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对邮政行业而言,其产业模式升级离不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邮政经济应当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强化自身的业务运营,创新业务模式。邮政经济包含三个主要的方面,即邮政业务、邮政金融和速递物流,互联網时代邮政经济发展应当强化运作主体的运营,提高邮政信息的处理和传输,优化邮政业务的网络化,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提升业务信息化管理。本文分析了互联网时代邮政经济发展协同性和互联网技术为邮政经济发展带来的契机,针对互联网时代的经济特征提出了邮政经济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邮政经济 邮政信息化
一、网络时代和邮政经济发展
1.邮政系统网络构成。中国邮政在发展历程中始终承载着社会公共服务的功能,传统的邮政业务实现了信息传递,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借助于国家资源的优势,邮政行业的网络资源和经济资源任何行业都无法比拟。邮政网络是基于网络系统搭建的信息处理平台,其囊括了实物交易、网络投递、邮政存储等功能,同时邮政网络将不同的网点进行衔接和串联,实现了多元化邮政业务数据的集中处理,以网络中心向计算机邮政电子终端的辐射,并配备了相应的信息化呼叫系统,从而方便了各种业务数据的分享和更新,将金融信息调用到不同的电子终端,其具体的信息包括业务信息、金融资讯、客户信息及公共资源等,这些信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的重组和载入,形成一条有效的经济信息链条。邮政经济发展和邮政网络有着密切的关联,邮政网络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邮政经济模式转型发展和服务质量提升提供保障,从而为邮政企业市场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2.邮政网络的经济属性。在市场化背景下,邮政网络具有典型的经济化属性,其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邮政网络的搭建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其运营维护持续投入资金,因此邮政网络的固定成本较高,能够形成集约化的经济效应,同时邮政系统承担着党和国家的普遍服务义务和使命,具有典型的市场化和行政化双重性质,邮政网络资源的覆盖度较高,渗透能力较强,但是网络信息资源和邮政经济的发展并不协调;再者,邮政网络具有典型的范围性,所谓的范围性是指多元化样品的联合成本收益,范围经济是实现邮政经济多元化的关键所在,随着经济市场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范围经济支持经济活动多样化实现,核心资源的共享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从而降低了经济活动费用,提升了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益。
3.邮政经济业务。邮政系统担负着社会公共职能,同时其业务开展也参与市场经济,邮政三大板块进行了分业,其寄投业务包含了函件、包裹、印刷品和机要通信等;报刊业务和集邮业务作为传统的业务模式正在逐渐减少,从而造成了邮政网络资源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邮政网络资源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浪费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邮政系统应当依托于现有的网络资源进行业务开发,将业务触角深入到经济领域中,推出相应的信息业务和代理业务,并承担着商品货物的配送和分销业务,将网络资源的优势逐步延伸到通信业务中。邮政经济的信息业务主要包含电子商务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其参与到邮政金融和速递物流的业务服务中,利用网络系统的串联性实现生产资料、消费品和农产品的营销,构建一个包含资源信息、客户资源、销售路径、技术管理的统一化平台,从而参与到市场化的竞争中,降低了终端运营的经济投入,提高了邮政经营的经济效益。
二、网络时代为邮政经济发展契机
1.电子设备终端支付应用。网络时代的发展代表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经济模式,带动金融形式的转型,依托于互联网衍生出的移动支付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支付手段,中国银行和金融机构研发的手机支付业务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支付手段,在未来的发展中,手机等电子终端设备将继续承担着创新支付的载体,通过将手机和银行卡连接在一起形成会快捷的终端支付,同时手机将可以将金融智能卡移入到手机中,通过通信网络实现远程化的移动支付,这对于邮政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契机,邮政经济的发展应当借助手机终端支付的优势,将非接触通信技术引入到终端支付中,实现与各个金融机构完成网络化的信息端口接入,提供多元化的邮政支付手段,从而扩展邮政经济在网络金融经济中的影响力。
