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宾语限制在跨语言中的适用性考察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d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英语结果构式提出来的直接宾语限制是一个普遍语法原则,它不仅适用于英语结果构式,也适用于日语和汉语结果构式。对于汉语结果构式中存在的所谓的直接宾语限制的反例,不应该只从表面上认识这些现象,而应该透过这些语言现象的表面去认识其本质,从而正确判断这一原则在语言研究中的地位和价值。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针对“被XX”这一语言传播现象,从模因论概念和模因周期理论角度分析“被XX”现象的来源、语言复制和传播过程,探讨其成为强势模因的动因和内在生成机制,揭示语言发展进化的规律,从而为应用语言规律实现设计、创造强势模因、更好地促进语言的应用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模因论 模因 被XX    一、引言  2009年以来,“被XX”构式在网络上流行起来,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常用句式
摘 要:在明代罗懋登著的白话小说《西洋记》中,“把”字共出现了1548次,按词性来归类可以分为四种,分别为名词、量词、动词、介词。本文拟从介词入手考察“把”字的用法,以期明确“把”字在明代晚期口语中的使用状况。  关键词:《西洋记》 把 介词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又名《三宝开港西洋记》《三宝太监西洋记》,简称《西洋记》,明代罗懋登著,约作于公元1597年,作者将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七次奉使
摘 要:“比”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特别是初级阶段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法点。本文尝试以对外汉语“比”字句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运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偏误分析理论对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习得过程进行分析,以期在促进和改善对外汉语“比”字句的学习和教学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比”字句 对外汉语教学 偏误分析    “比”字句是由“比”字短语充当状语的一种比较句,用于比较两种不同事物的性质、状态、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县级供电企业改制后 ,改革、创新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一方面 ,在县级电力体制改革的过程中 ,企业要发展 ,人员
摘 要:本文以功能文体学理论为基础,以威廉姆·布莱克的《老虎》一诗为例,利用功能文体学理论的情景语境、文化语境以及有动因的突出对这首诗进行了深层分析,旨在发现这首诗的文体特征如何服务于主题表达。  关键词:功能文体学 情景语境 文化语境 有动因的突出     一、引言    威廉姆·布莱克是18世纪英国前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不仅反映了他个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解读,同时也揭示了那个时代
根据因次理论中的因次分析方法中的步步组合法(IPSEN法)推导出循环流化床中主压降的无量纲准则,从而为循环流化床的模化设计和试验中找出影响主压降的因素奠定理论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