员干部和党的各级组织机构履行党章党规情况进行监督,维护党规党纪尊严,对违规违纪情况进行惩治和问责。从字面意思可以看出,纪委的工作往往是“得罪人”的工作,是对党员干部,对各级党组织的约束、监督和问责,这导致纪委工作干部往往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尤其是被调查对象的冷眼、偏见、谩骂甚至是更加过激的行为。
2.受工作性质影响,纪检干部更多的工作要接触很多隐私问题,保密信息,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多的工作内容是不能与其他同志交流和分享的,以高校为例各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是随时在发生的,纪委干部在这种环境中,受工作影响,与其他工种同事相较,往往处于保密要求,很少谈及具体工作,显得格格不入,工作往往不被人了解和理解。在同等干部晋升标准下,平日里的格格不入,很容易给纪检干部的事业晋升和前途发展形成无形的风险和影响。
3.高校内部门间的干部交流事很普遍和正常的现象,长期从事纪检工作的党员干部在轮岗中,有事会需要很长时间融入其他工作环境。
二、形成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策支持不到位
与市一级纪委机关不同,高校的纪委部门在人员配备上受到高校人事编制制度的制约,很难通过纪委部门的实际需要自行调整,市级纪委部门分工明晰,但在最基层的高校纪委部门,各项工作往往都需要屈指可数的几名纪委干部去落实和开展。为提升工作效率,上级部门会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从其他单位抽调人员或增加编制等方式来增加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而这些途径和办法在高校的纪委部门往往是行不通的,一是高校纪委部门很难从其他部门抽调人员来开展工作,二是高校的编制有限,受编制制约纪委部门也难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编制。在全面从严治党越来越严,纪委工作内容愈发增加的情况下,相应的政策配套没有落实到高校一层是高校纪委编制不足的直接原因。
(二)工作内容多样化
纪委的工作性质决定在工作中会面临到很多实际性问题,例如财务问题,审计问题,工程质量问题,学术行为问题等等,多样化的工作内容决定了纪委工作人员不能够从专业知识角度圆满完成相关工作,更多的时候要依靠具备相关知识背景的人员协助工作开展。此外,大量文字材料的撰写等工作,都需要具有相关能力的人员完成。以上情况直接导致纪委干部在知识储备上容易出现捉襟见肘的问题。 (三)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程度不够
一是很多党员干部对党的规章制度没有敬畏感,认为偶尔打打擦边球不会出问题,属于正常显现,是“工作需要”、“社交需要”,對纪律的严肃性置若罔闻,久而久之跨红线,越底线,违反六项纪律者和八项规定等制度纪律的党员干部层出不穷在另一个侧面就充分说明了很多党员干部的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不够,不懂收手,不知敬畏。这些人在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教育必然会对纪委机关的调查产生抵触和对抗情绪。
二是很多同志认为纪委工作是找人麻烦,自己不违纪,就没有必要接受纪委监督。尤其是高校,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很多专业教师会把教学以外的工作理解成可有可无,忽略了制度保障和思想政治工作对于高等教育事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提倡纪委工作要关口提前,就是让这些同志转变观念,意识到纪委的监督工作实际上是对党的纪律的维护和对党员干部的保护,是党员干部正常履职的保护伞和坚强后盾。
三、相关问题解决办法
(一)健全高校纪委工作配套制度
按照实际工作需要,政策制定部门再考量各单位人员编制数量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实际工作需要,以高校纪委为例,最基本的人员编制数量应该满足案件调查的基本要求,至少为4名同志,上级机关应该出台相应制度,为各高校提供相应的部门编制。目前,通过“三转”工作的开展,各高校纪委基本已实现了主责主业的专一工作性质,不再兼任和参与其他与纪检工作无关的其他类别的工作,纪检工作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这是一个十分说明政策重要性的例子。上级部门应该在各方面都能够制定与工作要求相适应的制度来进一步支持和规范基层纪委的工作开展。
(二)增加对纪委干部的业务培训、交流
一是以高校辅导员工作为例,天津市高校辅导员在刚入职时会统一参加由市教委组织的相关入职培训,每年还有机会参加到市教委组织的各类各样的辅导员工作培训中,纪委工作系统同样可以考虑以干部履职时间节点和工作具体内容为依据,适时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合理培训、辅导。至少保证让纪检干部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产生正确的思路,有明确的工作开展方向,形成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措施、办法,并保证有效落实工作的具体可操作性。