2.客户资源的细化。对邮政业务而言,网络化时代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移动支付上,同时也体现在芯片应用的升级换代,移动支付的推广在取代了部分代收业务的功能,邮政经济发展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业务升级,在便民服务的终端支付中引入网络支付手段,与此同时邮政经济发展应当侧重于服务业务的人性化和规范化,提升业务服务质量,保持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邮政经济发展要转变传统的服务模式,筛选和细化客户资源分类,充分利用客户资源的需求,利用网络化内置芯片的识别功能对客户进行分级,从而提升客户服务质量,检测客户的业务需求,对客户的基本信息、交易历史和交易业务等进行数据统计反馈,从而制定专业化的个性化业务服务,改善IP客户的业务体验,对客户的贷款需求、理财产品、信用卡需求等进行信息化处理,第一时间满足客户的网络化需求。在客户资源细分的时代背景下,邮政系统要强化信息化管理手段,紧跟互联网发展的潮流,通过互联网资源来满足客户的需求,邮政经济决策要迎合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大力发展移动终端支付,紧随互联网时代的消费需求,从而敏锐捕捉商机。
3.公共服务业务服务的影响。对邮政经济发展而言,明信片业务和集邮业务是重要的业务形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业务形式都会其电子形式的开展,尤其是电子标签技术为主导的电子明信片和集邮业务将是邮政系统未来发展的重点。电子票据将会覆盖到旅游业务、展会业务等多个领域中,同时电子票据和电子商务的联系越来紧密,通过电子设备终端支付直接生产电子票据成为人们生活和休闲的重要工具。对邮政经济发展而言,其要注重电子票据的业务参与,将互联网系统和信息化系统进行融合升级,扩展在集邮业务等方面的市场影响力,同时通过网络化的配送平台简化运输运作成本,实现各类票证的技术升级。再者,互联网系统的公共服务强化了对于代收代付和账单业务的影响,邮政部门应当推行公共服务业务的智能化支付,整合互联网资源,推动各类服务预付费业务的升级,打造物流网、金融网、电子局域网的实物平台,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总,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统筹实现电子商业发展目标。 三、基于网络时代邮政经济发展的途径分析
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邮政系统要紧紧抓住互联网的经济影响力,强化原有优势资源的竞争力,积极扩展网络平台的市场触角,创新多元化的业务模式,探索积极有效的经济发展策略。对山西邮政经济发展而言,要结合地域性的经济特点,逐步升级电子商务平台,实现邮政网点的转型发展,同时要依托网络平台进行业务创新,强化自身的服务能力和团队服务水平,增强对于邮政金融风险的管控能力,借助网络资源的优势打造高效的业务价值链。
1.电子商务平台打造升级。互联网时代对于未来世界的影响深远,在互联网化和信息时代主导的背景下,邮政经济的发展腾飞离不开网络系统载体的助力,因此邮政系统要积极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在传统商务业务的基础上积极进行电子商务转型,强化资源配置,搭建业务连接平台,扩展多元化的服务渠道,当前中国邮政正在逐步打造自身的运作电子平台,构建邮政公共服务平台,为下一步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打下基础。对于山西邮政而言,要在传统业务电子化转型的基础上深化业务挖掘,打造市场化的业务平台,强化对社会合作企业的影响力。
2.邮政网点的经济转型。邮政网点是构成整个邮政系统的重要单元,邮政经济的发展要借助互联网助力,其关键在于构建信息通畅的邮政网点传导平台,因此邮政系统要积极进行网点转型发展,实现网点之间的无缝对接,同时实现网点业务的端口切入,形成以网点为基本单位的平台沟通体系,将邮政网点经营业务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层面中,网点的业务要对接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尤其要强化便民服务能力,提升网点服务水平,增强网点经济业务增值能力。邮政企业要依托于现有的网点资源,坚持网点的商业化转型,立足于基层的公众需求,增强对客户的黏性需求;对乡镇邮政网点而言,其业务开展要贴合三农需求,打造区域性的特色经济增收,基于邮政网点的公众需求、经济发展、消费能力等多项指标制定服务业务,快速对接公众服务市场,保证邮政网点的实物和虚拟业务开展,扩展邮政服务渠道,实现邮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依托网络平台开展业务创新。