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春季降水与太平洋秋季海温的异常特征及其相关分析

来源 :高原气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nmeng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中国西北五省(区)89个测站的1960~1994年历年春季(3~5月)的月、季总降水量和北太平洋10°S~50°N,120°E~80°W范围内的秋季(9~11月)平均海表温度,通过EOF,REOF,SVD等方法,对我国西北地区春季降水和前期秋季太平洋海温的异常特性以及两者之间的空间遥相关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秋季北太平洋SSTA的主要型态是ElNi?o/LaNi?a分布型,其次是副热带太平洋海温东西反相变化的异常型态,而最强的异常信号区位于赤道中东太平洋.大范围区域性异常是中国西北地区春季降水的主要空间分布特征.另外还有南北反相和东西反相分布型.西北地区春季降水有5个主要异常区域:高原东部边缘区、西北东部区、北疆区、青海高原区、南疆东部及河西区.秋季赤道中东太平洋SSTA与次年春季西北地区区域性降水异常之间有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在两者的其它空间关系中是第一位的.副热带太平洋海温东正(负)西负(正)异常空间型态与西北东部的降水负(正)异常相对应.另外,秋季ElNi?o/LaNi?a之后的次年3月和5月,中国西北地区降水普遍以偏多/偏少为主,而4月份则相反,表现为高原东部边缘区的降水异常偏少/偏多.
其他文献
对求地下极化体真柯尔—柯尔参数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诺模图校正法只在已知大地的电阻率分布并且极化体的电阻率与围岩接近时才可以使用;在大地电阻率分布未知的情况下
雷启鸿 ,宋子齐等 .沈 84块沙三下非均质油藏储量计算研究 .测井技术 ,2 0 0 0 ,2 4(1) :47~ 5 1以沈 84块沙三下 S43 、S43 非均质油藏岩心和试油资料为基础 ,利用灰色系统理
沉积有机相是具有相似沉积环境、生物组合、成岩环境、氧化—还原条件以及相近有机质特征的地层单元 ,其分布受沉积盆地中层序地层格架所控制。因此 ,层序沉积有机相分析可成
首都圈及其附近地区多年观测的电磁辐射资料表明,地震电磁辐射异常与 300 km范围内5级以上地震,200 km范围内 4.5~4.9级地震和100 km范围内 4.0~4.4级地震具有比较明显的对应关系。其变化规律和映震特点是震中距愈小,地震愈大,信息持续时间愈长,异常幅度也愈大;异常面积(即异常台站数)与地震大小成正相关。统计表明,中等以上地震与异常信息对应率约76%。
为了对主动约束层阻尼结构建立精确完善的数学模型 ,以便进一步进行控制研究 ,采用了两种不同的离散方法 ,用有限元建模 ,并考虑到压电片的机电耦合效应和粘弹性材料的本构关
目前有机质成烃动力学模型主要有总包反应模型、串联反应模型、无数平行一级反应模型及平行一级反应模型几种。不同学者之间得到的动力学参数存在较大差异。有机质成烃动力学
介绍了现有激光多自由度测量系统,分析了其优缺点,讨论了其发展趋势.
介绍一种以工控机为核心、磁粉离合器为执行元件、采用半径跟随臂实时反馈纱团半径值的张力控制系统。具体介绍张力控制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数学模型的建立与补偿等。 A ki
概述了 Ti- Al系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氧化机理及抗高温氧化技术 ,并对各种技术进行了评价 ,指出了改善 Ti- Al系金属间化合物抗高温氧化各种方法的成功及不足之处。 The high
沉积作用通过聚煤特征、含煤岩系的岩性、岩相组成及其空间组合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煤层气的保存条件,我国存在具有一定时空展布规律的6种煤储层/盖层基本条件:浅海-障壁海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