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育人,只有切中必要性才有意义;创新,只有能促进发展才有价值。学校围绕“用和合文化浸润生命底色”的办学理念,植根和合文化沃土,构建和合课程体系,让可选择的课程发生;汲取和合文化精髓,打造和合课堂,让每个生命享受合作和谐的幸福。和合共生,让特色教育如春风化雨滋润人生;守正出新,让和合教育如绿满校园的大树荫庇芳草。我们将继续凝心聚力,打造“师生和谐成长、和美与共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和合文化和合课堂小组共同体
育人,只有切中必要性才有意义;创新,只有能促进发展才有价值。我校围绕“用和合文化浸润生命底色”的办学理念,春风化雨、绿满校园。
一、植根和合文化沃土,构建和合课程体系,让可选择的课程發生
学校以“为每个生命提供可选择的课程”为课程理念,紧紧围绕“拥有人文底蕴,身心和谐,合作创新、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目标,确立“有知性、有德行、有灵性”的课程目标,让学校课程筑牢和合文化根基。
学校以整合、融合、综合的“三合原则”构建课程体系,将课程体系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棵大树的根就是学校的历史、办学特色和区域特色。其中国家基础课程为树干,人文素养类课程、地方特色文化类课程、体育卫生健康类课程、生活职业技能类课程,科学技术创新类课程、丰富多彩的活动类课程六大领域课程为枝叶,和煦的教育环境和和谐的社会环境就是这棵大树成长的阳光雨露。
二、汲取和合文化精髓,打造和合课堂,让每个生命享受合作和谐的幸福
课堂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载体。
1.注重课前礼仪,润物细无声
学校注重把“和衷共济、和合共赢”的校训和“和谐创新、合作超越”的学校精神等学校文化融入到仪式教育中,开展课前宣誓仪式,强化了学生尊师重教意识和课堂礼仪感,有助于促进良好学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期初我校举行了和合课堂课前礼仪展示活动,充分展示了我校学子团结一心、激情昂扬的精神面貌,发挥其激情、励志、凝聚的作用,为和合课堂的打造奠定基础。
2.打造和合课堂,春风吹又生
以往我们绝大部分的课堂都是“以教为本”,一味的靠“满堂灌”“题海战术”“死记硬背”来提高教学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存在,学生被“教”得喘不过气来,厌学情绪严重,要扭转这一局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此,学校专门召开教学工作会议,结合我校实际,开展全校范围的大研讨活动,确立了依据“让每个生命充分享受合作和谐的幸福”的和合课堂理念,制定了“树自信、修良习、会合作、善归纳”的和合课堂目标,全面打造和合课堂。
如今我们的和合课堂,以“三五理念”为指导思想,体现“三主”,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倡导“三自”,即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鼓励“三动”,即动脑、动手、动口;实现“三会”,即会学、学会、会用;落实“三维”,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统一。为让每一个45分钟的课堂高效利用,我们举行为期一周的“和而不同、合而共融”教师互听课活动,促进学习交流,切实有效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技能。我们围绕“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研究,已经建构起“目标引领——问题导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交流——质疑解难,反馈检测——巩固提高”的学习流程。
我校以“问题化学习”为发力点,按照由领导到教研组长再到全体教师的模式,以点带面,纵深推进“问题化学习”研究。为深入推进“问题化学习”研究,本学期我校进行了《利用学习共同体促进问题化学习的策略的研究》的课题申报, 一方面整合了新课程所倡导的“问题化学习”和“学习共同体”两种学习形式,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革新教与学的方式,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共同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促进师生、生生人际关系的和谐。我校以初三、初四为实验级部,从两个班开始实践,带动其他班级,以点带面,把这种教学模式推广到全校。
3.推进“小组共同体学习策略”的研究和实践,吹绿日日深
我们的和合课堂就是尊重生命个性,包容生命差异,实施生命对话,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课堂,既是教师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展示的舞台,更是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探索求知的学园。
学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共同体学习方式为着力点,培养学生三悦三纳的学习品质。“三悦”即悦己、悦人、悦学。所谓“悦己”,就是明确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足够自信开启每一堂课的学习;“悦人”,就是欣赏他人的优点,尊重他人的人格;“悦学”,就是愿意学习一切好的东西,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养成“认真倾听、清晰表达、规范书写、善于合作、敢于质疑”等课堂学习好习惯。“三纳”即纳异、纳优、纳理。“纳异”,指的是一种胸怀,能够接纳不同意见和批评,容纳团队成员的缺陷和不足,吸收多方观点独成一体;“纳优”即善于学习他人优点和成功的经验;“纳理”,则是以理性自我战胜感性自我,辩证地看待一切。“悦”与“纳”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悦”是前提和基础,“纳”是目标和追求,“悦纳”共同构成了课堂的智慧与和谐,实现了由“教学”主导向“研学”主导转变,形成了“读思相合,知行至和”的校风。
如今,和合课堂已经显示其独特的魅力,它如同春天的繁花和秋季的硕果一样,使我们的富有特色的学校教育绽放着独特的光彩。
