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谈“天女散花”:把展览做成一部戏剧

来源 :艺术当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j4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女散花》的故事取自《维摩诘所说经》中的一段。经上讲文殊菩萨与维摩诘居土讨论“本性空相”道理的时候,房间里面有一位天女现身出来,向诸菩萨和佛的弟子们散天花。天花从菩萨身上滑落下去,却沾在弟子们的衣服上。弟子们一看急了,使出各种神通想让花落下去,但花就是沾在衣服上不落。天女就问舍利弗:“你为什么要将花除去?”舍利弗说:“出家人不能戴花。戴花犯戒。不遵从佛法。”天女说:“这花不是人间普通的花,怎么戴着犯戒呢?是你自己有分别心吧,觉得戴花就是犯戒,不戴花就不是犯戒。”天女又说:“有分别心就是不遵从佛法,无分别心才是遵从佛法。你看菩萨们心中没有分别心,所以天花沾不上菩萨的衣服。你有畏惧的心理,所以天花就会沾在你的衣服上。如果人畏惧生死,就会受到色、声、香、昧、触的干扰而远离法,如果没有畏惧,色、声、香、味、触又怎么能干扰你呢,你又怎么会被这些所左右呢7你旧有的习惯都除去了,天花自然就不沾身了。”
  这个故事讲的道理非常简单,但是故事的演进和场景却极具戏剧性和画面感。于是我想,可以借题发挥,将生命中的各种故事、各种心情、各种思考集合到一个场景之中,宛若天女散出的花瓣。
  “天女散花”建立在几个大的背景之上。首先《天女散花》这段佛教故事所揭示出的宇宙真理,也就是生命的本质在于“空性”。“空性”是道,《老子》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源于道,道显于万物。“空性”是最大的背景。第二个背景是,我们提示了有关社会和人生的非实在性,这种本质性相对于“积极”地对物理世界的追求是一种“悲剧”。第三个背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绝大部分人并没有认识到“空性”的本质及现实生命的悲剧性宿命,于是在我们有限的生命当中,不断地追求物质丰富多彩的感官享受,这种享受构成了我们能够感知的表象。
  很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些问题,有些问题人类的先贤已经给出了答案,有些大家还在探索。我思考的主要问题有:1,宇宙的原点和演化;2,精神与物质的关系;3,时间和空间的关系;4,生命结构;5,个体生命和群体生命;6,精神力与传播;7,他时空生命;8,自我表达和自我解放;9,感官语言与精神传递等等。
  人类研究问题无非两大途径,一是基于理性的科学,二是基于感性的体悟。艺术侧重于体悟,所以通过艺术给出的答案往往不是定量的,有很大的模糊性,正因如此,各种主体介入的机会就多,可回旋的空间就大,这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今天来做一部“戏剧”,我首先考虑的是气质和整体效果。所以“天女散花”跟一般展览不一样,不是先有作品再有展览,而是先设定“戏剧效果”,再考虑达成效果的路径,最后才召集冲锋陷阵的“演员”,也就是具体作品。“天女散花”包含的艺术样式有绘画、雕塑、装置、声响、表演、诗歌、互动等,可谓丰富多彩。我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我生命的直观体验,我希望它们都具有独特的感染力。
  拉赫马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我听了几十遍,每次听还是会落泪。拉赫马尼诺夫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是情绪控制大师,他没有把钢琴和乐队处理成主奏和伴奏的关系,他巧妙地编织起钢琴和其他乐器,将每一个声响根据情绪的需要进行安排,整部协奏曲成为浑然的流动体,乐器、旋律、复调之间互为砥砺、互为拱卫、互相衬托,最后的效果催人泪下。
  我的每一位“演员”都是整体中的一分子,但都有自己可以讲述的故事。退远了看,观众看到的是展厅内跌宕起伏的视觉交响,凑近了看可以品读出每一个局部的情感沧桑。
  戏剧是人类的游戏,是对理想与未知的情绪眭模拟。因此戏剧是非真实的,可以说一切艺术都是非真实的,这就决定了我在做这部“戏剧”时,可以打破现实时空的逻辑与情绪的藩篱,可以通过重新设置空间关系和-隋绪节奏来构建属于我们控制的特定空间的思想和情感张力。把时间性的情绪转化到空间中去,原来线性的表达变成了网状的表达,戏剧的“线场”就变成了展览的“网场”。
  “天女散花”从日常现象看(物质生命的角度),可以是一出荒诞混乱的闹剧;从对生命境遇的反思看(精神生命的角度),应该是钻骨切肤的悲剧;而从认识生命既是藩篱又是方舟的角度看(超越物质与精神的对立),这又是一出喜剧。
  我对自己的艺术一直有三个要求:一是气韵沉着,二是温润敦厚,三是艳而不妖。这是视觉与心理的基本把握。在这里,整个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就是我的舞台,所有的表演都在这个空间中实现,可以叫它空間思考、空间表演、空间抒情和空间叙事。特别要说明的是,展览是艺术,不是哲学,也不是宗教。我们认识的基础是现实生命的体验,是将艺术家的个体体验扩大为观众的群体体验。在生命的感官体验中达成心灵感动。仅此而已。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对高中数学知识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拓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想要将拓展性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到最大限度,就要求教师结合书本内容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由于应试要求和教学难度的不断加深,教师不得不利用大量的课堂时间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从而忽视了拓展训练。因此。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师必须要直视拓展性教学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拓展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