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的妈妈

来源 :启迪·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8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付出深切的关怀,收获真挚的尊重。
  
  19世纪90年代的一天,澳大利亚青年作家亨利·劳森(1867—1922)穿着一身英式礼服,坐在马车上前往悉尼戏院。刚跳下马车,他就看见身边报摊前坐着一个衣衫褴褛、怀抱婴儿的女人。女人声音嘶哑地叫卖着,而婴儿则在母亲的臂弯里甜甜地沉睡。
  这一幕让劳森想起了自己的童年:1867年,他的父母刚移居澳洲时,曾在一个叫做“一英里”的地方做淘金工人。他们的“家”是用桉树搭起的帐篷,四周挤满了其他淘金人的临时帐篷。就在这纷乱喧嚣的淘金之地,劳森出生了。
  “淘金”并没有让父母成为富人,这导致小劳森只念了3年书就不得不辍学了。幸好在英国出生的母亲从小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在母亲的指导下劳森拿起了笔,并有幸成为文坛新宠,虽然靠稿费一时还难以过上真正的富人生活,但他相信总有一天会成为有钱人的。
  “先生,买份报吧!”劳森的回忆被卖报女人打断了,看着她期待的目光,劳森连忙掏钱买她的报纸,女人感激地冲他一笑。他突然发现,这个女人其实长得并不难看,甚至还有几分不易察觉的妩媚。
  “卖报,卖报!”这时,远处又跑来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报童。“一个是苦难的母亲,一个是不幸的儿童,到底该买谁的呢?”劳森犹豫了。同时他也明白,不论买谁的报纸,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命运。
  “先生,您买谁的都一样!”报童看出了劳森的心思,“因为,这是我的妈妈。对了,那是我的妹妹露西,再过几天,她就满三个月啦。”此时,露西醒了,她打了个哈欠,好奇地打量着眼前的陌生人。很快,她发现了哥哥,咧开嘴,无声地笑了。
  劳森将兜里所有的钱都掏出来放在报摊前,然后迅速钻进了戏院。刚坐下,戏就开演了。这是一出讲述一群贵妇人为一个公爵争风吃醋的戏,果然如预告中所说的那样,演出阵容庞大,处处弥漫着雍容华贵的气息,绝不亚于在伦敦上演的任何一出时髦剧。
  劳森对这出期待已久的“大戏”却已经丝毫提不起兴趣,脑子里满是刚才看到的那两张“街头的脸庞”。戏刚演了一半,他就趁中场休息之机离开了。回到家,他铺开稿纸,飞快地写下了一首充满愤怒与抗争的诗作——这便是在澳大利亚诗坛上享有盛誉的《街头的脸庞》。
  从《街头的脸庞》开始,劳森一发而不可收,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小说。这些作品的主题几乎全是愤怒抗议社会的不公,抒发爱国激情和哀叹底层民众生活的艰辛与无助。靠着这些为民众“鼓与呼”的杰作,劳森成为澳大利亚人民心中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1922年9月2日,劳森逝世。为表彰他对澳洲本土文学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澳大利亚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当劳森的灵柩出现在悉尼最繁华的大街上时,数以万计的普通民众早已等候在街道两旁,默默地目送灵柩缓缓驶过……街头,到处是泪光闪闪的脸庞。
  钱哲雄摘自《青岛日报》
  编辑/静眉
其他文献
迈克尔·杰克逊死后第三天,一个跟他有关的视频,在中国的网络上流传。   视频的背景是城市街头。伴随着杰克逊的名歌《危险》,一个身背竹篓、足蹬解放鞋的中国民工,在人流中模仿那个美国歌星的舞步。   突然,有保安冲进画面里,驱赶着民工。接下来,视频里记录,民工用标准滑步闪避着保安的追击,还不时伸出食指。这是“对保安挑衅”,有人说。   借着杰克逊辞世的新闻热潮,这段被称为“中国民工纪念迈克尔·杰克逊”
期刊