和合共生,让特色教育如春风化雨滋润人生;守正出新,让和合教育如绿满校园的大树荫庇芳草。我们将继续凝心聚力,打造“师生和谐成长、和美与共的精神家园”。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宋村中学)
【关键词】和合文化和合课堂小组共同体
育人,只有切中必要性才有意义;创新,只有能促进发展才有价值。我校围绕“用和合文化浸润生命底色”的办学理念,春风化雨、绿满校园。
一、植根和合文化沃土,构建和合课程体系,让可选择的课程發生
学校以“为每个生命提供可选择的课程”为课程理念,紧紧围绕“拥有人文底蕴,身心和谐,合作创新、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目标,确立“有知性、有德行、有灵性”的课程目标,让学校课程筑牢和合文化根基。
学校以整合、融合、综合的“三合原则”构建课程体系,将课程体系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棵大树的根就是学校的历史、办学特色和区域特色。其中国家基础课程为树干,人文素养类课程、地方特色文化类课程、体育卫生健康类课程、生活职业技能类课程,科学技术创新类课程、丰富多彩的活动类课程六大领域课程为枝叶,和煦的教育环境和和谐的社会环境就是这棵大树成长的阳光雨露。
二、汲取和合文化精髓,打造和合课堂,让每个生命享受合作和谐的幸福
课堂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载体。
1.注重课前礼仪,润物细无声
学校注重把“和衷共济、和合共赢”的校训和“和谐创新、合作超越”的学校精神等学校文化融入到仪式教育中,开展课前宣誓仪式,强化了学生尊师重教意识和课堂礼仪感,有助于促进良好学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期初我校举行了和合课堂课前礼仪展示活动,充分展示了我校学子团结一心、激情昂扬的精神面貌,发挥其激情、励志、凝聚的作用,为和合课堂的打造奠定基础。
2.打造和合课堂,春风吹又生
以往我们绝大部分的课堂都是“以教为本”,一味的靠“满堂灌”“题海战术”“死记硬背”来提高教学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存在,学生被“教”得喘不过气来,厌学情绪严重,要扭转这一局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此,学校专门召开教学工作会议,结合我校实际,开展全校范围的大研讨活动,确立了依据“让每个生命充分享受合作和谐的幸福”的和合课堂理念,制定了“树自信、修良习、会合作、善归纳”的和合课堂目标,全面打造和合课堂。
如今我们的和合课堂,以“三五理念”为指导思想,体现“三主”,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倡导“三自”,即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鼓励“三动”,即动脑、动手、动口;实现“三会”,即会学、学会、会用;落实“三维”,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统一。为让每一个45分钟的课堂高效利用,我们举行为期一周的“和而不同、合而共融”教师互听课活动,促进学习交流,切实有效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技能。我们围绕“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研究,已经建构起“目标引领——问题导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交流——质疑解难,反馈检测——巩固提高”的学习流程。
我校以“问题化学习”为发力点,按照由领导到教研组长再到全体教师的模式,以点带面,纵深推进“问题化学习”研究。为深入推进“问题化学习”研究,本学期我校进行了《利用学习共同体促进问题化学习的策略的研究》的课题申报, 一方面整合了新课程所倡导的“问题化学习”和“学习共同体”两种学习形式,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革新教与学的方式,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共同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促进师生、生生人际关系的和谐。我校以初三、初四为实验级部,从两个班开始实践,带动其他班级,以点带面,把这种教学模式推广到全校。
3.推进“小组共同体学习策略”的研究和实践,吹绿日日深
我们的和合课堂就是尊重生命个性,包容生命差异,实施生命对话,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课堂,既是教师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展示的舞台,更是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探索求知的学园。
学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共同体学习方式为着力点,培养学生三悦三纳的学习品质。“三悦”即悦己、悦人、悦学。所谓“悦己”,就是明确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足够自信开启每一堂课的学习;“悦人”,就是欣赏他人的优点,尊重他人的人格;“悦学”,就是愿意学习一切好的东西,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养成“认真倾听、清晰表达、规范书写、善于合作、敢于质疑”等课堂学习好习惯。“三纳”即纳异、纳优、纳理。“纳异”,指的是一种胸怀,能够接纳不同意见和批评,容纳团队成员的缺陷和不足,吸收多方观点独成一体;“纳优”即善于学习他人优点和成功的经验;“纳理”,则是以理性自我战胜感性自我,辩证地看待一切。“悦”与“纳”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悦”是前提和基础,“纳”是目标和追求,“悦纳”共同构成了课堂的智慧与和谐,实现了由“教学”主导向“研学”主导转变,形成了“读思相合,知行至和”的校风。
如今,和合课堂已经显示其独特的魅力,它如同春天的繁花和秋季的硕果一样,使我们的富有特色的学校教育绽放着独特的光彩。
和合共生,让特色教育如春风化雨滋润人生;守正出新,让和合教育如绿满校园的大树荫庇芳草。我们将继续凝心聚力,打造“师生和谐成长、和美与共的精神家园”。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宋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