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在阐述学校体育文化的定义和内涵、分析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我国学校体育文化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2008年北京奥运会 学校体育文化 影响 文化建设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中国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内容、方法以及手段,同时,也使得现代奥林匹克文化最大范围地、最为深刻地注入到了我们的学校体育文化中来,为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更为广阔的空间。虽然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结束了,但“后奥运教育”话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就涉及到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人们都想借助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这一良好契机,进一步推进奥林匹克运动在学校的普及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并形成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环境,建设出美好的学校体育文化景观。
一、学校体育文化的定义及内涵
学校体育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参与为主体,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项目为主要内容、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学校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培育形成的,由学校倡导并为学生及社会所认同的体育观念、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以及体育行为规范准则的总和。
学校体育文化涵盖了三个层面的内容:(1)表层。体育物质文化,它是外显的,是摸得着、看得见、使人一目了然的,主要包括校园的容貌,体育场地器材的结构、配备及质量,体育服装、用品等;(2)中层。体育制度文化,它是以人的行为活动或行为化的方式表现的,它不像表层校园体育文化那样外露,但也不像深层校园体育文化那样隐秘,虽然摸不着,但是能看得见或听得见,其主要是学校的运动技术、体制状况、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奖惩条例以及学生参与健身活动的效果和对体育运动的欣赏水平;(3)深层。体育精神文化,它是以人的意识形态表现的,是无形、内隐且不易察觉的,它是蕴藏在人们头脑中的各种体育观念及信仰,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层,它主要表现为学校的体育思想、教育方针和全体师生体育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校园风气。
二、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我国学校体育文化的影响
1.2008年北京奥运会奠定了我国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为了成功举办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来完善体育场馆设施以及设备配备,包括体育场馆、道路交通和数字通讯等,这些都在客观上提升了社会的总体体育锻炼环境;同时,通过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推动了社会全体公民对体育的参与意识,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参加体育活动,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风气。这两方面的措施为学生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观念、能力和习惯,形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也为学校实现“终身体育”的教育、教养目标提供了积极的社会物质条件和文化氛围。
2.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了我国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动力与载体
奥运会中的许多的竞技体育项目同样也是学校体育学校重要组成部分,奥运会不仅丰富了学校体育项目,而且这些项目其自身的运动特点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广泛传播,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后,学生们对各项体育运动的热情和兴趣都大为增加,可谓是高涨到了及至,不论是从参与人数的增加,还是参与项目范围的扩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程度明显提高,我国的学校体育呈现出了欣欣向荣之局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些都为我国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明确的载体。
3.2008年北京奥运会丰富了我国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内容
奥林匹克体育精神蕴涵“公开、公正、正义”的内容,承认一切符合公正原则的优胜,唾弃和否定一切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而这种竞赛精神正是每位学生应该具有的,使学生们懂得了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要想达到个人的奋斗目标并立足于现代社会,必须依靠自身的竞争实力而绝非其他不正当手段。奥运会的运动员们也教会了学生要有“勇敢、果断、开拓、进取、积极主动向上”的意志品质,并使其为了增强体质,取得理想的成绩,达到锻炼的效果,坚持不懈的去付出自己的努力。奥运会的很多项目需要相互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了学生“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团结友爱、顾全大局”的高尚道德观。“重在参与、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均是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弘扬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最佳载体是体育运动,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激情上进的校园文化氛围。奥林匹克体育精神倡导“个性张扬、自我实现、自我潜能”的实现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2008北京奥运会“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完善学校体育设施
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余热,学校要争取创建、开发更多的体育场馆、器材、设备等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硬件”设施,为大力开展学校体育文化活动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2.提高学校师资力量
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文化活动中,不仅是学校体育的参与者、践行者,而且也是体育文化活动中的引导者、指挥者。引进优秀的体育人才,不断加强在校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建设出一支高素质、善于管理、精通业务、较强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保证学校体育文化健康稳固的发展。
3.协调开展体育教学、课余体育与体育竞赛
在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在严抓体育教学的同时,既要有注重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举办各种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体育协会;又要有较高水平的体育比赛和体育赛事欣赏,学校就是要通过以上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多渠道地鼓励和引导学生投身到各种体育文化活动当中去,以满足大学生健身、竟技、娱乐的不同需求,并在其中继续贯彻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现代竞争意识、拼搏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体育素养。
4.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组织管理
借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的经验,加强学校体育组织系统的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各种体育规章制度,使学校的体育工作纳入更加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运行轨道。
5.营造学校体育文化氛围
通过学校广播站校刊、板报等形式介绍有关奥运会的相关体育信息、体育新闻以及学校体育工计划和学校体育活动情况;或通过奥运知识讲座、奥运知识竞赛等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北京奥运的热潮中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和体会奥林匹克运动丰富的内涵;还可通过在校园修建体育雕塑、建筑等方法,大力创设直观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环境,营造浓厚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体育文化情操,形成良好的体育文化导向,带动校园整体文化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孙洁,杨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影响[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
