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主动性得到了锻炼,同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和社会生活实践经验,教师所需要结合这一阶段幼儿的身心成长规律,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基础加强对幼儿的的习惯指导以及强化。保障中班幼儿能够变得更加主动,积极学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点对幼儿的成长及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中班幼儿;洗手习惯;养成策略;家园共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素质教育进入了深水区之后,各种创造性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教学理念应运而生。教师也开始意识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将教学重心放在学生身上,进一步调整育人思路,确保对症下药,为幼儿的成长及发展保驾护航。对于学前教育来说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最为关键,这一教育板块要求教师以幼儿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关注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教育。其中洗手习惯的养成不容忽略,尽管这一习惯比较基础,但是对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及社会实践有非常深远和直接的影响。幼儿教师需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将更多的趣味化元素融入习惯教育环节中,确保幼儿能够掌握洗手的技巧。
一、中班幼儿洗手习惯的养成现状
中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非常有必要,幼儿教师需要意识到这一习惯的重要影响,关注对不同养成教育策略的分析及研究,在指导幼儿鼓励幼儿的过程之中给予幼儿更多自主洗手的机会以及指导,确保幼儿能够变得更加的积极和主动。但是在对当前中班幼儿洗手习惯养成现状进行分析时不难发现,有一部分幼儿没有形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比较消极和被动,没有掌握洗手的技巧。二次污染以及冲洗不干净和冲洗不彻底等问题比较常见,这一点使得幼儿的身体健康难以得到保障,同时也影响了幼儿其他行为习惯的养成。
(1)教育观念比较传统和单一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教师主体地位的凸显,无视幼儿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幼儿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比较基础,幼儿集体活动所占有的比重最高。有的教师为了保障教学进度,加强对幼儿的管理以及控制,出现了许多的偏差行为,直接按照指令性的提示来让幼儿自主学习,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这种传统单一的教育教学观念严重影响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幼儿比较畏惧教师,师生之间的隔阂比较明显。很少有幼儿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洗手并逐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形成一定的洗手意识,学会自我规范和自我教育,幼儿比较被动。这一点违背了学前教育改革的初衷,不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幼儿也逐步丧失了能动性和自信心,难以通过洗手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2)无法实现家园共育
与其他阶段的学生相比,幼儿阶段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不足,自控能力、反思能力有待提升,还未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框架。外部环境对幼儿的影响非常的直接,很多幼儿对外界较为依赖,其中家长对幼儿的影响最大,幼儿对家长的期待值更高,因此家庭教育非常有必要。幼儿园一方面需要关注园内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改革及创新,另一方面需要实现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在家园共育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教育活动,针对性的培养中班幼兒良好的洗手习惯。但是有一部分幼儿没有摆脱传统育人理念的束缚,没有主动与幼儿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和交流,了解幼儿在家中的洗手表现和洗手习惯,忽略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逻辑联系。这一点使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大板块各自为政,难以真正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尽管有的孩子能够在家中表现的非常好,意识到自主洗手的重要性,但是在幼儿园却比较懒散和被动。这一点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同时良好洗手习惯的养成存在许多的局限性。
(3)教育教学模式比较机械
教师所采取的教育模式对教育质量以及幼儿能动性的影响非常直接,创造性且趣味十足的教育模式往往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确保幼儿全程参与,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规范,逐步形成良好的洗手行为习惯。但是有的教师教育经验不足,缺乏专业的幼儿教育背景,没有利用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手段,进一步融入趣味元素。根据幼儿的自我感知能力来调整育人思路及方向,所采取的教育教学模式比较传统,与幼儿的个性化发展诉求之间还存在许多的隔阂,严重影响了幼儿的主动参与。很少有幼儿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正确的洗手技巧和方式,个人的学习能动性不足,往往直接跳过洗手这一环节,因此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及发展备受阻碍。
二、中班幼儿洗手习惯的养成策略
针对上文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及矛盾,幼儿教师需要综合考量不同的影响要素,关注洗手行为习惯培养工作的必要性和艰巨性,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在改革育人模式创新育人理念、加强与家长互动的基础上,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打下扎实的基础。