邮政经济发展要依托网络资源优势,将业务服务触角深入到更细化的市场系统中,通过互联网平台业务创新打造合作空间,秉承服务大众和互惠互利的经营理念,满足客户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多元化需求,将邮政内部价值打造为统筹化的网络链,将更多的经济引入纳入到经济系统的开发中。山西邮政互联网业务开发在农村通信、商业配送、农村金融、广告及平面传媒等领域具有显著的引导力,凭借发达而密集的邮政网点开设业务营销配送渠道。在此基础上,山西邮政要强化“邮政示范网点”建设,寄托于基层农业需求,将农民、销售商、农资产品、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串联在一起,利用农业方面的市场优势打造信息畅通、物流快捷的核心供应链,迅速抢占农村金融市场和物流市场,为邮政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强化业务能力,优化服务队伍。邮政经济发展离不开互联网平台的助推力,同时邮政经济的发展到充分发挥人才团队的资源优势,强化自身业务能力,优化服务队伍,这就要求山西邮政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强化邮政网点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能力提升,组织各级业务队伍进行多元化的业务培训,尤其是强化各级分销骨干的经营能力、营销策略、业务技巧、财务能力及风险管控等综合能力的提升。再者,业务团队的能力提升要基于市场化的需求,邮政企业要组织开展专项的技术培训,强化对业务能力的跟踪管理,提高业务人员的服务能力,通过业务人员来开发客户资源,满足客户个体的经济需求,为客户提供系统化和专业化的服务,当前邮政业务在开展函件、包裹、汇兑等邮政传统业务上实现了上门服务,为经济业务的组织延伸打下良好的基础。
5.加强金融风险管控能力。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创新的经济经营模式和业务模式,同时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也带来一定的金融风险,因此金融体系发展互联网金融要做好内部风险的管控和预防,当前邮政金融秉承着稳健的风险管控理念,注重金融资产的筛选和管控,其资产质量具有同行业银行的领先水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中叶,邮政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仅为银行行业的一半,其资本的拔备覆盖率达到271.69%,远远高于同行业的金融机构,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深化发展的未来,金融风险管控依然是邮政金融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强化对资本的约束力和引导力,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操作机制,保证邮政互联网业务的健康发展。再者邮政金融要积累互联网平台风险管控经验,重视互联网金融的深化人探索,实现重点业务的发展转型,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出科学的金融产品,其业务展开应当围绕着金融经济、智慧网点、互联网信贷三个方面,创新金融技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推出有市场竞争力产品,目前顺应国家“互联网+”的战略部署,邮储银行创新推出了“互联网金融+”模式,逐步形成“互联网金融+消费”“互联网金融+农村电商”“互联网金融+跨境电商”等新模式,通过跨界融合、平台共享,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不断丰富邮储银行互联网金融数字化生态圈。例如,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尝试建立适应互联网金融的风控模型和自动化的授信审批流程,已实现客户从贷款申请、授信到支用、还款全过程在线办理的网贷产品线——“邮e贷”系列产品;面向电商商户推出了“商乐贷”;依托中国邮政农村电商平台推出了“掌柜贷”;面向天猫购车客户推出了“车秒贷”;针对邮储银行房贷客户推出了“邮家贷”;基于跨境电商企业也即将推出“保税e融”等一系列信贷产品,继续深化扩展市场影响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网络技术的腾飞带给了人们诸多的便利,经济信息搭载网络平台实现了快捷高效的传播和导向,未来经濟的发展更加依托于网络资源的开发,对邮政经济而言,要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市场化的经济竞争,将自身的经济优势转变为市场竞争力,开发多元化的业务模式,转变邮政经济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松峰.论物联网发展对邮政若干业务的影响[J].邮政研究,2015(02).
