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所以不论是小学、初中,还是大学都设置了语文课程。但是现阶段我国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使得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直线下降。基于此,本文就对大学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以期为大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改革大学语文是针对高校非中文专业的学生专门开设的一门学科,学生通过学习大学语文可以让学生文化修养得到提高,灵魂得到净化,视野得到开阔。但是现阶段,大学语文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不重视等问题,使得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的严重背离初衷。基于此,本文就对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探究,以期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实现大学语文教学目标。
一、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单一
现阶段,我国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程式化,教学模式单一化,导致大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积极性下降,既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还影响学生的创造力,使得学生对文章重点内容理解不透,降低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大学语文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学教育具有针对性,而大学语文是专门为非中文专业开始的一门课程,在非中文专业中大学语文是一门选修课程,并不是学生的专业课,造成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重视,没有清醒认识到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在考试前期背一些重点内容,考试就会过去,从而造成大学语文教学效果严重下降。
(三)大学语文教师不重视大学语文学科教学
大学学习不同于小学、初中、高中学习,教师并不会在身边叮嘱学生要认真学习,而大学语文是一门选修课程,教学内容简单,部分教师为了省事,在课前就不会对教学内容进行备课,同时也不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造成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目标,在大学语文课堂上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难以提高语文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严重下降。
二、改革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措施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只有民主才可以发挥人们的创造力。”因此,面对大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创新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需要转变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树立起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根据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需求制定教学策略,保证语文教学能够适应学生。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美术、音乐等学科,建立起大学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激发非中文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有一个重新的认识,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再次,教师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兴趣,激发学生个性化发展,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增加自助学习意识。最后,俗话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语文知识广博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专业进行语文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向音乐专业学生讲解大学语文知识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音乐,在课堂上先播放音乐,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音乐伴奏下进行大学语文知识理解,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融入“互动式”学习方法
语文知识不仅包含书本上的知识,还包含一些社会上的知识,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不断丰富,大学语文课程的内容也变得深奥,而对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来说,部分语文知识就会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消化吸收,从而降低学生大学语文学习热情,语文学习效率严重下降。因此,教师需要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实现语文的教学目标。例如,随着新科技的不断发达,网络语言不断在电视、微博、微信中传输,在此种情况下,教师在进行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人数为6人,然后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引入“现代汉语生机勃勃的表现?网络中像元芳体这样的新型语文体系是汉语的恶搞?我们该如何对待网络中像元芳体这样的新型语文体系?”等诸多问题,然后让学生们在大学语文课堂上进行讨论,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针对问题进行互动,从而满足大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表达欲望,使得学生学习情况不断提升。
(三)在大学语文课堂上注重学生朗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引导学生体会诗情,提升语文学习兴趣的第一步。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诗人力量,品味语文课文中精妙的语言。因此,教师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朗读,让学生在读的时候,变换多种形式,感受语文知识不同魅力。大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针对性进行语文“读”的教学。朗读是指有节奏、有感情的读,它重视声音的高低起伏、轻重缓急,通过朗读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诵读是一种古老的读法,它是一种自由、灵活、轻松的读法,在读的过程中使学生边读边记边体悟,从而体会到语文课文的意境、艺术手法,读出自己感受,感受出一种不同的美。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针对自己喜欢的部分反复阅读,品味课文中更深的含义和意蕴,把自己当成作者,融入到作者情感世界,从而激发大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三、总结
随着教育全球化的到来,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各个大学需要重视大学语文这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有前瞻性,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大学语文课堂学习效率,汲取大学语文知识中精神,让大学生在语文的世界里自由飞翔。
参考文献:
[1]俞秀红,陈清华.民办独立学院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30(9):55-56.
[2]吴学科,张汉波.网络背景下高职大学语文课堂空间拓展研究[J].考试周刊,2017(27):143-145.
[3]薛菁.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4.
[4]刘绍颖.大学语文课堂对话教学中"你-我"關系的重构[J].课程教育研究,2017(4):47.