[2]馬彪.奥林匹克体育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3]舒扬,刘欣然,王鹏达.北京奥运会对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促进作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07.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关键词]2008年北京奥运会 学校体育文化 影响 文化建设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中国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内容、方法以及手段,同时,也使得现代奥林匹克文化最大范围地、最为深刻地注入到了我们的学校体育文化中来,为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更为广阔的空间。虽然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结束了,但“后奥运教育”话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就涉及到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人们都想借助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这一良好契机,进一步推进奥林匹克运动在学校的普及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并形成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环境,建设出美好的学校体育文化景观。
一、学校体育文化的定义及内涵
学校体育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参与为主体,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项目为主要内容、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学校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培育形成的,由学校倡导并为学生及社会所认同的体育观念、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以及体育行为规范准则的总和。
学校体育文化涵盖了三个层面的内容:(1)表层。体育物质文化,它是外显的,是摸得着、看得见、使人一目了然的,主要包括校园的容貌,体育场地器材的结构、配备及质量,体育服装、用品等;(2)中层。体育制度文化,它是以人的行为活动或行为化的方式表现的,它不像表层校园体育文化那样外露,但也不像深层校园体育文化那样隐秘,虽然摸不着,但是能看得见或听得见,其主要是学校的运动技术、体制状况、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奖惩条例以及学生参与健身活动的效果和对体育运动的欣赏水平;(3)深层。体育精神文化,它是以人的意识形态表现的,是无形、内隐且不易察觉的,它是蕴藏在人们头脑中的各种体育观念及信仰,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层,它主要表现为学校的体育思想、教育方针和全体师生体育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校园风气。
二、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我国学校体育文化的影响
1.2008年北京奥运会奠定了我国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为了成功举办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来完善体育场馆设施以及设备配备,包括体育场馆、道路交通和数字通讯等,这些都在客观上提升了社会的总体体育锻炼环境;同时,通过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推动了社会全体公民对体育的参与意识,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参加体育活动,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风气。这两方面的措施为学生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观念、能力和习惯,形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也为学校实现“终身体育”的教育、教养目标提供了积极的社会物质条件和文化氛围。
2.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了我国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动力与载体
奥运会中的许多的竞技体育项目同样也是学校体育学校重要组成部分,奥运会不仅丰富了学校体育项目,而且这些项目其自身的运动特点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广泛传播,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后,学生们对各项体育运动的热情和兴趣都大为增加,可谓是高涨到了及至,不论是从参与人数的增加,还是参与项目范围的扩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程度明显提高,我国的学校体育呈现出了欣欣向荣之局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些都为我国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明确的载体。
3.2008年北京奥运会丰富了我国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内容
奥林匹克体育精神蕴涵“公开、公正、正义”的内容,承认一切符合公正原则的优胜,唾弃和否定一切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而这种竞赛精神正是每位学生应该具有的,使学生们懂得了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要想达到个人的奋斗目标并立足于现代社会,必须依靠自身的竞争实力而绝非其他不正当手段。奥运会的运动员们也教会了学生要有“勇敢、果断、开拓、进取、积极主动向上”的意志品质,并使其为了增强体质,取得理想的成绩,达到锻炼的效果,坚持不懈的去付出自己的努力。奥运会的很多项目需要相互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了学生“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团结友爱、顾全大局”的高尚道德观。“重在参与、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均是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弘扬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最佳载体是体育运动,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激情上进的校园文化氛围。奥林匹克体育精神倡导“个性张扬、自我实现、自我潜能”的实现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2008北京奥运会“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完善学校体育设施
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余热,学校要争取创建、开发更多的体育场馆、器材、设备等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硬件”设施,为大力开展学校体育文化活动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2.提高学校师资力量
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文化活动中,不仅是学校体育的参与者、践行者,而且也是体育文化活动中的引导者、指挥者。引进优秀的体育人才,不断加强在校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建设出一支高素质、善于管理、精通业务、较强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保证学校体育文化健康稳固的发展。
3.协调开展体育教学、课余体育与体育竞赛
在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在严抓体育教学的同时,既要有注重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举办各种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体育协会;又要有较高水平的体育比赛和体育赛事欣赏,学校就是要通过以上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多渠道地鼓励和引导学生投身到各种体育文化活动当中去,以满足大学生健身、竟技、娱乐的不同需求,并在其中继续贯彻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现代竞争意识、拼搏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体育素养。
4.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组织管理
借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的经验,加强学校体育组织系统的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各种体育规章制度,使学校的体育工作纳入更加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运行轨道。
5.营造学校体育文化氛围
通过学校广播站校刊、板报等形式介绍有关奥运会的相关体育信息、体育新闻以及学校体育工计划和学校体育活动情况;或通过奥运知识讲座、奥运知识竞赛等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北京奥运的热潮中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和体会奥林匹克运动丰富的内涵;还可通过在校园修建体育雕塑、建筑等方法,大力创设直观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环境,营造浓厚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体育文化情操,形成良好的体育文化导向,带动校园整体文化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孙洁,杨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影响[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
[2]馬彪.奥林匹克体育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3]舒扬,刘欣然,王鹏达.北京奥运会对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促进作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07.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