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融资与盈余管理研究述评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er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于目前我国企业上市的资格要求较高、审批较严格以及上市后继续以股权方式进行融资的硬性条件等背景,本文从盈余管理的动机、采取的主要手段以及导致了怎样的经济后果等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对研究现状进行评价,指出股权融资与盈余管理的关联性。
  关键词 股权融资 盈余管理 动机 手段 经济后果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
  
  一、 盈余管理的动机
  因为股权融资方式分为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和上市公司增发股票,所以在此基础上分别说明各自的动机是怎样产生的。
  (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的动机。
  上市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不仅是实力的证明,而且通过发行股票能融到大笔资金,但是上市资格审批是非常严格的,且IPO公司在上市之初的股票价格是受企业以前的财务状况影响的。因此,为取得上市资格和以高价发行股票募集更多资金,企业有对当期及前期的盈余进行操纵的动机。
  杨海丛(2006)认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体现在:对利益的驱动是盈余管理的源动力;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是盈余管理产生的前提条件;会计准则所允许的职业判断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貌似合理的操纵空间。Aharony,Lee,Wong(2000)分析了IPO公司前后的报告收益,发现在IPO当年达到最高,随后下降,而经营性现金流量却上升。说明这些IPO公司确实进行了盈余管理。
  (二)配股动机。
  从1994年以来,证监会先后5次对上市公司配股权规定进行修改,但配股资格的设定始终与净资产收益率(ROE)密切相关。因此,当以会计数据作为主要衡量指标时,公司就会有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陈小悦,肖星,过晓艳(2000)以配股权规定的第二次变更是否引起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为研究对象,发现ROE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10%现象”。陆宇建(2002)发现上市公司为获得配股权而通过盈余管理将ROE维持在略高于6%与10%的区间上,得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随着配股规定的变化而亦步亦趋的改变的结论。杨旭东,莫小鹏(2006)也发现配股政策对盈余管理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三)保牌动机。
  交易所对财务状况或其它状况出现异常的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会进行特别处理,并在股票前冠以“ST”。如果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则被冠以“*ST”,那么该股票就有退市风险。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前有“ST”或“*ST”标志,投资者就会对其前景表示担忧, 从而造成ST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能力不强。因此,为避免被戴上ST的帽子,上市公司有盈余管理的动机。
  陆建桥(1999)研究了22家亏损上市公司后发现,这22家公司没有一家出现过连续三年亏损的情况,也没有受到暂停上市或是终止上市的处罚,因为它们在各年度做了相应的操控性应计会计处理。杨旭东,莫小鹏(2006)在研究中发现了亏损“缺位”现象,分析其原因是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逃离”了亏损区, 从而避免被ST或是退市。
  二、 盈余管理的手段
  陆建桥(1999)发现盈余管理行为主要是通过管理应计利润项目来达到的,并且相比非流动性应计利润,流动性应计利润如营运资金项目是更便捷且形似正当的盈余管理工具。魏明海(2000)认为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以及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都是典型的盈余管理手段。
  邵军,边泓(2005)认为我国亏损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关联交易和重组,且通过安排交易方式来操纵盈余的行为更普遍。通过考察亏损A股公司利用线下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发现,线下项目中的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项目对扭亏行为影响程度大。赵春光(2006)通过研究上市公司是否以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进行了盈余管理,发现减值前亏损的上市公司会以转回资产减值来避免亏损;减值前亏损且无法以转回资产减值避免亏损的公司会以计提资产减值进行“大洗澡”,为下一年盈利做准备。戴德明,陈放(2009)通过研究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亏损上市公司扭亏的盈余管理行为,发现营业外收入仍是亏损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灾区”,其中最常见的是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而公允价值计量对公司盈利的影响不大。
  三、 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
  Teoh,Welch和Wong(1998)研究发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的公司在IPO 当年有非正常应计项目的,其在IPO后的三年里业绩会非常差。张祥建,徐晋(2005)认为上市公司配股前暂时增加的应计利润必然在配股后重新调整回来,从而导致配股后的净利润迅速下降。其研究证实了上市公司在配股前3年和配股当年的较高可操纵应计利润确实导致配股后公司业绩出现整体下滑,造成资本配置效率下降。
  陆正飞,魏涛(2006)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后续融资行为公司配股后业绩下降且操控性应计利润在配股后发生反转,盈余管理是这类公司配股后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但有后续融资行为的公司,虽业绩下滑,但未发现其操控性应计利润在配股后的反转,即认为盈余管理行为并非是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杨海丛(2006)认为盈余管理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影响投资者等利害关系人的决策,间接会导致市场经济信用基础的动摇,扭曲资本市场的资金筹集和资源调配功能。
