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化学教学之“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化学进入高中后,知识点增多,理论性增强,学习起来相对枯燥乏味。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合理引入趣味性教学方式,就能让知识形象化、生动化,理解和掌握就变得相对容易。本文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从原因、意义、方法等方面感悟化学教学中的“趣”。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教学策略 趣味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讲道:新课程应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在课程的不断改革过程中,趣味性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在研究了相应教学理论后,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原因、意义、方法三个方面感悟化学教学中的“趣”。
  一、高中化学教学需要“趣”的原因
  很多学生进入高中后发现,高中化学知识要比初中的深奥难懂,学习之前很多学生已经在思想上打了退堂鼓,学习积极性不高。高中化学教学难度较大,一节课中教授的知识点多,这让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授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然导致学生成绩不理想。学科的这种特点和现状要求教师努力创新,改革教学方法,通过教学中的“趣”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化学成绩。
  二、高中化学教学推行“趣”的意义
  教学之“趣”,关键就在于“趣”字。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让学生积极学习,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这种科学而高效的教学方式既增强学生学习效果,又减少老师教学难度和工作量,可谓一举两得。
  三、高中化学教学实施“趣”的方法
  趣味教学模式是在高中化学教学现状下提出的,由于多方面原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不到广泛应用。所以要想用好这种模式,必须先在教师思想中融入“趣味教学”这个概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和总结,积累出属于自己的趣味教学模式和方法,从而让教学之“趣”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体现出来。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趣味教学的利用。
  1.学会在教学手段中体现“趣”
  学生眼中的有趣往往和“游戏”两个字挂钩。如果能把化学和游戏结合起来,则能很自然地在教学中融入趣味性。
  (1)运用化学知识和游戏结合的多媒体动画
  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的复习教学中,我从网上下载了flash动画“材料分类游戏”,检查学生对材料这一章的掌握情况。在这款游戏中列举出了很多生活中遇到的材料,学生可以拖动鼠标将这些材料分别归类,放入相应材料框中,如果出现错误,则游戏结束,从头再来。这样就可以进行比赛,看谁做得又正确又快。实践证明,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学起来既开心又轻松,掌握情况接近100%,比单一讲授记忆好很多。我比较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活跃,设计方便,但是这种方法唯一的缺点是需要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中听课,有的学校资源有限,这种教学方式就不太行得通。
  在学习完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第4节《有机合成》后,我组织班上同学开展了一节《有机合成竞赛》课,把班上同学分为4组,每组由一位同学担任组长,再把有机合成的内容融入比赛中,分为必答题、连线题及抢答题,最后归总每组分数,分数多的一组可以得到小礼物。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得很活跃,大家都积极思考,有些平时上课没有弄懂的知识就在这样的竞赛中通过大家讨论,反而掌握得更好,这样一节课可能比上几节《有机合成》的复习课来得更有效、更实在。
  (2)运用多媒体视频引入化学知识激趣
  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1节《甲烷》的教学过程中,我选用了一段可燃冰的发现和开采的视频给学生看,让学生从视频中了解到可燃冰里的成分,从而对甲烷有更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再开展教学时,学生会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学习起来比较有兴趣
  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2第二章第2节《海水的综合利用》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是采用播放视频的方式,播放海水制盐的视频,以此为切入点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海水制盐的过程与反应,最后回放视频进行印证,比直接讲解更能让学生接受。
  2.在实验教学中融入“趣”
  实验教学的魅力很大一部分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如果让实验变得和魔术一样精彩,则更能让学生着迷,实验激趣主要运用于新课教学过程中。
  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钠》、《过氧化钠》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魔术实验方法进行教学。讲钠和水的反应时,我做了“滴水点灯”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思考,“为什么水滴到酒精灯上可以生火”?提醒学生酒精灯灯芯上我事先放了钠。在讲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时,我做了“滴水生火”的实验,向用棉花包裹的过氧化钠滴水,发现棉花着火,分析原因。在讲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时,我做了“吹气生火”的实验,向用棉花包裹的过氧化钠吹气,发现棉花着火,分析原因。这几个实验都像魔术一样有趣,学生对此相关知识很感兴趣,积极学习。
  不断感悟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趣”,可以让教师的教学工作事半功倍,可以让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学习效果明显加强。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完善趣味教学,值得每位化学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概论.高等出版社,1990.4.
  [2]青丕凡.浅析构建高中化学趣味性教学模式的方法.文理导航,2014.5.
其他文献
摘 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人的能力的根本所在。教育工作者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现结合初中的物理课堂教学谈几点有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做法,作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挖掘教材,巧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教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摘 要: 长久以来,初中物理课堂缺乏有效性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效率低下,严重影响着教学的顺利展开。那么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有效性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基于教学经验,在分析传统教学模式滞后、有效教学评价不足等物理教学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教学案例,主要探讨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进行互动式教学、强化探究式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课堂提问等教学有效模式,以期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
摘 要: 本文以“最近发展区”为理论依据,从学生熟知的观察法出发,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出了巧“凑”的观察—分数法,该配平方法易学善用,弥补了观察法的不足,很好地解决了中学化学中一系列重要的方程式书写过程中难配平的问题。  关键词: 化学方程式 配平 观察—分数法在中学化学学习中,方程式是化学学习的重点,其配平方法除了常见的观察法和最小公倍数法外,众多参考书介绍了名目繁多的配平方法,如奇数配偶法、归一法
摘 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民族,是看不到希望的民族。创新精神需要激发,创新能力需要培养,而反观传统高中化学教育对高中生的创新精神的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不仅如此,在传统教育理念下进行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行为,还对高中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起到阻碍作用。为了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振兴,我国高中化学教育教学必须进行
摘 要: 高三学生面临毕业,各科复习都应该采取有效复习策略。对于高三化学复习而言,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考试大纲的要求,一定要在把握复习方向的前提下理清复习思路,并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在弄清概念的前提下注重知识应用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让学科素养获得提高。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复习策略 有效策略高三化学复习应瞄准高考的方向。一般情况下,学生必须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化
摘 要: 激励教学对于增强教学效果、提高素质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因此,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目标结合原则、引导性原则、按需激励原则,运用语言激励法、竞争激励法、参与激励法等激励方法,发挥激励在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可持续的学习动机,实现学习目标。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激励教育 激励方法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具体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人们的动机更强烈,从而朝着期望
摘 要: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发展的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项互动,以激发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本文从化学实验教学的角度谈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 化学实验 学生 主体性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通常是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