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使用导学案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6年秋季入学的辽宁高一新生全面使用了全新的新课改教材,但是在我校的历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的现象,还是以教师讲为主,新课改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理念成了纸上谈兵,落不到实处。“导学案”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思想为出发点的教学方法方法,但是只是偶尔应用于教学中,并没有全面开展起来。导学案作为一种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式,应该长期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今年,学校全面推行“导学案”教学模式。
  关键词: 新课改 导学案 学生
  一、什么是导学案?
  所谓导学案,就是课前将教师设计好的包括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三者于一体的学案先行下发给学生,让学生运用导学案中的预习案,提前预习教材,对教材有总体的的了解掌握,并把导学案中的预习案的内容给填充完成,课上,同学们通过探究案进行分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适时给以点拨、总结。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它是一种能引发学生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知识构建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如何设计导学案
  (一)、指导思想
  “导学案”教学模式很好地处理了素质教育与应试的关系。新课改中明确指出:素质教育不是不要教学质量,而是探讨保证教学质量的良好方法和途径。而“导学案”正是实现了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教师成了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因为参与了学习,知识与能力得到了提高,自然而然保证了教学质量。
  (二)、主要内容
  1、根据课程标准,明确学习目标:在“导学案”的编制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把握了解、识记、掌握、运用等不同层次的目标,另外还要然给学生明确每课的重难点,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做到有收有放。
  2、预习本课内容,进行知识梳理。知识梳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基础知识,同时基础知识也是整个导学案的核心部分,其中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而对于基本知识点,则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空白处填写好基本知识,并在课本上进行勾画,以此强化学生对重要概念、知识关键词等的掌握,如必修一第一课中的分封制、宗法制等。通过课堂教学证明,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能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因为现在教材是“一个课程标准,多个版本”,为了加强对重要知识的理解,再编写“导学案”时,教师也应吸收其他版本的优点,紧扣课标,厚积薄发,整合教材,设计出更优秀的教学方案,从而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最后是让学生把自己在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并由学生自己写出思维导图,有利于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形成对教材知识的整体感知
  3、合作探究,知识升华。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在老师设计一些升华本节课内容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集体讨论,这些问题普遍特点是跨度大,思维含量高,往往会涉及全课,或者跨章越节,也有可能会通过提供的史料来设计一些问题。例如探究分封制的特点时:提供如下史料:
  史料一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注:姬姓为周王姓氏]
  ——[战国]荀况《荀子·儒效》
  史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1).据史料一说明,西周分封的对象有什么特点?(2).据史料二说明,西周时期的天子和诸侯之间是什么关系?进而由学生们讨论归纳:分封制的四大特点。这样使学生能积极的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又培养了他们思考,辩论,综合概括的能力,很快掌握知识点。同时在讲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课时,为了让同学们学会如何判断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问题,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把课堂设计成为一个法庭:
  原告:秦统一后的平民百姓
  被告:秦始皇
  案情:被告被控于BC221年统一天下后,在十五年统治期间,残暴不仁,奴役百姓,实在是一个暴君
  被告人自辨:在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陪审团:全体学生
  如果你是法官,你将如何断案。
  这个小案例的设计,完全改变了传统教学的表达方式,在课堂上,同学们热烈的讨论着,翻书,思考,辩论,兴趣盎然。并很快将枯燥简单的知识转化为自己探究得来的知识,并很快掌握,而且牢固的记住了。
  4、当堂检测,课后训练。巩固练习是对一节课知识的以此检验,它可以有选择题、判断题、材料题等形式,对于训练题的设计上,要有针对性、实用性,既要对基础知识检验,又要训练基本的历史技能。这样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张开,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新课的理解。
  5、学习心得。导学案最后,要给学生留出学生做小结的地方,以便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以利于学生自我调节和提高。
  总之,“导学案”的使用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较好的解决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问题,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同时也使学生学习能力有了可靠的保证。并且创设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的热情参与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钟启全、崔永潡、吴刚平
  2、《关于“学案教学法”》姚席钧
  3、《走进高中新课改》朱煜
其他文献
根据《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相关规定,对环县学校体育场地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和考察,认为目前体育场地建设存在不科学性、体育场地的管理不规范、体育场地
摘 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相互沟通、平等对话的过程。如何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创设情境、有效提问、巧用评价及读练结合等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通俗地讲,阅读就是读文章。阅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它自身的功能,有它存在的价值。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可以获取信息,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终生阅读,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
作为一名普通高中的教师,我们心中必须很清楚我们的学生现状: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缺乏兴趣、信心、甚至毫无兴趣。高一,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开始。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新的老师同学朋友,他们肯定满怀憧憬与激情。学生如果有憧憬与激情,那么他们就会有学习与探索的欲望。我们若能抓住学生的这股劲,让学生感觉到学习高中化学是很有趣的、只要用点心思也是很容易学好的,让他们喜欢上高
摘要:学生学习动机产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心存疑问”,“心存疑问”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思考,主动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问题意识的培养直接关系到教师教育活动的成败,同时,问题意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师更关注的是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需要大力加强小学数学教师们的这种教学观念,并提出一些具体可实施的操
目的摸清自医改以来我国县、乡两级医疗机构中临床医师的数量变化情况、离职倾向情况、变动的方向及影响变动与离职的因素和深层次原因,发现临床医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针对离职倾向机变动现状并结合原因分析,总结出样本地区在人才建设方面好的经验、典型做法以及创新举措,为“先天不足”的基层机构的临床医生队伍“造血”、“输血”及留住医生提出政策性建议,并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的措施和政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