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闻”时代行业报如何应对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ersonv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日益加快的今天,新闻信息不断显示出快速性和多元化的特点,给传统纸质媒体带来冲击。面对这一冲击,行业报必须跳出传统的办报思维模式探寻转型创新,充分发挥行业特点和资源优势做好深度报道,对行业新闻开展社会化报道,讲好故事引人“悦”读,增强版面可读性,方能从容应对挑战,提升报纸影响力和生命力。
  【关键词】行业报;社会视角;深度报道;“悦”读
  伴随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的发展,如今我们一打开网络,漫天的新闻讯息即扑面而来,“快新闻”已成为当前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新特征。面对这样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传统纸媒面临着挑战和冲击,地位和优势开始逐渐暗淡。作为纸媒中的一类特殊群体——行业报,如何应对新形势,增强影响力、竞争力,是一个迫在眉睫、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各类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行业报在顺应时代潮流,办好其“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客户端),大力推进报网融合的同时,仍需在报道内容上多做文章,以吸引读者。
  现结合笔者在《中国税务报》要闻版的工作经历,就“快新闻”时代行业报如何应对创新,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一方面,行业报要充分发挥其专业资源优势,寻找新闻“第二落点”,挖掘深度报道;另一方面,应从社会视角出发,对本行业新闻予以社会化报道;同时,要善用故事类和评论类报道增强版面可读性,让读者能够轻松“悦”读,以此提升报纸阅读量,扩大影响力。

一、深挖新闻背后的“新闻”,对社会信息专业化解读


  行业报的报道范围一般只限于本行业,与综合性媒体相比,无论在时效性、社会性等方面都不占优势,但这并不代表行业报面对社会热点只能袖手旁观。行业新闻不重“抢”,重在“深”,对一些看上去与本行业无关的新闻事件,不妨依托自身资源优势,从本行业角度切入深挖新闻背后的“新闻”,提高信息含量,向读者展现真正的独家报道。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与“独角兽”企业猪八戒网创始人朱明跃讨论创业经验,被众多媒体报道。作为税务报,我们第一时间联系重慶记者站,希望能挖掘到这一热点背后的税收故事。随后我们了解到,在猪八戒网的用户和业务量激增的背后,“开发票难”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一大问题,对此重庆市国税局正在创新服务举措。4月4日,税务报头版头条刊发《“猪八戒”开票不再难》稿件,报道重庆市税务局及时将电子税务局服务平台与猪八戒网服务平台成功对接,让1900万用户可以通过猪八戒网直接进入电子税务局代开电子发票的创新做法,许多其他省市税务局的读者反馈,这篇报道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创新样板。同样,在今年4月12日中国“互联网 ”数字经济峰会上,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分享了一个养鸡专业户卖了鸡蛋后需要开发票的真实案例,我们紧跟热点深入挖掘,于4月17日头版刊发《当卖鸡蛋农户遇上“互联网 ”》稿件,通过介绍这位卖鸡蛋农户由之前的起大早赶到办税服务厅开票到如今在家使用微信即可“刷脸”办税的经历,报道了“互联网 税务”给纳税人带来的便利。这两篇稿件从标题到内容都很新颖,在行业报头版并不多见,后经税务报微信公众号发布后也获得了较高点击量。
  有些深度报道需要提前策划。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每一个普通人都感受和见证了生活的巨变、社会的进步。作为税务报的编辑记者,我们见证了税收从规模到内涵的深刻变化,感受到了在一系列税收政策扶持下企业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此我们加强策划,奔赴身处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省采访多家知名粤企,在头版刊发《潮涌香江二十年》稿件,报道改革开放过程中和香港回归20年来税收在助力港企来粤、粤企出港,加速粤港融合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还从税务人视角出发,刊发《八旬老人感党恩 一封长信叙深情》稿件,报道一名84岁退休老税干用毛笔书写的长信,以改革开放亲历者的口吻向读者讲述其“光辉税月”,表达感恩深情,展现了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税务人对推动改革发展的祝愿,其中“改革开放40年,对党说句心里话”契合了众多读者的心声,这篇报道刊发后引发了较大关注,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对老人的这封信也专门作出批示。
  对于社会热点话题,我们及时开设专栏推出系列报道。在2017年“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期间,我们在头版开设“砥砺奋进的五年”专栏,精心设计栏标,陆续刊发了《“了不起!我们的税!”》《“农耕重器”背后的税收力量》《税收“加力” C919一飞冲天》《税收鼎力支持“复兴号”驶向世界》等重头稿件,带领读者走进五年大型成就展感受税收贡献,报道有热度有深度。

