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教育视角下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 :大陆桥视野·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2006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我国高校覆盖面最广的必修课程,必须承担起培养创造人才的重任。创造教育理论与思政教育理论具有内在统一性,创造学与思政课的交叉融合能有助于高校思政理论课有效地承担起创新人才培养的使命。创造教育视角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可包括:制定突出创新精神培养的教学目标、贯穿创造教育的教学设计;设计融入创造技法的教学方法;实施彰显创新精神的实践教学改革;使用体现创新元素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思政理论课;创造教育;实践教学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少国家都把提高下一代的创造力置于本国教育战略规划的显著位置。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重视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我国高校覆盖面最广的必修课程,必须承担起培养创造人才的重任。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然而,当前的思政课教学往往只关注第一点要求,即通过理想信念以及“三观”教育着力于学生的责任感教育,让他们成为背负共产主义信仰、立场坚定、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在后两点——“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仍然有待加强。近年来虽逐渐受关注,但因为在传统观念中思政课并不承担这样的教育目标,所以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胡锦涛提出的这三点要求是辨证统一的,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社会责任感保障创新的正确方向,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创新从意识转化为现实。思政课在保持政治性方向性的前提下,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都闪烁着创新的光芒,从而为国家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拥有创造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1. 创造教育视角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现状及问题
  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中的诸多做法从理论上都有利于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但由于缺乏对创造力培养理论的了解,在实际教学中并未充分发挥在创造力培养上的作用。以创造教育视角审视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对照“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要求,我国当前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现状及问题主要表现为:
  1.1 动机教育缺乏
  不少高校在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时,将教学形式的转变作为改善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全部手段。动机是影响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不解决思政课的学习动机,仅是该用花哨的教学形式,很难从根本上改善教学情况。而当前思政课缺乏适当的动机教育。
  1.2 教学方法创新上简单雷同
  当前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既可以说“新”,也可以说“旧”。“新”是针对以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旧”是指给各高校的做法都差不多。例如,“讨论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很多思政课课堂上的讨论用的都是同一套路,第一次讨论学生充满激情,几次之后就失去兴趣,甚至几门思政课几个思政课老师都是一样的讨论,只是换了话题。
  1.3 教学中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不分
  知识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分,它们的传授和学习方式也有不同。显性知识可以通过文字、图形等方式传授和学习,而隐性知识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当前的思政课教学中,对两种知识的区分不清,往往导致学生不能掌握应掌握的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在让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中的作用也没有发挥出来。
  1.4 实践课效果不佳
  实践课程效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实践项目的选择、实践基地的建设、教师的指导等,学生对实践的认识和态度也是关键。实践环节是学生获取隐性知识的最重要途径,但由于对隐性知缺乏了解,部分学生对实践课的认识过于肤浅,将实践课等同于游玩、等同于不用“上课”,从而丧失了实践课的意义。
  综上所述,思政课的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尚有差距,创造学与思政课的交叉融合能有助于高校思政课有效地承担起创新人才培养的使命。
  2. 创造教育理论与思政教育理论的内在统一性
  创造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具有创造精神,能进行创造行为的人。创造教育的重点不教人如何创造,而是培养创造人格,创造行为是创造人格形成的手段和途径。创造教育理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在统一,具体表现为:
  2.1 两者在教学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创造教育和思政课都不是以培养学生某一具体能力为教学目标,两者都注重对学习者整体素质的培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创造教育的创造人生观认为,创造力不是少数人的专利,人人具有创造力,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创造,“人性本创”。[1]在这样的创造观下,创造使人生更美好、更积极、更有意义。这符合思政课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方向。
  2.2两者在教学内容上有交叉
  第一,创造教育中的“人性本创”的人生观教育,要求学习者将创造看做是人生价值和意义的体现。因为创造不仅是“成物”(形成创造成果和作品),更是“成己”(成就创造者的创造能力和境界)[2]。因而创造人生观就是积极健康,不断追求的人生观。这与思政课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匹配的。
  第二,思政课为创造思维的培养提供知识和场所。逻辑思维和意象思维是思维的两种形式,创造思维就是正确的运用这两种思维以实现创造。相对于逻辑思维,意象思维受重视的程度不够,往往成为缺乏创造思维的主要原因。相对于专业课,思政课为意象思维的开发提供隐性知识。
  2.3 创造技法能广泛应用于思政课的教学方法