二是增加纪委干部的交流平臺,以高校为例,各学校的工作性质大同小异,所面临的问题往往也存在类似、雷同的情况,上级管理部门应该将干部的工作交流纳入到系统计划中去,给基层单位和基层干部提供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借鉴的平台,让教育系统的纪检工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团队合力,改变基层纪委各自为战、缺少交流的实际情况。
(三)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程度不够
一是关口前移,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践行“四个意识”,提升对规矩、纪律的敬畏之心。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从实际角度上看实际上是一种关心和爱护,严管就是厚爱,开展好教育工作,是转变干部观念,促进正常履职的基础。各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等党委部门的力量共同从多个角度,利用正反面典型,通过讲座,会议,多媒体平台等多种形式,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政教育,不断提升党员群体的党性修养。
二是调整干部管理模式,拓宽职业发展渠道。高校纪委干部既有工作的特殊性,又有普通行政干部的一般特性,很多方面无法再同一平台与其他岗位人员进行比较和衡量,在考虑干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作为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相应制度保障和完善管理办法,更加科学合理地去对各部门干部的履职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此外,在干部岗位交流和职务晋升的过程中,应增加政治过硬的考核比重,解决纪委干部在个人职业发展上的后顾之忧,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高校的纪委工作既具有纪委工作的特殊特征,又具有高校行政部门的一般特性,这就要求在对待高效纪委工作的过程中既要考虑高校行政部门的一般特性,也绝对不能忽略纪委工作的特殊属性,要从各方面给予制度支持和保障,完善纪委工作体系,加强纪检干部的培养和锻炼,还应形成对广大党员干部思政教育的合力,拓宽纪检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渠道,用全面的政策和科学的管理打造铁一般担当的纪检干部队伍,培养纪检干部忠诚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在纪检工作岗位上切实发挥作用,做出贡献。
【注释】
①《市委十届十次全会决议》:《天津政务网》2016年12月13日。
②《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四十四条,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012年11月。
作者简介:李泉(1983-),男,天津人,天津美术学院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高校;纪检干部;问题;改善
随着十八大的召开,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不断将全面从严治党推到新的高度,从“三严三实”到“两学一做”,从“打虎”到“灭蝇”,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2015年10月党中央审议通过了新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并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2016年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众多纲领性制度的相继出台,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标志着制度治党思路、原则以及要求愈发明确,管党治党的制度笼子越扎越密,全面从严治党进入制度治党的“快车道”,彰显着党中央继续持久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和信心。天津市委十届十次全体会议上①李鸿忠书记强调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不断向中央看齐。进一步明确天津市委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化巡视整改落实,加大正风肃纪力度的要求。2017年1月天津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方案》。一系列内容释放着从中央到地方,全面治党越来越严的有力信号。
