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ha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而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对于推进我国法制化进程,保证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代中学生的法制观念较为薄弱,近年来与中学生有关的违法犯罪案件也屡见不鲜,因此,加强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中学生的法制观念,是我国教育制度中不容忽视的重点和难点,必须将中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作为刻不容缓的任务和职责开展下去。
  关键词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
  作者简介:武磊,天水师范学院。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12-248-01
  
  社会法制的根本为法律意识的建立,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建立及正常运行需依赖于法律意识的完善和提高。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工作、生活等各个领域都离不了法律制度的保障,因此法律意识及法律观念是我国的每个公民都不可缺少并需不断加强的意识和观念。
  一、对法律意识的基本认识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知识和心理态度的总称。法律意识是一种观念的法律文化,对法的制定实施是十分重要的,它表现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法律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人们的法律动机,对自己的权利、义务的认识和感受,对法、法律制度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以及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
  二、致使中学生法律意识缺乏和淡薄的原因
  法律意识和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伦理观等密切相关,法律意识的增强有助于法律主体凭借法律捍卫自己的权利,享受自己的权利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未成年人由于心智、观念、思想等的不健全,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诱导和蛊惑,法律意识较为淡薄,缺乏必要的法律观念,且一旦形成某种习惯或行为就很难矫正。因此,对未成年人法律意识的培养必须越早越好,从小使其养成良好的法律习惯,加强自身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能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拥有较强的法律观念。
  在致使中学生法律意识的缺乏和错位上,本文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家庭原因,由于种种原因父母对子女关心不够,不能及时的了解孩子的思想变化进而致使孩子走到了法律的边缘;其次,学校的原因,在学校教育中,仍然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些许缺陷和不足,如对某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关注不多,对其思想品德教育的缺乏,也是学生难以形成法律意识的重要原因;最后,社会的原因,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脑、手机等的迅速普及,使中学生过早的接触了一些不良信息,严重影响了中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的形成。
  三、培养并加强中学生法律意识的主要方法
  中学生的法律意识一般是在学校学校有目的的法制教育中逐渐形成并建立起来的,但是由于各种主体和客体差异性等原因,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强弱有别、参差不齐。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领悟能力,虽然中学教材中不乏法律知识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的教育,但是法律知识并不等于法律意识。中学阶段是培养中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阶段和关键时期,因此学校应采取有目的的教育措施,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多渠道、多形式、灵活多变的进行法制教育,增加中学生对法律现象的思考,促使学生健康健全的法律意识的形成。
  1.在教育中,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比重。法制教育课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学生的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在平时的教育中,要注意法律知识并不是靠死记硬背掌握的,评判的标准也不能是学生的考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活学活用才是目的。要树立学生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增强其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加强其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使学生能够在理解法律知识的基础上,用法律知识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让学生学会观察、体会法律现象,并对其思考和领悟,在活动中提高法律意识。学生在掌握法律知识的同时,应该加强其对法律现象的思考,从现象中总结和领悟,真正做到所学为己所用,增强法律意识的目的。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让学生观看法律视频、开展法制活动、召开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以主体的身份充分理解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增加其积极性、认真性,对学生提高法律意识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确保中学生成长环境的健康,避免不良因素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习惯的重要保障和前提,法制教育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完成大部分是在家庭生活中完成的。家长应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多关心孩子的思想变化,尽量杜绝网络不良信息的出现对孩子的影响,从自身做起,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合法权利的维护;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子女的健康成长,发挥家庭在孩子法制教育中应有的作用,为孩子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做出贡献。
  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法制社会的道路上前进,中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法制社会的新生力量,他们法律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和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因此,社会各界应自觉履行自己的法律职责,为中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为培养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奉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黄辉.法律意识形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
  [2]王光石.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完善.牡丹江教育学院报.2007.
  [3]王靖.对如何塑造中学生法律意识的思考.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报.2006.
  [4]郭晶梅.当代中学生法律意识的隐忧与对策.企业家天地.2007.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创业教育作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领域,在大学校园中发展的态势强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注入创业教育,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和全面发展。将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品格和人生观、价值观。寻找思想政治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契合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创业教育大学生  作者简介:郑冬云、尚晓霞,温州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1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电力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力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特高压变电站是整个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电力的质
摘要高职生是现代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生法律意识之培养是当代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核心内容。高职生法律意识之培养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公民意识的培育和法律技术的教习。高职学校展开这种教习实践活动之必要性在于,就宏观层面而言,高职生法律意识的提高是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基本要求,就微观层面而言,高职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亦为健全高职生个人人格、保证高职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为有效推进高职生法律意识培养,高职学校应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 要: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的实验教学理念落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学生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些问题,高中化学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采取积极的改革和创新对策,促进良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实现。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优化对策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开展,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
当前模拟审判开展过程暴露学生接触程序范围过窄,培养学生实务能力过于片面,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能有效发挥,时间紧张,师生互动不足等问题,可尝试将模拟审判升级为模拟诉讼,更完
目前,很多教师开始思考如何上好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英语课,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学习某种语言最根本的目的在于能运用该语言进行实际交际,因此,教师需要在小学英语课堂
美国法学教育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其对职业性的强调.诊所教育模式是现实主义法学对美国法学教育的一大贡献,并且现在以为多数美国法学院所采用.受其启发,我国的法学教育亦
地理高考试题中有关时间的计算内容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科综合能力等素质水平,并且在近几年高考中常常出现,但由于本身知识点有较高难度,且在教材中安排的篇
摘要高校的法制教育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它承载着培育祖国未来建设者与合格接班人的重任。如何使具备高素质、高品质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与法律信仰,让他们知法、懂法、守法,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于做好大学生法制教育,正确的教育途径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高校法制教育的缺失,并对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法制教育法律意识  作者简介:沈昌海,法学硕士,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保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