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对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激发学生学习有重要作用。教师须学会通过各种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培养学生的思品学习兴趣,打造有效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初中思品;创设情境;优化策略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主要目标,强调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中,要关注不同层面的学生,必须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打造有效的课堂,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新闻引入”创设情境法
“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核心任务,强调了思想品德教学要紧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彰显德育要回归生活的理念。在教学中穿插时政热点,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树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思想。如在讲《环境保护》一课时,教师可首先口述《新闻联播》中播放的“受中国大范围雾天影响,北京一月份持续了几日的雾霾天气,城区普遍长时间达到6级极重污染。这是今年北京按照新空气质量标准发布信息后,最严重的一次污染过程”的新闻,然后提出四个问题:①这个案例反映了我国目前存在什么问题?②北京遭受雾霾袭击的原因是什么?③你认为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④面对这个问题,作为青少年学生应做些什么?让学生围绕这四个问题展开分析、讨论和评价,使学生能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了许多正确的看法和大胆构想,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二、“歌曲引入”创设情境法
课堂上,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适时地播放一些格调高雅、积极向上的优秀歌曲,可以寓教于乐,丰富学生情感。如在教学《热爱生命》中的“生命只有一次“时,笔者让学生欣赏歌曲《怒放的生命》,然后结合歌词内容,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述生命的宝贵、生活的价值,从而使学生先从感性上体会到生命的伟大,再体会到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价值与内涵。这样的情境引入,能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三、“设疑引入”创设情境法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具有思考性、思辨性、启发性的情境,通过问题的组合与串联,激发学生的思维,充满热情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去,从而在情感、思维上催生学生的道德考量和品行提炼。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问题引入,就是把教学内容设计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或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并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引领课堂教学过程,促使学生思维活动由潜在状态进入积极活跃状态,培养其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以主体性充分和谐发展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多媒体技术引入”创设情境法
多媒体是现今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上。如在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这一课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视频资料先向学生呈现全国关注的双汇火腿、新西兰恒天然公司提供原料生产的“可瑞康”1段(批次为3169、3170)和“可瑞康”金装版2段(批次为D3183)婴儿配方奶粉含有肉毒杆菌的案例,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学习兴趣被激活,课堂气氛活跃,从而水到渠成地引出消费者享有的权利。学生们听得非常认真,重点知识基本能当堂掌握,课堂效果很不错。
五、“诗词佳句引入”创设情境法
古典诗词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在思品教学中,恰当适时地引用古典诗词、诗词佳句、名句名篇,也能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
如,在九年级讲授“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这一框内容中,笔者以《乡愁》作为情境导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引导学生从优美的诗词的赏析中理解,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通过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对祖国统一的前景充满信心。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充分尊重学生。因此,教师在选择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时候,一定不要忽视学生这一主体,不要凭自己的好恶选择内容,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紧扣教材内容且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情境的首选素材。
责任编辑 晴 天
[关键词]初中思品;创设情境;优化策略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主要目标,强调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中,要关注不同层面的学生,必须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打造有效的课堂,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新闻引入”创设情境法
“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核心任务,强调了思想品德教学要紧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彰显德育要回归生活的理念。在教学中穿插时政热点,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树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思想。如在讲《环境保护》一课时,教师可首先口述《新闻联播》中播放的“受中国大范围雾天影响,北京一月份持续了几日的雾霾天气,城区普遍长时间达到6级极重污染。这是今年北京按照新空气质量标准发布信息后,最严重的一次污染过程”的新闻,然后提出四个问题:①这个案例反映了我国目前存在什么问题?②北京遭受雾霾袭击的原因是什么?③你认为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④面对这个问题,作为青少年学生应做些什么?让学生围绕这四个问题展开分析、讨论和评价,使学生能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了许多正确的看法和大胆构想,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二、“歌曲引入”创设情境法
课堂上,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适时地播放一些格调高雅、积极向上的优秀歌曲,可以寓教于乐,丰富学生情感。如在教学《热爱生命》中的“生命只有一次“时,笔者让学生欣赏歌曲《怒放的生命》,然后结合歌词内容,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述生命的宝贵、生活的价值,从而使学生先从感性上体会到生命的伟大,再体会到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价值与内涵。这样的情境引入,能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三、“设疑引入”创设情境法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具有思考性、思辨性、启发性的情境,通过问题的组合与串联,激发学生的思维,充满热情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去,从而在情感、思维上催生学生的道德考量和品行提炼。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问题引入,就是把教学内容设计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或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并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引领课堂教学过程,促使学生思维活动由潜在状态进入积极活跃状态,培养其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以主体性充分和谐发展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多媒体技术引入”创设情境法
多媒体是现今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上。如在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这一课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视频资料先向学生呈现全国关注的双汇火腿、新西兰恒天然公司提供原料生产的“可瑞康”1段(批次为3169、3170)和“可瑞康”金装版2段(批次为D3183)婴儿配方奶粉含有肉毒杆菌的案例,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学习兴趣被激活,课堂气氛活跃,从而水到渠成地引出消费者享有的权利。学生们听得非常认真,重点知识基本能当堂掌握,课堂效果很不错。
五、“诗词佳句引入”创设情境法
古典诗词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在思品教学中,恰当适时地引用古典诗词、诗词佳句、名句名篇,也能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
如,在九年级讲授“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这一框内容中,笔者以《乡愁》作为情境导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引导学生从优美的诗词的赏析中理解,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通过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对祖国统一的前景充满信心。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充分尊重学生。因此,教师在选择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时候,一定不要忽视学生这一主体,不要凭自己的好恶选择内容,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紧扣教材内容且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情境的首选素材。
责任编辑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