[5]张悦.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哲学视野里的新教育语文课堂研究[D].苏州大学,2015.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改革大学语文是针对高校非中文专业的学生专门开设的一门学科,学生通过学习大学语文可以让学生文化修养得到提高,灵魂得到净化,视野得到开阔。但是现阶段,大学语文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不重视等问题,使得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的严重背离初衷。基于此,本文就对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探究,以期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实现大学语文教学目标。
一、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单一
现阶段,我国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程式化,教学模式单一化,导致大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积极性下降,既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还影响学生的创造力,使得学生对文章重点内容理解不透,降低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大学语文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学教育具有针对性,而大学语文是专门为非中文专业开始的一门课程,在非中文专业中大学语文是一门选修课程,并不是学生的专业课,造成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重视,没有清醒认识到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在考试前期背一些重点内容,考试就会过去,从而造成大学语文教学效果严重下降。
(三)大学语文教师不重视大学语文学科教学
大学学习不同于小学、初中、高中学习,教师并不会在身边叮嘱学生要认真学习,而大学语文是一门选修课程,教学内容简单,部分教师为了省事,在课前就不会对教学内容进行备课,同时也不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造成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目标,在大学语文课堂上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难以提高语文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严重下降。
二、改革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措施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只有民主才可以发挥人们的创造力。”因此,面对大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创新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需要转变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树立起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根据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需求制定教学策略,保证语文教学能够适应学生。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美术、音乐等学科,建立起大学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激发非中文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有一个重新的认识,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再次,教师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兴趣,激发学生个性化发展,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增加自助学习意识。最后,俗话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语文知识广博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专业进行语文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向音乐专业学生讲解大学语文知识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音乐,在课堂上先播放音乐,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音乐伴奏下进行大学语文知识理解,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融入“互动式”学习方法
语文知识不仅包含书本上的知识,还包含一些社会上的知识,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不断丰富,大学语文课程的内容也变得深奥,而对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来说,部分语文知识就会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消化吸收,从而降低学生大学语文学习热情,语文学习效率严重下降。因此,教师需要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实现语文的教学目标。例如,随着新科技的不断发达,网络语言不断在电视、微博、微信中传输,在此种情况下,教师在进行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人数为6人,然后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引入“现代汉语生机勃勃的表现?网络中像元芳体这样的新型语文体系是汉语的恶搞?我们该如何对待网络中像元芳体这样的新型语文体系?”等诸多问题,然后让学生们在大学语文课堂上进行讨论,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针对问题进行互动,从而满足大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表达欲望,使得学生学习情况不断提升。
(三)在大学语文课堂上注重学生朗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引导学生体会诗情,提升语文学习兴趣的第一步。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诗人力量,品味语文课文中精妙的语言。因此,教师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朗读,让学生在读的时候,变换多种形式,感受语文知识不同魅力。大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针对性进行语文“读”的教学。朗读是指有节奏、有感情的读,它重视声音的高低起伏、轻重缓急,通过朗读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诵读是一种古老的读法,它是一种自由、灵活、轻松的读法,在读的过程中使学生边读边记边体悟,从而体会到语文课文的意境、艺术手法,读出自己感受,感受出一种不同的美。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针对自己喜欢的部分反复阅读,品味课文中更深的含义和意蕴,把自己当成作者,融入到作者情感世界,从而激发大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三、总结
随着教育全球化的到来,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各个大学需要重视大学语文这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有前瞻性,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大学语文课堂学习效率,汲取大学语文知识中精神,让大学生在语文的世界里自由飞翔。
参考文献:
[1]俞秀红,陈清华.民办独立学院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30(9):55-56.
[2]吴学科,张汉波.网络背景下高职大学语文课堂空间拓展研究[J].考试周刊,2017(27):143-145.
[3]薛菁.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4.
[4]刘绍颖.大学语文课堂对话教学中"你-我"關系的重构[J].课程教育研究,2017(4):47.
[5]张悦.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哲学视野里的新教育语文课堂研究[D].苏州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