在全面从严治党在天津不断向纵深发展,反腐力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天津市教育系统违规违纪案件频发,市纪委处理了一批高校的违纪案件,作为教育系统最基层的纪检机关——各高校纪委在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党员干部教育,信访案件审理,配合上级调查,同级党委监督等等各方面,工作压力显著增加,工作任务颇为繁重。与此相较,但大部分高校的纪检干部队伍本身却存在与工作要求不相适应的情况。
一、高校纪检干部工作中遇到问题
(一)干部数量不足
1.按照信访案件的办理要求,案件调查和案件审理每个环节需要由不同的两人一组进行,而以天津体育学院为例,很多高校实际纪检干部配制只有2人,导致在很多案件办理过程中需要发挥兼职纪委委员的力量协助办理。
2.一般学校的党委办公室人数配制为10人左右,而学校纪委的很多具体工作,包括:处理文件,材料撰写,档案整理,落实上级部署,会议召集等与党委办公室并无他异,且还兼具党章要求的,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具体本职工作。工作任务量与同级党委办公室并无明显差异,但人员配置却相差甚多②。
(二)履职能力不足
1.从工作经验上看,各高校纪检干部往往并非长期从事案件办理等专业人员,多数干部是从其他部门調入纪检工作部门,所以从工作经验上来讲,存在工作经验不足的情况。
2.从学历背景上看,大多数纪检干部并无案件办理专业知识基础,都是在从事纪检工作后,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的,从入职到熟习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和时间,也影响工作效率的提升。
3.从知识储备上看,受现有教育体制的约束,个人知识储备更偏重于专业化和单一化,不仅高校如此,大部分的纪检干部在财务、审计、人事、管理方面的知识储备都不足以完全胜任一些违规违纪案件的办理。
(三)职业风险较高
1.纪委的主要职能可以概括为监督执纪问责,可以狭义理解为针对党员干部和党的各级组织机构履行党章党规情况进行监督,维护党规党纪尊严,对违规违纪情况进行惩治和问责。从字面意思可以看出,纪委的工作往往是“得罪人”的工作,是对党员干部,对各级党组织的约束、监督和问责,这导致纪委工作干部往往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尤其是被调查对象的冷眼、偏见、谩骂甚至是更加过激的行为。
2.受工作性质影响,纪检干部更多的工作要接触很多隐私问题,保密信息,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多的工作内容是不能与其他同志交流和分享的,以高校为例各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是随时在发生的,纪委干部在这种环境中,受工作影响,与其他工种同事相较,往往处于保密要求,很少谈及具体工作,显得格格不入,工作往往不被人了解和理解。在同等干部晋升标准下,平日里的格格不入,很容易给纪检干部的事业晋升和前途发展形成无形的风险和影响。
3.高校内部门间的干部交流事很普遍和正常的现象,长期从事纪检工作的党员干部在轮岗中,有事会需要很长时间融入其他工作环境。
二、形成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策支持不到位
与市一级纪委机关不同,高校的纪委部门在人员配备上受到高校人事编制制度的制约,很难通过纪委部门的实际需要自行调整,市级纪委部门分工明晰,但在最基层的高校纪委部门,各项工作往往都需要屈指可数的几名纪委干部去落实和开展。为提升工作效率,上级部门会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从其他单位抽调人员或增加编制等方式来增加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而这些途径和办法在高校的纪委部门往往是行不通的,一是高校纪委部门很难从其他部门抽调人员来开展工作,二是高校的编制有限,受编制制约纪委部门也难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编制。在全面从严治党越来越严,纪委工作内容愈发增加的情况下,相应的政策配套没有落实到高校一层是高校纪委编制不足的直接原因。
(二)工作内容多样化
纪委的工作性质决定在工作中会面临到很多实际性问题,例如财务问题,审计问题,工程质量问题,学术行为问题等等,多样化的工作内容决定了纪委工作人员不能够从专业知识角度圆满完成相关工作,更多的时候要依靠具备相关知识背景的人员协助工作开展。此外,大量文字材料的撰写等工作,都需要具有相关能力的人员完成。以上情况直接导致纪委干部在知识储备上容易出现捉襟见肘的问题。 (三)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程度不够
一是很多党员干部对党的规章制度没有敬畏感,认为偶尔打打擦边球不会出问题,属于正常显现,是“工作需要”、“社交需要”,對纪律的严肃性置若罔闻,久而久之跨红线,越底线,违反六项纪律者和八项规定等制度纪律的党员干部层出不穷在另一个侧面就充分说明了很多党员干部的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不够,不懂收手,不知敬畏。这些人在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教育必然会对纪委机关的调查产生抵触和对抗情绪。