二、从纳税人视角出发,对行业热点社会化报道


  近几年并不缺乏能引发社会关注的财税热点,作为财税专业类媒体,税务报坚持从纳税人视角出发,及时、准确地对引发关注的本行业话题做好社会化报道,增强报道广度和厚度,让读者读起来更有“感”。
  个人所得税修法关系到百姓的钱袋子,是今年的头号热点涉税话题,如何更直观、通俗地向读者介绍修法内容?我们除了在头版刊发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个税法修正案的新闻消息稿,同时派出记者现场采访,及时配发本报专稿《个税修法,带来哪些利好》,从纳税人视角出发梳理修法内容,清晰介绍了个税修法将给百姓带来的利好和税务机关下一步的具体落实措施。10月1日个税改革过渡期政策实施后,我们坚持站在社会角度解读税收政策,倾听百姓声音,于10月12日和10月15日头版分别刊发《你的10月份工资条有啥新变化?》和《“税减了!感谢国家给我们‘涨工资’”》稿件,以中低收入群体、高新技术企业职工和企业高管等不同类型个税纳税人“晒”工资条的形式,生动反映个税改革给居民个人带来的减负效应,对宏观经济带来的影响,稿件阅读轻松,读者反映较好。
  有些时候,抓住政策实施的时间节点展开报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减税”是本届政府重点关注的议题。从深化增值税改革到个税修法,再到关税下调,我们一方面报道减税政策出台,一方面瞄准政策实施时间节点。今年7月,我们抓住深化增值税改革三项措施实施两个月这个时间节点,派出记者深入企业采访并于头版刊发《晒晒减税账 说说新打算》《小微企业:两难选择不再难》等稿件,反映减税政策给纳税人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引发广泛好评。在新一届政府履职半年之际,笔者梳理了半年来国务院常务会议中9次涉及减税的议题,并配以专家点评,推出《减税:国务院常务会议半年关键词》稿件,文章脉络清晰,导向性强,在税务报微信公众号刊发后,获得了读者的踊跃留言与互动讨论。

