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学习数学的障碍分析及对策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ylodi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学习数学的障碍不少,其中有个性的,也有共性的.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主要从共性的方面谈谈,意在抛砖引玉.
  
   一、习惯性障碍
  
   学生学习习惯的偏差是影响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数学成绩不良的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要环节,如:听课与记笔记、作业与反思、复习与总结等方面都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学习习惯,他们听课不记笔记或记得很少,做作业不复习教材,作业格式不规范,解题步骤没有条理性、逻辑性,语言叙述不简洁,对教材习题的研究及题后反思更是很少,所以对一些源于教材的变式问题就无所适从,更不能谈到形成一定的数学素养. 下面笔者列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问题1 设数列{an}、{bn}都是等差数列,且a1 =25,b1 = 75,a2 + b2 = 100,则a37 + b37 = ().
   A. 0 B. 37 C. 100D. -37
   问题2 等差数列{an }的前m项和为30,前2m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m项的和为( ).
   A. 130 B. 170C.210 D. 260
   对于问题1的解答,如果对人教版教材数学(第一册•上)P.115第10题反思不到位,则解答这个问题困难不少;对于问题2的解答,如果对教材(同上)P.119第10题反思到位,就会发现很好的解题方法.
   所以,针对这个问题,第一,教师必须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入手,引导学生做好例题、习题的题后反思. 因为解答问题,并不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而是要通过这种解题的途径,让学生获得数学的思想与方法;第二,培养学生听课做笔记的习惯,使他们手、脑、眼并动;第三,引导学生及时复习与总结,积累数学的“经验与事实”,因为这些“经验与事实”是学生思维的新的生长点.
  
   二、心理性障碍
  
   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很多,个体差异很大,但主要是以下几点:(1)自卑与恐惧心理,许多学生因初中的基础问题,自知学习数学不行,产生自卑心理,又从高一级学生,甚至是自己的数学老师口中听说数学很难,产生了恐惧心理进而便知难而退了;(2)依赖心理,由于教师教法上的问题,学生的能动性受到了抑制,主体地位没有突显,使得学生形成了依赖心理,教学内容上的问题等待老师解答,久而久之,学习上失去了主动性和能动性;(3)封闭心理,数学差的学生都有封闭心理,上课不思考回答问题,书写的过程怕老师看见,也不与同学交流,怕老师、同学发现他的“无知”,在这种心态下便成了孤陋寡闻者了.
   要解决这些心理问题,除研究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外,在教学上还要发扬民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畅所欲言,对学生的错误不要妄加批评,更不要给数学扣上“难”的帽子,使学生听而生畏;再者,在教学上要充分贯彻主体性、启发性原则,把学生放到课堂的“前沿阵地”.
  
   三、计算性障碍
  
   计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体现,过好计算关是学好数学最重要的基础,学习数学吃力的学生,计算能力都非常薄弱,这些学生即使在课堂上接受了新的解题方法、思想,也执行不出来.笔者根据课堂实际举了几个实例.
   问题3 要得到函数y = 21-2x 的图像,只需将函数y = x 的图像如何平移?
   在这个问题的解答中,学生由于过不了运算关,显得非常茫然.
   问题4 已知数列{an}的通项an = 3•2n - 2n - 1 ,试判断数列{an}是什么数列?
   对于这个问题, 计算能力弱的学生的回答都是既非等差也非等比数列.
   问题5 已知函数y = sin2 x +2sinxcos x + 3cos2x,x∈R,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单调区间、最值.
   这都必须把函数化简为y = Asin(ωx + φ) + b的形式.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讲方法、思想、知识,而忽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培养.在以计算为主的课节中,引导学生学好计算的公式、法则等基础点外,更应注重训练学生实际动手计算的能力,在计算方面更应课课抓、处处抓.
  
   四、思维性障碍
  
   笔者观察了一些数学学困生的发现,他们在前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没有形成良好的理性的思维品质,特别是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严密性与广阔性等方面没有得到发展,或者是发展不够,学习高中数学就显得很吃力.众所周知,学习数学是以逻辑思维为主的脑力活动,如果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则他们是无法学好数学的.
   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启迪、开发学生的思维,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着意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同时注意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如在等差中项的教学中,不仅使学生理解:2a10 = a9 + a11,而且还要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明白:2a10 = a2 + a18 = a1 + a19 = … = a9 + a11.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等差数列的一个重要性质. 这样在解答下面问题6时,就会产生最具优势的思维方法.
   问题6 在等差数列{an}中,a1 + a2 + a3 = -24, a18 + a19 + a20 =78,则此数列前20项的和等于( ) .
   A. 160 B. 180 C. 200D. 220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数学教育尤为突出.如果广大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能关注以上几个方面,那么数学这门学科,在育人方面的功能就会更强,课堂教学成功的概率就会更大.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将多媒体动态特性融入高等数学教学,是将抽象的数学理论可视化的一种有益的尝试.本文利用Mathcad软件的多重图示与动画功能来设计情景及实例.结合微积分中相应模型、通过动态变
建设以社会主义民主为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方面之一,如果能够对中国近代的民主运动加以回顾和研究,势必会对当前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
为了及时有效解决高速公路动态计重设备在机电养护过程中过分依赖设备厂家维护,导致维护时间长、效率低等问题,根据各厂家动态计重设备大都采用模拟传感器的原理,采用STC单片
“只有教不好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一种教育理想与追求,而在教学过程中,令老师们头疼的还是那些学困难.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转变学困生,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只有探明学困原因,才能做到“对症下药”,这是学困生转化的基础     要有效转化学困生,必须探明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何在,以便使我们“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迅速
【摘要】 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 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后进生的转化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大困难. 学生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应尊重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努力帮助他们“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对后进生转化的实效性途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 数学后进生 因材施教 转化策略  
路基作为路面结构的支撑构建物,是路面的基础。路基与路面共同承担着车载,路基上的荷载变形特征直接影响着路基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为了进一步了解高速公路路基变形强其发展规
中华传统伦理是在儒家核心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儒、墨、道、法、佛教各派学说关于伦理和社会关系的道德规范,在统治阶级的大力倡导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