二是很多同志认为纪委工作是找人麻烦,自己不违纪,就没有必要接受纪委监督。尤其是高校,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很多专业教师会把教学以外的工作理解成可有可无,忽略了制度保障和思想政治工作对于高等教育事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提倡纪委工作要关口提前,就是让这些同志转变观念,意识到纪委的监督工作实际上是对党的纪律的维护和对党员干部的保护,是党员干部正常履职的保护伞和坚强后盾。
三、相关问题解决办法
(一)健全高校纪委工作配套制度
按照实际工作需要,政策制定部门再考量各单位人员编制数量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实际工作需要,以高校纪委为例,最基本的人员编制数量应该满足案件调查的基本要求,至少为4名同志,上级机关应该出台相应制度,为各高校提供相应的部门编制。目前,通过“三转”工作的开展,各高校纪委基本已实现了主责主业的专一工作性质,不再兼任和参与其他与纪检工作无关的其他类别的工作,纪检工作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这是一个十分说明政策重要性的例子。上级部门应该在各方面都能够制定与工作要求相适应的制度来进一步支持和规范基层纪委的工作开展。
(二)增加对纪委干部的业务培训、交流
一是以高校辅导员工作为例,天津市高校辅导员在刚入职时会统一参加由市教委组织的相关入职培训,每年还有机会参加到市教委组织的各类各样的辅导员工作培训中,纪委工作系统同样可以考虑以干部履职时间节点和工作具体内容为依据,适时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合理培训、辅导。至少保证让纪检干部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产生正确的思路,有明确的工作开展方向,形成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措施、办法,并保证有效落实工作的具体可操作性。
二是增加纪委干部的交流平臺,以高校为例,各学校的工作性质大同小异,所面临的问题往往也存在类似、雷同的情况,上级管理部门应该将干部的工作交流纳入到系统计划中去,给基层单位和基层干部提供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借鉴的平台,让教育系统的纪检工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团队合力,改变基层纪委各自为战、缺少交流的实际情况。
(三)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程度不够
一是关口前移,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践行“四个意识”,提升对规矩、纪律的敬畏之心。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从实际角度上看实际上是一种关心和爱护,严管就是厚爱,开展好教育工作,是转变干部观念,促进正常履职的基础。各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等党委部门的力量共同从多个角度,利用正反面典型,通过讲座,会议,多媒体平台等多种形式,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政教育,不断提升党员群体的党性修养。
二是调整干部管理模式,拓宽职业发展渠道。高校纪委干部既有工作的特殊性,又有普通行政干部的一般特性,很多方面无法再同一平台与其他岗位人员进行比较和衡量,在考虑干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作为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相应制度保障和完善管理办法,更加科学合理地去对各部门干部的履职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此外,在干部岗位交流和职务晋升的过程中,应增加政治过硬的考核比重,解决纪委干部在个人职业发展上的后顾之忧,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高校的纪委工作既具有纪委工作的特殊特征,又具有高校行政部门的一般特性,这就要求在对待高效纪委工作的过程中既要考虑高校行政部门的一般特性,也绝对不能忽略纪委工作的特殊属性,要从各方面给予制度支持和保障,完善纪委工作体系,加强纪检干部的培养和锻炼,还应形成对广大党员干部思政教育的合力,拓宽纪检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渠道,用全面的政策和科学的管理打造铁一般担当的纪检干部队伍,培养纪检干部忠诚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在纪检工作岗位上切实发挥作用,做出贡献。
【注释】
①《市委十届十次全会决议》:《天津政务网》2016年12月13日。
②《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四十四条,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012年11月。
作者简介:李泉(1983-),男,天津人,天津美术学院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