「你是一个小萝卜,没有你的坑,你就得去努力寻找你的坑,找不到,你就变成了萝卜干。」    《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新闻会客厅》、《面对面》、《新闻1+1》……央视新闻频道这些响当当的名牌栏目,都曾活跃着一个知性朴实的身影——董倩。  这位在央视摸爬滚打14年的资深记者和主持人对成功的解读很简单:努力和机遇是每个人成功的砝码,只要有机会就尽量抓住。  适度自卑  董倩经常被人问及当初为什么会选择
期刊
你英语什么水平?  初级水平。  会看会写吗?  不会。    1997年,我还没有正式退役,一边在国家队训练,每星期三次,一边在清华外语系读书。刚刚开始去清华读书特别困难,我认为我是清华大学里最差的一个学生。  这么多年从事体育竞技训练,没有有效的学习,找不到很好的方法和路子,我又不能像其他的同学一样按部就班地学习,因为我没有很多时间。我退役下来24岁开始学习英文,不像大家有很长时间的积累,我必
期刊
有一些人只能远远地看。    即使她早已老去,甚至已彻底离开,即使只是见到她的黑白照片,仍觉这样的女子,何须或完全不应该努力,便可获得宠爱,平淡安然过一生。但她偏不。如旷野上无羁的烈马,在独自奔跑中获得安宁,却无法被片刻驯服。她就是法国女人,弗朗索瓦兹·萨冈,作家。  她在1935年出生,2004年过世,一生活过69年。她被誉为才女作家,在18岁写出了《你好,忧愁》,被翻译成22种语言。她早早成名
期刊
2008年9月,韩国《中央日报》发放了7万份调查表,想知道本国公民最讨厌哪个国家。结果显示,半数以上韩国人最讨厌日本。但韩国人在讨厌的情绪之外却有难能可贵的地方,他们一面讨厌日本,一面又将日本列为“最应该学习的国家”;一面抗议美国在韩驻军,一面又认为它是仅次于日本的学习对象。  不仅如此,天性乐观的巴西人不满意美国人自以为是;德国人觉得法国人只会夸夸其谈。每到一处,都可以听到当地国民对他国的不满。
期刊
缘于一场偶然承办的比赛,55岁的越野运动“老司机”、汽车运动推广人袁啟泰,放下在云南和广西经营了近20年的企业“天界体育”,做出了“落户”陕西韩城的决定。这场比赛是袁啟泰近20年汽车运动职业生涯中承办过的国家级赛事中的一场,和以往的比赛一样获得了各界的称道口碑,但它不同于以往的是,当大幕落下,曲终人散后,袁啟泰没有选择与主办方握手告别,而是“投桃报李”地留在韩城,不走了,连他自己都没想到。  媒体
期刊
她叫约瑟芬·乙瑟,出生在纽约皇后街区的匈牙利犹太籍的五金店主家里,从小就喜欢给人化妆,母亲是她用得最多的模特。她经常为母亲梳理头发,有时候一天摆弄两次。离她住处不远,就是一个倾倒垃圾的地方,整条街都弥漫着腐败腥臭的气味。为此,她憧憬向往美丽而芳香的世界。  大萧条期间,她和她叔父在他们厨房炉子上的罐子里做出面霜,到纽约去销售。为了把美丽带给每一位女性,约瑟芬·乙瑟把自己的姓名改为雅诗·兰黛,于19
期刊
一位老师说得好,「考风不正,学风必然不正;学风不正,会影响学生终生」。    今年以来,给人们最大震惊的事情,要我来说,不是甲型H1N1流感的爆发,不是法国飞机的空难,也不是成都公共汽车的燃烧,而是近日发生的吉林松原高考舞弊案。说其令人发指,惊心动魄,触目惊心,前所未闻,任何一个词,都不过分。  如此大规模的道德坍塌,大面积的秩序动摇,大体量的制约失衡,大数字的群众参与,可以说全国之最。我国自隋唐
期刊
在这样那样的事后,我们长大。但好像总会有些事,刻上心板,不会随着我们的成长淡化。    朋友举臂绕过我的后背,在我的腰上狠狠地掐了一把:“快看,快看,她就是我说的那人!漂亮吧?”   我一面将刚买的包子拼命往嘴巴里塞,一面迷茫地朝他所指的方向望去。阴沉的视线中闪出一抹动人的粉红,幽静地,极有分寸地立在那儿。喧闹的人群中,她是那么独特与别致。   “哪儿有?不漂亮啊。”我言不由衷地说着。   “嘿,
期刊
记得我收到过这么两封感人的信——   一位高中女孩伤心地写着:   “有一天。我上交通车,发现坐满了,只有全班同学最讨厌的那个人身边有个空位。我好想坐过去,因为我知道自己不去坐,会让她难堪。但是我也知道,如果我坐过去,其他同学会排斥我。我一直在内心挣扎,我一直站着,没有坐下去。回家之后,我心里很不安,我觉得那个同学对我露出一种乞怜的眼神,可是,我伤了她的心。我知道自己错了,但我就是没有勇气去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