[2]胡凯杨.邮政金融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策略研究[J].邮政经济,2017(11).
[3]刘丽娜.邮政网运转型升级对策研究[J].邮政研究,2017(25).
[4]汤唯.网络资源视角下江苏邮政业务转型发展策略[J].物流科技,2014(12).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邮政经济 邮政信息化
一、网络时代和邮政经济发展
1.邮政系统网络构成。中国邮政在发展历程中始终承载着社会公共服务的功能,传统的邮政业务实现了信息传递,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借助于国家资源的优势,邮政行业的网络资源和经济资源任何行业都无法比拟。邮政网络是基于网络系统搭建的信息处理平台,其囊括了实物交易、网络投递、邮政存储等功能,同时邮政网络将不同的网点进行衔接和串联,实现了多元化邮政业务数据的集中处理,以网络中心向计算机邮政电子终端的辐射,并配备了相应的信息化呼叫系统,从而方便了各种业务数据的分享和更新,将金融信息调用到不同的电子终端,其具体的信息包括业务信息、金融资讯、客户信息及公共资源等,这些信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的重组和载入,形成一条有效的经济信息链条。邮政经济发展和邮政网络有着密切的关联,邮政网络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邮政经济模式转型发展和服务质量提升提供保障,从而为邮政企业市场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2.邮政网络的经济属性。在市场化背景下,邮政网络具有典型的经济化属性,其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邮政网络的搭建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其运营维护持续投入资金,因此邮政网络的固定成本较高,能够形成集约化的经济效应,同时邮政系统承担着党和国家的普遍服务义务和使命,具有典型的市场化和行政化双重性质,邮政网络资源的覆盖度较高,渗透能力较强,但是网络信息资源和邮政经济的发展并不协调;再者,邮政网络具有典型的范围性,所谓的范围性是指多元化样品的联合成本收益,范围经济是实现邮政经济多元化的关键所在,随着经济市场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范围经济支持经济活动多样化实现,核心资源的共享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从而降低了经济活动费用,提升了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益。
3.邮政经济业务。邮政系统担负着社会公共职能,同时其业务开展也参与市场经济,邮政三大板块进行了分业,其寄投业务包含了函件、包裹、印刷品和机要通信等;报刊业务和集邮业务作为传统的业务模式正在逐渐减少,从而造成了邮政网络资源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邮政网络资源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浪费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邮政系统应当依托于现有的网络资源进行业务开发,将业务触角深入到经济领域中,推出相应的信息业务和代理业务,并承担着商品货物的配送和分销业务,将网络资源的优势逐步延伸到通信业务中。邮政经济的信息业务主要包含电子商务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其参与到邮政金融和速递物流的业务服务中,利用网络系统的串联性实现生产资料、消费品和农产品的营销,构建一个包含资源信息、客户资源、销售路径、技术管理的统一化平台,从而参与到市场化的竞争中,降低了终端运营的经济投入,提高了邮政经营的经济效益。
二、网络时代为邮政经济发展契机
1.电子设备终端支付应用。网络时代的发展代表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经济模式,带动金融形式的转型,依托于互联网衍生出的移动支付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支付手段,中国银行和金融机构研发的手机支付业务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支付手段,在未来的发展中,手机等电子终端设备将继续承担着创新支付的载体,通过将手机和银行卡连接在一起形成会快捷的终端支付,同时手机将可以将金融智能卡移入到手机中,通过通信网络实现远程化的移动支付,这对于邮政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契机,邮政经济的发展应当借助手机终端支付的优势,将非接触通信技术引入到终端支付中,实现与各个金融机构完成网络化的信息端口接入,提供多元化的邮政支付手段,从而扩展邮政经济在网络金融经济中的影响力。