三、讲好故事巧配评论,行业报“面孔”更亲切


  “快新闻”时代,如何避免千篇一律的报道,避免写出干巴巴的文章?这就要求行业报及时从呆板、模式化的文字新闻中解脱出来;要求记者能够根据行业定位,将新闻内容采写得形象、生动;要求编辑具有评论思维,适时配发评论,增加工作稿的“亲和”度,以“悦”读吸引读者眼球,让新闻报道更具可读性和传播性。
  (一)讲好故事吸引读者
  新闻报道要想吸引读者,不仅要具备真实、时效等新闻要素,文章的可读性同样不可或缺。对于经常伴随大量财税数据出现的税务新闻报道而言,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将成为能否吸引读者,提高文章阅读量的关键。
  今年是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全面向纵深推进的一年,改革给纳税人和税务人都带来了许多变化,税务报以讲故事的形式,在头版陆续刊发了《办税员:姐不再是“跑姐”了》《“总有办法”的王玲玲》和《“躺”在申报表里的钱“活”起来了》等稿件,通过纳税人的办税“小”故事和税务干部的工作“小”故事反映这项改革带来的“大”变化,文章内容鲜活,引人阅读,一经税务报微信公众号发布即获得了较高点击量。此外,在省市县三级新税务机构挂牌后,我们策划了“改革背后的税务人”系列报道,派出记者深入国家税务总局有关司局和各地税务局采访,在头版陆续推出《唱响改革大戏的幕后英雄》《让改革在法治轨道上前行》《服务,在改革中升级》等稿件,反映这场改革背后信息化、法规和纳税服务战线税务人的故事。其中,笔者撰写的《服务,在改革中升级》一稿,受到了税务总局领导和广大基层税务干部的好评,并被多家网站转载。
  (二)巧配评论做“活”报道
  行业报不同于综合性报纸,鲜有专门的评论版面,但这并不意味着行业报不需要评论,作为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在要闻版适时配发新闻评论,能有效弥补行业报报道时效性的不足,还能让要闻版面看起来更“亲切”,提升报纸竞争力。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最引发社会关注的莫过于国税局、地税局合并,在正确引领舆论导向过程中,税务报要闻版的评论发挥了重要作用。7月5日,全国各市级国税局、地税局合并。7月6日,税务报头版刊发评论《你好,新市局!》,对全国535个市级新税务局挂牌表示祝贺,同时向读者展现新税务机构将带来的新职能、新气象。有读者反映,光看這篇评论的标题就已倍感亲切,忍不住要去阅读。另外,国地税合并后,随着新税务机构及其内设部门负责人陆续明确,有一大批原机构及其内设部门“一把手”从正职转为副职,如何宣传引导大家正确对待“正”转“副”,也是税务报面临的考验。为此我们及时研究策划,在7月2日、3日头版陆续刊发评论《改革是一块“试金石”》《正确对待进退留转和利益得失》,不仅为读者释疑解惑,起到了正确引导舆论的作用,也很好地体现了行业报的权威性,这轮关于“正”转“副”的报道得到了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的批示肯定,相关稿件被多家门户网站转载。
  参考文献:
  [1]周文凤.行业报新闻板块如何改进创新[J].新闻战线,2007(01).
  [2]刘英才.全媒体时代行业报如何做出好新闻[J].青年记者,2017(01).
  [3]彭溢.用“精彩”故事增强新闻报道影响力[J].新闻传播,2018(06).
  (作者单位:中国税务报社)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摘 要】借助新媒体手段拓展供给是电视媒体最优策略选择,电视供给博弈是在新媒体技术、行动的已知行为参照下进行的。电视与新媒体的博弈是在多阶段完全信息状态下进行,“逆向递归”法成为电视策略行动的行动轨迹。声誉维持是电视与新媒体完全信息重复博弈中的有效均衡策略,优化新闻声誉需要关注当下供需错配症候。  【关键词】电视;新媒体;供给;博弈;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
【摘 要】在新媒体时代,受众的思想日益多元化,其行为的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社会生活中舆论生态的多元、多样、多变已是不争的事实。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主流新媒体仍需要有主旋律来定音、导航、正向,更需要用正能量来暖心、凝神、聚力。本文以天津今晚报的新媒体“问津”客户端为例,围绕主流新媒体的责任使命,在导向责任、特色需求及效果研究三个方面论述“问津”客户端这一新媒体的创新实践。  【关键词
【摘 要】“罗辑思维”作为自媒体领域的佼佼者备受关注,它的出现使得“社群”成为当下热点。本文以“传播的仪式观”作为理论视角,以“罗辑思维”为例讨论自媒体品牌社群的建构。基于McAlexander等人关于品牌社群理论的“基于核心消费者的品牌社群模型”讨论了“罗辑思维”品牌社群中消费者与品牌、产品、营销者、消费者这四层关系,并从传播的仪式观视角提出建构上述四层关系的三条路径:仪式感的塑造与重复、文化空
【摘 要】新媒体时代文字与图像(图片、视频)融合传播,图像在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图像事件”的提法开始出现。本文试对“图像事件”作概念性的说明,并以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在新媒体中的传播为例分析“图像事件”的成因、呈现和效果,希望就“图像事件”传播引发的负面效应提出应对之策。  【关键词】图像事件;新媒体;视觉传播  21世纪以来,媒介在形态和技术上发生了较大变化,新媒体伴随着以图像为主的视觉传播手段得
【摘 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电视媒体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数据新闻的可视化表达成为摆在电视媒体人面前的新课题。央视财经频道2016年“聚焦双十一特别报道”在报道选题方面具有新鲜、多元与贴近的特点,在报道的叙事形态和视听元素上有了新的呈现形式,运用了更新颖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创新了数据新闻表达方式的可视化处理,为电视媒体的数据新闻可视化表达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电视新闻;数
2009年的冬天,唐福珍自焚,北大五教授上书全国人大,终于将拆迁条例的是是非非在了政府官员面前,新的征收与拆迁条例似乎已经成为人们在2010年心愿之一。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以下简称《拆迁条例》)将被新条例取代的消息传开以来,多地出现了突击拆迁事件。2009年12月29日,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拆迁条例》的北大五学者,再次向全国人大建言,要防止条例修订期间突击拆迁。  拆迁已经成
【摘要】 万科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多元化融资策略表明,与行业、企业特征匹配的目标资本结构是管控财务风险和防范资金断流的 “底线”,全球视野的多元融资渠道可以规避国内银根紧缩和通道狭窄的不利影响,持续创新的融资工具是企业持续大规模筹资的现实保障。这为企业应对中国式的经济冬天指明了一条可资借鉴的融资之道。  【关键词】 财务风险;经济周期;融资弹性    一、引言  2008年上半年,全国6.7万家规模
【摘 要】《湖北日报》和《长江日报》分属湖北省委机关报和武汉市委机关报,其发行量是省内其它媒介的排头兵。艾滋病作为一个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对其的报道反映出政府对艾滋病的态度、政策变化进程和契合程度。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分析了2006—2015年10年间湖北两大机关报《湖北日报》和《长江日报》报道艾滋病的“框架情况”, 探究作为舆论的重要阵地,党报媒体在传播艾滋病相关信息中应该发挥怎样的教育功能。 
第十一届NOC活动 教学实践评优·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创新整合点  本课采取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式。通过学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脚手架”,利用技术支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用于动脑、动手探究、质疑。利用网络环境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从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学习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在线自评。教师可从学生的自评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充
明理、博学、守正、创新。2014年6月21—22日,由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办,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承办,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和北京元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会计学会第十三届会计信息化年会在烟台隆重召开。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应唯,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周南,新一届主任委员、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刘勤,中国会计学会学术部主任喻灵,财政部会计司会计准则二处副处长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