  创造技法分为四类,联想系列技法、组合系列技法、类比系列技法和臻美系列技法。[3]思政课教学中常见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在创造技法中都有所体现。   3. 实现学科交叉融合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案的设计
  3.1 课程内容改革
  在制定课程大纲时,突出创新精神培养的教学目标;在课程教学中贯穿创造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具有创造能力,有正确创造观的创新人才。《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进行创造人生观教育,阐述创造与人生价值的关系、创造的正确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有助于创造思维的形成,其余两部分说明创造与人类进步的关系;《中国近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说明了创新对中国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明白创造是“成物”与“成己”的结合。
  3.2 教学方法改革
  思政课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考虑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和具体的课程内容。当代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思维活跃、个性独立,对事物常有自己的见解,但往往不成熟。课程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熟悉程度和兴趣程度进行梳理分类。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对那些学生熟悉又感兴趣的内容,可多用联想和组合系列的技法,重点在于知识的强化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对那些熟悉却不感兴趣或不熟悉却有兴趣的内容,多采用类比系列的技法,从感兴趣、熟悉的内容开始,达到掌握知识、形成真确认识、灵活运用的目标。
  3.3实践教学改革
  首先拓展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的教学任务,实践教学不仅作为理论课程的延伸,也是学生感悟创造、践行创造的有效途径。其次,改变当前由教师指定实践项目的做法,采用教师指导和学生自行设计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负责规划实践主题,具体的实践项目和方案由实践小组自行安排,老师负责指导。再次,突出创新在评价中的地位,鼓励学生突破传统的实践形式,在实践选题和实施中充分发挥创造性。
  3.4教学手段更新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思政课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当前信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这种技术上的更新也应该体现在教学中。新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更是向学生展示创新的魅力和动态,让学生能够与社会进步技术创新同步成长。
  参考文献:
  [1] 刘仲林、江瑶. 东西方创造教育比较与前瞻[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56-60.
  [2] 梁漱溟.朝话[M].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年:88-89.
  [3] 刘仲林.中国创造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58-59.
  作者简介:江瑶(1983-),女,安徽合肥人,安徽新华学院思政部讲师,硕士。
  基金项目: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2013szxm097)。
  安徽新华学院校级质量工程项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改课程(2015jgkcx12)。
其他文献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当然,也不容易在一夜之间崩塌。仅凭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就认为美国将走向衰落是幼稚的风暴终将过去。但风暴会以怎样的方式结束?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
目的 :探讨唾液酸化路易斯 (SLe X)、E 上皮钙粘素 (ED)和p1 6蛋白表达在胆管癌中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43例胆管癌组织中SLe X和ED蛋白表达。综合分析了SLe X
夏季在汽车驾驶室、家庭生活间、办公室写字楼、餐厅娱乐室由于通风差温度高以及持续受热。人们使用空调耗电量大电费又贵,电风扇吹的又是热风。把窗户和门关上摇晃几下降温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家将率先成为企业社会责任(CSR)的改革动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关注企业社会责任,有利于中国企业更好地开展业务。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引出我们的许多思考,一带一路目的是发展中、西部、沿海经济,产业升级和加强与外部的合作交流,其中城市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一带一路背景下,城市发展的
【摘 要】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根本目的就是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全面协调进步。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就是上水平,增能力,促发展,提高全民文化素质。而基础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小学语文又是这个奠基工程的重要学科,具有十分独特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抓好小学语文教学,切实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模式,着力把“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仍然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结合小学
实现村土地的利用规划,对农村土地的利用与供给实施精细化管理,不仅是新时期农村发展的新要求,而且也是支撑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证.
目的 :探讨残胃癌中nm2 3、p53、C erbB 2癌基因产物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52例残胃癌中nm2 3、p53、C erbB 2癌基因产物的表达。结
隐性课程教学注重潜移默化、耳濡目染,重在启发自觉性和主动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日益更新,英语隐性课程教学越来越受中学生的欢迎。因此,要以学校为主导,学校、家庭、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对患者胃肠激素、血管活性肠肽(VIP)及血清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胆囊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240例随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