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近几年的新课改实践,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虽接受了新课改的理念,也在尽力按照课改的要求进行教学,对自己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精心组织,但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理解数学”上做得远远不够。①数学知识上,许多高中数学教师对初中数学教材的掌握,仍停留在自己上初中学习时掌握的数学知识层面上,或者停留在数年前自己教初中数学时的水准上,至于新课改对初中数学内容做了什么调整,删去了什么,增添了什么,对那部分内容降低了要求,就不是那么清楚了。现行高中数学的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考查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数字运算,数式变形,合理简捷的运算路径的寻找和使用。并且特别强调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而且高考不许学生带计算器。对于许多重要概念,初中数学教材中都不同程度进行了淡化,学生只知道有这回事,但要准确说出来,就难了。对于这些变化,我们的教师没数。②教学要求上。在课改前,初中数学对几何内容的逻辑性比较重视,所以在几何证明,逻辑推理方面要求较高。在课改后的教材中,对学生的几何直观、动手操作能力做了较高的要求,相应降低了几何证明和逻辑推理。这些并不是不重要,这些内容放到了高中数学中,并且是达到较高的要求。③教育目的上的差异。初中是义务教育,要求全体学生都能接受到最本的初等教育,所以对教材内容作了较大的改动,降低了难度,对各种能力的要求也有所降低。而高中教育是非义务教育,除了让全体学生接受最基本的教育外,还要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所以在教学上就有了许多不同之处。
其次,是“理解学生”上。由于高中数学老师对现行初中数学内容的这些变化不掌握,心里没底,面对学生基础差现状,难免感到忧虑,甚至是抱怨。另一种情况是,不顾学生的认知结构,不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更不了解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学中强行植入,操之过急,其结果只能是大部分学生被遗弃,只有极个别优秀的学生跟上了老师的讲课。
最后,是“理解教法”上。尽管新课改要求我们要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直观的呈现知识的生成过程,可是农村的教育现实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①许多数学教师都是由其他专业改教学的,这些教师的教法很难说怎样。②义务教育实行多年,教育条件改观很大,但许多学校离普及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的距离还很远。③各级各类的考试评比,造成了我们的老师采用一些“急功近利”的教法,考啥教啥,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造成以下的原因是高中数学教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脱节,初中老师只管自己教自己的,高中老师也只管自己这一块。尽管教材内容上有所联系,有所涉及,但教师由于空间阻隔,时间限制,缺少交流,缺少探讨。其次是我们教师的学习跟不上新课改的要求,眼界狭窄,只停留在自己所教的知识段内。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方法:①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除了教好高中新课改数学知识,还要抽时间了解初中数学新教材,了解各种新变化,适应各种新变化。必要的时候,可以深入初中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讲课、作教研。甚至可以参与初中的教学活动。②立足高中教学实际,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检测、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来了解学生。③根据学生的实际和高中新课改的要求,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相关薄弱知识和欠缺能力的教学。并且作为一个长期的教学原则来坚持。如加强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的教学,还有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
总之,要教好数学,就必须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法。
首先,在“理解数学”上做得远远不够。①数学知识上,许多高中数学教师对初中数学教材的掌握,仍停留在自己上初中学习时掌握的数学知识层面上,或者停留在数年前自己教初中数学时的水准上,至于新课改对初中数学内容做了什么调整,删去了什么,增添了什么,对那部分内容降低了要求,就不是那么清楚了。现行高中数学的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考查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数字运算,数式变形,合理简捷的运算路径的寻找和使用。并且特别强调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而且高考不许学生带计算器。对于许多重要概念,初中数学教材中都不同程度进行了淡化,学生只知道有这回事,但要准确说出来,就难了。对于这些变化,我们的教师没数。②教学要求上。在课改前,初中数学对几何内容的逻辑性比较重视,所以在几何证明,逻辑推理方面要求较高。在课改后的教材中,对学生的几何直观、动手操作能力做了较高的要求,相应降低了几何证明和逻辑推理。这些并不是不重要,这些内容放到了高中数学中,并且是达到较高的要求。③教育目的上的差异。初中是义务教育,要求全体学生都能接受到最本的初等教育,所以对教材内容作了较大的改动,降低了难度,对各种能力的要求也有所降低。而高中教育是非义务教育,除了让全体学生接受最基本的教育外,还要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所以在教学上就有了许多不同之处。
其次,是“理解学生”上。由于高中数学老师对现行初中数学内容的这些变化不掌握,心里没底,面对学生基础差现状,难免感到忧虑,甚至是抱怨。另一种情况是,不顾学生的认知结构,不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更不了解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学中强行植入,操之过急,其结果只能是大部分学生被遗弃,只有极个别优秀的学生跟上了老师的讲课。
最后,是“理解教法”上。尽管新课改要求我们要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直观的呈现知识的生成过程,可是农村的教育现实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①许多数学教师都是由其他专业改教学的,这些教师的教法很难说怎样。②义务教育实行多年,教育条件改观很大,但许多学校离普及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的距离还很远。③各级各类的考试评比,造成了我们的老师采用一些“急功近利”的教法,考啥教啥,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造成以下的原因是高中数学教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脱节,初中老师只管自己教自己的,高中老师也只管自己这一块。尽管教材内容上有所联系,有所涉及,但教师由于空间阻隔,时间限制,缺少交流,缺少探讨。其次是我们教师的学习跟不上新课改的要求,眼界狭窄,只停留在自己所教的知识段内。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方法:①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除了教好高中新课改数学知识,还要抽时间了解初中数学新教材,了解各种新变化,适应各种新变化。必要的时候,可以深入初中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讲课、作教研。甚至可以参与初中的教学活动。②立足高中教学实际,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检测、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来了解学生。③根据学生的实际和高中新课改的要求,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相关薄弱知识和欠缺能力的教学。并且作为一个长期的教学原则来坚持。如加强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的教学,还有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
总之,要教好数学,就必须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