  四、股权融资与盈余管理研究评价
  根据以上文献综述,可以对相关研究成果作如下总结:
  首先,国内对股权融资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视角比较集中。大都是基于IPO视角或是后续融资的视角,这样把股权融资这个大的视角进行细分更有利于进行具体而深入的细致分析,并且基于此得出的进行盈余管理动机的结论基本上是一致的。
  其次,在研究盈余管理的手段和方式上,国内外的研究结论存在差异。因为各国的监管环境和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不同,监管的法律制度完善程度不同,因此,盈余管理所采用的手段也会有所差别。同时,国内各公司的情况不同,其采用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别,因此在盈余管理的手段上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对这方面问题的研究并不是找到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特定方法,而是帮助投资者、监管者从更多的角度去识别盈余管理,减少因此造成的不必要的亏损或是严重后果。
  最后,对盈余管理是否一定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是否是公司股权融资后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这一研究问题还存在争议,对此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作者均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陈小悦,肖星,过晓艳.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经济研究,2000,(1).
  [2]戴德明,陈放.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财会月刊[,2009,(10).
  [3]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会计研究,1999,(9).
  [4]陆宇建.从ROE与ROA的分布看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经济问题探索,2002,(3).
  [5]陆正飞,魏涛.配股后业绩下降:盈余管理后果与真实业绩滑坡.会计研究,2006(8).
  [6]邵军,边泓. A股亏损公司利用线下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财经论坛,2005,(2).
  [7]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会计研究,2000,(9).
  [8]杨海丛.我国A股市场IPO盈余管理浅析.当代经济,2006,(5).
  [9]杨旭东,莫小鹏.新配股政策出台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6,(8)
  [10]张祥建,徐晋.盈余管理、配股融资与上市公司业绩滑坡.经济科学,2005,(1).
  [11]赵春光.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论《资产减值》准则的政策涵义.会计研究,2006,(3).
  [12]Aharony,J.,Chi Wen Jevons Lee and Wong,T.J.Financial Packaging of IPO Firms in China.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0,(38).
  [13]Teoh,S.H.,I.Welch,and T.J.Wong.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the Long-Run Market Performance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8,(53).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农村的发展现状,只有树立了环保意识,让人们真切的意识到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直接联系,才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投身到生态农村的建设中去,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
新型农村金融的出现和发展对于当地原有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体制创新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是经济结构中最大的问题,“三农
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从客户效应理论出发,对影响股利政策的税收因素、法律环境因素、交易成本因素三个方面阐述了股利政策对投资者作出决策的影响.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与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当前我国大力推动农村发展,这一背景下,想要提高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规范性与制度性,开展清产
文章应用网络治理的基本理论,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农户用水者协会和水价听证会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密度、点度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三个基本指标的测度,揭示“高密度”和“高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近期在“净网2019”专项行动中通过互联网监测发现,8款违法有害移动应用存在于移动应用发布平台中,其主要危害涉及恶意扣费、资费消耗、流氓行为
期刊
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必然离不开资产使用效率的提升,而企业资产的占用降低,是资产使用效率提高最为直接的方式.企业资产占用的降低,能够使得企业资产的周转和流动有所加快,从
我其实是不够资格写这样的文字的。但凡受人敬重而有影响的师长故去,居晚辈而能撰文纪念的,大抵三种人:其一,门下弟子;其二,过从甚密者;其三,在某时或因某事而特别受关照者。
职场中人都活在夹缝里,这话对极了:你上边有领导,你下边或有下属或有服务对象,任谁都在这夹缝里两面受煎,烤糊的事常有发生。  金灿也是职场中人,也活在夹缝里。他上面是总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下面是员工,主要是新招聘的员工。他的办公桌虽然摆在分公司的总务后勤部,但只是有个落脚地儿,分公司管人事的,只有他老哥一个人。他要干的活儿很单纯:按上面总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意思,给新员工办手续,给老员工盖章,督促他们填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