2.客户资源的细化。对邮政业务而言,网络化时代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移动支付上,同时也体现在芯片应用的升级换代,移动支付的推广在取代了部分代收业务的功能,邮政经济发展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业务升级,在便民服务的终端支付中引入网络支付手段,与此同时邮政经济发展应当侧重于服务业务的人性化和规范化,提升业务服务质量,保持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邮政经济发展要转变传统的服务模式,筛选和细化客户资源分类,充分利用客户资源的需求,利用网络化内置芯片的识别功能对客户进行分级,从而提升客户服务质量,检测客户的业务需求,对客户的基本信息、交易历史和交易业务等进行数据统计反馈,从而制定专业化的个性化业务服务,改善IP客户的业务体验,对客户的贷款需求、理财产品、信用卡需求等进行信息化处理,第一时间满足客户的网络化需求。在客户资源细分的时代背景下,邮政系统要强化信息化管理手段,紧跟互联网发展的潮流,通过互联网资源来满足客户的需求,邮政经济决策要迎合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大力发展移动终端支付,紧随互联网时代的消费需求,从而敏锐捕捉商机。
3.公共服务业务服务的影响。对邮政经济发展而言,明信片业务和集邮业务是重要的业务形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业务形式都会其电子形式的开展,尤其是电子标签技术为主导的电子明信片和集邮业务将是邮政系统未来发展的重点。电子票据将会覆盖到旅游业务、展会业务等多个领域中,同时电子票据和电子商务的联系越来紧密,通过电子设备终端支付直接生产电子票据成为人们生活和休闲的重要工具。对邮政经济发展而言,其要注重电子票据的业务参与,将互联网系统和信息化系统进行融合升级,扩展在集邮业务等方面的市场影响力,同时通过网络化的配送平台简化运输运作成本,实现各类票证的技术升级。再者,互联网系统的公共服务强化了对于代收代付和账单业务的影响,邮政部门应当推行公共服务业务的智能化支付,整合互联网资源,推动各类服务预付费业务的升级,打造物流网、金融网、电子局域网的实物平台,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总,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统筹实现电子商业发展目标。 三、基于网络时代邮政经济发展的途径分析
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邮政系统要紧紧抓住互联网的经济影响力,强化原有优势资源的竞争力,积极扩展网络平台的市场触角,创新多元化的业务模式,探索积极有效的经济发展策略。对山西邮政经济发展而言,要结合地域性的经济特点,逐步升级电子商务平台,实现邮政网点的转型发展,同时要依托网络平台进行业务创新,强化自身的服务能力和团队服务水平,增强对于邮政金融风险的管控能力,借助网络资源的优势打造高效的业务价值链。
1.电子商务平台打造升级。互联网时代对于未来世界的影响深远,在互联网化和信息时代主导的背景下,邮政经济的发展腾飞离不开网络系统载体的助力,因此邮政系统要积极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在传统商务业务的基础上积极进行电子商务转型,强化资源配置,搭建业务连接平台,扩展多元化的服务渠道,当前中国邮政正在逐步打造自身的运作电子平台,构建邮政公共服务平台,为下一步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打下基础。对于山西邮政而言,要在传统业务电子化转型的基础上深化业务挖掘,打造市场化的业务平台,强化对社会合作企业的影响力。
2.邮政网点的经济转型。邮政网点是构成整个邮政系统的重要单元,邮政经济的发展要借助互联网助力,其关键在于构建信息通畅的邮政网点传导平台,因此邮政系统要积极进行网点转型发展,实现网点之间的无缝对接,同时实现网点业务的端口切入,形成以网点为基本单位的平台沟通体系,将邮政网点经营业务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层面中,网点的业务要对接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尤其要强化便民服务能力,提升网点服务水平,增强网点经济业务增值能力。邮政企业要依托于现有的网点资源,坚持网点的商业化转型,立足于基层的公众需求,增强对客户的黏性需求;对乡镇邮政网点而言,其业务开展要贴合三农需求,打造区域性的特色经济增收,基于邮政网点的公众需求、经济发展、消费能力等多项指标制定服务业务,快速对接公众服务市场,保证邮政网点的实物和虚拟业务开展,扩展邮政服务渠道,实现邮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依托网络平台开展业务创新。邮政经济发展要依托网络资源优势,将业务服务触角深入到更细化的市场系统中,通过互联网平台业务创新打造合作空间,秉承服务大众和互惠互利的经营理念,满足客户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多元化需求,将邮政内部价值打造为统筹化的网络链,将更多的经济引入纳入到经济系统的开发中。