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

来源 :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一种充满智慧和灵性,有着特定思想内容的音响形象。而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是以幼儿为主体,以适合幼儿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指导和设计的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从而让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而幼儿期是形象思维、直接兴趣等心理现象的关键时期,因而教育要突出准确、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特征。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强调: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而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能够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的特点,即运用有趣的图形、悦耳的声音、生动的画面等形式将教育过程中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化和易于理解,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主动学习。
  
  ●情境性,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轻松、活泼、自由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技术能为音乐活动创设良好的情景,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有效激发孩子的兴趣。在活动中孩子们往往会被多媒体画面鲜艳的色彩、或静或动的景物、或有趣或紧张的情节吸引住。这样的情景交融,优化了教学情境,从而使幼儿进入一种自觉的学习状态。
  例如,音乐游戏《小羊和狼》,通过不同性质的三段音乐,分别表现小羊、狼、小羊与狼的战斗。活动之中借助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以乐曲特有的音色和表现力。塑造了小羊和大灰狼的形象以及各自的动态,孩子以角色的形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在音乐中惟妙惟肖地模仿羊和狼,并通过集体的力量战胜大灰狼。从中体验到胜利的喜悦,实现了勇敢、团结、齐心协力的美好情感体验。
  又如欣赏《狮王进行曲》时,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个个小动物以及它所发出的声音展现出来,让幼儿边看边听,营造一个如临其境的欣赏环境,幼儿仿佛置身于大森林里,使音乐情感与艺术形象完美地结合起来。有了这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幼儿学习的兴趣很浓,表现与创造音乐更是投入。
  
  ●灵活性,帮助幼儿突破重难点
  
  多媒体能根据教学需求将其内容以图像的形式,灵活地加以分解、组合,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极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例如,大班音乐欣赏——《吹泡泡》。这是一首非常柔美、恬静的歌曲,全曲共分为两段,每段歌词的内容都不同,每句歌词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歌词内容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幼儿不易理解、难以记住。传统的教学往往采用挂图,再带领幼儿反复练习、吟唱,幼儿学得枯燥乏味,费时费力。针对这些难点,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一句歌词设计一幅画面。温馨、恬静的画面,形象生动的动画牢牢地吸引住幼儿,孩子们目不转睛,从动画中找到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理解歌词、熟记歌词。在动态情境中实现师生互动,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具体直观。孩子们一边看画面,一边就很容易回忆歌词。进而随音乐跟唱。这种运用电脑动画手段组织音乐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用动作来表现音乐作品的灵感。
  
  ●交互性,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灵活、随意的界面交互功能。多媒体所特有的交互性,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例如。大班音乐欣赏活动《金蛇狂舞》,它的旋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节奏特点,且富于推动性的节奏贯穿了全曲。乐曲另一个特点是运用了大量的锣、鼓、钹、木鱼等打击乐器。在活动导入的过程中,播放事先准备好的有关人们舞龙灯、耍狮子时的录像,让幼儿知道舞龙灯时人们要互相配合走s形,耍狮子时要互相嬉闹、摇头摆尾,像在对话。在欣赏乐曲过程中。使用录音机让幼儿完整地欣赏乐曲《金蛇狂舞》。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这首曲子是用哪几种乐器演奏的。然后根据幼儿的回答点击大鼓、锣、铃鼓、二胡、琵琶、笛子、双响梆子等各种乐器的图像,用大屏幕显示,并用鼠标点击,使其发出相应的音色。在表演活动过程中,欣赏完A段音乐后,引导幼儿自由结成长龙状,模仿舞龙灯的样子走S形;欣赏完B段音乐后,在教师的指挥下用“锵”、“咚”代表锣、鼓声,表现狮子对话的情景。整个教学在教师自由灵活的调控中轻松进行。全体幼儿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21世纪将是以现代化教育手段为载体的信息时代。过去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用简单的陈旧的教学手段向幼儿进行强制性的“教”,而没有幼儿主动的“学”,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变成了主要由教师向幼儿“填鸭”灌输,幼儿只是被动地接受。因此,应高度重视教育过程手段的改革,满足幼儿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多媒体技术正成为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成果与课程活动相结合的先进教学手段。
  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合理地应用于音乐活动中,优化了教学情境,使幼儿学习更直观、生动、形象。它不仅能使教学过程充满童心、童趣,更能充分活跃幼儿思维,培养幼儿学习兴趣,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的实效性,让我们的音乐活动变得更有魅力!
其他文献
编看编说:新的时期里,孩子的教育充满着期待和挑战,同样也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提出新的课题和任务。帮助和指导更多家长走近孩子,主动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特点和问题,在陪伴和引领孩子不断进涉发展当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家庭幸福,家长幸福,才有幸福的孩子,才有孩子的幸福。越来越多学校认识到,具有强大优势的网络是实施家校互动的良好平台。家校网络互动在以下几所学校不再是一种点缀或补充,它已经融入到教师,学生、家长
为了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应对网络时代中小学德育出现的新问题,并积极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西安交通大学附小积极参与了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北京部)组织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德育研究与实验”子课题研究工作。  西安交通大学附小在学生素质、师资力量、计算机普及率和网络设备等方面起点高的特点,我校将课题定位在“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学生德育评价体系”上。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制定并颁
交互式电子白板为载体的多种媒体共用,可以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更加创造性地使用各种教学资源,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重新站起来通过眼神、手势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充分互动交流,实现了教学的有效交互,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使学生寓教于乐,使我的英语课堂越来越Modern。    利用电子白板创设自然真实的情景    交互式电子白板通过声像并茂、动静变幻的表现形式,生动形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组织中的重要一环。成功的导课能够迅速地安定学生的情绪,集中注意力,明确学习的目标。它犹如电影的序幕引人入胜,好似优秀的乐师拉琴,第一个音符就悦耳动听,先声引人,先声夺人。笔者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介绍几种常见的课堂教学导课方法,供同行们参考。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图画、音乐、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为学生提供教材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
三维全景技术是目前迅速发展并逐步流行的一个虚拟现实分支,可广泛应用于网络三维业务,也适用于网络虚拟教学领域。传统三维技术及以VRML为代表的网络三维技术都采用计算机生成图像的方式来建立三维模型,而三维全景技术则是利用实景照片建立虚拟环境,按照照片拍摄→数字化→图像拼接→生成场景的模式来完成虚拟现实的创建,更为简单实用。    三维全景技术及其应用    全景也称为全景摄影或虚拟实景,是基于静态图像
应用背景    高中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是改革评价机制,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因此,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有目的地收藏学习过程取得的“学习成果”,如文章、各学科作品、试卷、调查记录和报告、照片等,把这些学习记录按照一
古韵犹存的小桥、行云映衬下的流水以及烙印着历史脚印的石基小巷,景色似梦,但空气清新而真实。水乡的婉约、悠闲与为期三天紧张、激烈的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NOC活动)教师项目苏州决赛形成强烈的对比。然而,无论是苏州天堂般的美景,还是第七届NOC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与掠影,都成为众多参赛者创新、实践、交流、协作、奋斗的痕迹,成为NOC活动成长的见证。  耳边似乎仍在回响那经久不息的掌
为了实现全市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以促进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温州市电教馆、教育信息中心于2006年5月正式开通启用了“温州中小学辅导网”(www.net-school.net)。它采用最新的网络视频技术,为全市中小学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教与学的沟通平台,实现了远程教学辅导、在线答疑、在线测试、在线心理咨询。三年来,已有近百所学校的500多位优秀教师参加网络授课,共开课3000余节,听课学生
张雪晨,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从事一线教学工作11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直以树立学生的大语文观、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为己任,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对一人一事的思想认识,加强其道德修养,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  张雪晨老师多年来潜心教学,获得多项奖励。2001获得西城区普教系统“我心中的好老师”荣誉称号,2007年教学论文获中国教育协会“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征文一等奖,2009
概念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研究学生在学习几何概念过程中产生思维障碍的原因,探讨排除思维障碍的方法,对于改进和加强几何概念的教学,提高学生运用几何概念分析和解决几何知识问题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 小学生在学习几何过程中需要经历的几个水平  荷兰学者范希尔夫妇经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长期探索,指出学生的几何思维主要存在5个水平:直观、分析、推理、演绎以及严谨。这五个水平并不是连续的,但它们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