山西邮政互联网业务开发在农村通信、商业配送、农村金融、广告及平面传媒等领域具有显著的引导力,凭借发达而密集的邮政网点开设业务营销配送渠道。在此基础上,山西邮政要强化“邮政示范网点”建设,寄托于基层农业需求,将农民、销售商、农资产品、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串联在一起,利用农业方面的市场优势打造信息畅通、物流快捷的核心供应链,迅速抢占农村金融市场和物流市场,为邮政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强化业务能力,优化服务队伍。邮政经济发展离不开互联网平台的助推力,同时邮政经济的发展到充分发挥人才团队的资源优势,强化自身业务能力,优化服务队伍,这就要求山西邮政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强化邮政网点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能力提升,组织各级业务队伍进行多元化的业务培训,尤其是强化各级分销骨干的经营能力、营销策略、业务技巧、财务能力及风险管控等综合能力的提升。再者,业务团队的能力提升要基于市场化的需求,邮政企业要组织开展专项的技术培训,强化对业务能力的跟踪管理,提高业务人员的服务能力,通过业务人员来开发客户资源,满足客户个体的经济需求,为客户提供系统化和专业化的服务,当前邮政业务在开展函件、包裹、汇兑等邮政传统业务上实现了上门服务,为经济业务的组织延伸打下良好的基础。
5.加强金融风险管控能力。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创新的经济经营模式和业务模式,同时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也带来一定的金融风险,因此金融体系发展互联网金融要做好内部风险的管控和预防,当前邮政金融秉承着稳健的风险管控理念,注重金融资产的筛选和管控,其资产质量具有同行业银行的领先水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中叶,邮政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仅为银行行业的一半,其资本的拔备覆盖率达到271.69%,远远高于同行业的金融机构,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深化发展的未来,金融风险管控依然是邮政金融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强化对资本的约束力和引导力,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操作机制,保证邮政互联网业务的健康发展。再者邮政金融要积累互联网平台风险管控经验,重视互联网金融的深化人探索,实现重点业务的发展转型,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出科学的金融产品,其业务展开应当围绕着金融经济、智慧网点、互联网信贷三个方面,创新金融技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推出有市场竞争力产品,目前顺应国家“互联网+”的战略部署,邮储银行创新推出了“互联网金融+”模式,逐步形成“互联网金融+消费”“互联网金融+农村电商”“互联网金融+跨境电商”等新模式,通过跨界融合、平台共享,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不断丰富邮储银行互联网金融数字化生态圈。例如,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尝试建立适应互联网金融的风控模型和自动化的授信审批流程,已实现客户从贷款申请、授信到支用、还款全过程在线办理的网贷产品线——“邮e贷”系列产品;面向电商商户推出了“商乐贷”;依托中国邮政农村电商平台推出了“掌柜贷”;面向天猫购车客户推出了“车秒贷”;针对邮储银行房贷客户推出了“邮家贷”;基于跨境电商企业也即将推出“保税e融”等一系列信贷产品,继续深化扩展市场影响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网络技术的腾飞带给了人们诸多的便利,经济信息搭载网络平台实现了快捷高效的传播和导向,未来经濟的发展更加依托于网络资源的开发,对邮政经济而言,要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市场化的经济竞争,将自身的经济优势转变为市场竞争力,开发多元化的业务模式,转变邮政经济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松峰.论物联网发展对邮政若干业务的影响[J].邮政研究,2015(02).
[2]胡凯杨.邮政金融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策略研究[J].邮政经济,2017(11).
[3]刘丽娜.邮政网运转型升级对策研究[J].邮政研究,2017(25).
[4]汤唯.网络资源视角下江苏邮政业务转型发展策略[J].物流科技,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