(1)积极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幼儿园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不再以教师为主体,而是着眼于幼儿的个性化成长发展需要,始终站在幼儿的角度开展洗手习惯教育活动。尽量避免全程包办和过度控制和干预,让幼儿能够实现被动洗手向主动洗手的顺利过渡,凸显新型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价值,倡导幼儿自主自觉的完成各种洗手任务。关注日常教育中幼儿的真实表现,不再以简单的发号施令来指导幼儿,而是结合幼儿的能动性以及个性化诉求,在以人为本育人为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一步凸显学前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性。其中幼儿主观能动性的调动非常关键,这一点要求幼儿教师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实现保教结合,关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改革及创新,确保保育员能够意识到自身的重担,积极落实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实现不同育人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强教师与保教员之间的互动,在密切配合的过程中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自主洗手,保障其能够认真地看待洗手这一环节和行为习惯。
(2)真正实现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显而易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对于幼儿教育来说,家庭教育的影响非常的深远和直接,只有真正的实现家园共育,才能够避免传统育人模式的束缚。幼儿园需要加强宣传以及指导,确保两大教育板块实现思想统一,深化家长对卫生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解及认知,确保家长能够意识到幼儿自主自觉洗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在家中针对性地锻炼幼儿独立洗手的行为习惯,保证幼儿能够掌握洗手的技巧和核心,充分凸显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合作重要价值和优势。
(3)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传统机械的教育模式备受诟病,严重束缚了幼儿阶段的教育改革,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针对这一现实矛盾,幼儿教师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结合中班幼儿的学习兴趣以及年龄特征,让幼儿在自主洗手以及模仿的过程之中融入更多的情感元素,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规范幼儿的偏差行为习惯。其中一日活动中卫生教育的渗透非常关键,幼儿教师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注重与幼儿之间的多元互动,深化幼儿对卫生行为习惯的理解及认知,保障其能够变得更加主动和自觉
结语
中班幼儿洗手习惯的养成非常有必要,学校则需要突破传统的育人观,尽量避免以教师为主体。始终站在幼儿的角度,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巩固幼儿的洗手行为习惯。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调整前一阶段的育人模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积极挖掘家长资源,实现两大教育板块的有机互动,采取丰富多元的教育教学形式,确保优质教育和高效教育。
参考文献
[1]秦琴. "趣味"轻松来盥洗——浅谈中班幼儿洗手习惯的养成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9):1.
[2]裘佳. 宝贝,你正确洗手了吗——中班幼儿卫生洗手习惯的培养策略[J]. 好家长, 2018(89):145-145.
[3]张莲. 浅谈3-4 岁幼儿洗手习惯养成的有效途径[J].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7, 000(007):P.178-179.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实践研究》部分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ND208511
关键词:中班幼儿;洗手习惯;养成策略;家园共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素质教育进入了深水区之后,各种创造性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教学理念应运而生。教师也开始意识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将教学重心放在学生身上,进一步调整育人思路,确保对症下药,为幼儿的成长及发展保驾护航。对于学前教育来说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最为关键,这一教育板块要求教师以幼儿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关注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教育。其中洗手习惯的养成不容忽略,尽管这一习惯比较基础,但是对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及社会实践有非常深远和直接的影响。幼儿教师需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将更多的趣味化元素融入习惯教育环节中,确保幼儿能够掌握洗手的技巧。
一、中班幼儿洗手习惯的养成现状
中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非常有必要,幼儿教师需要意识到这一习惯的重要影响,关注对不同养成教育策略的分析及研究,在指导幼儿鼓励幼儿的过程之中给予幼儿更多自主洗手的机会以及指导,确保幼儿能够变得更加的积极和主动。但是在对当前中班幼儿洗手习惯养成现状进行分析时不难发现,有一部分幼儿没有形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比较消极和被动,没有掌握洗手的技巧。二次污染以及冲洗不干净和冲洗不彻底等问题比较常见,这一点使得幼儿的身体健康难以得到保障,同时也影响了幼儿其他行为习惯的养成。
(1)教育观念比较传统和单一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教师主体地位的凸显,无视幼儿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幼儿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比较基础,幼儿集体活动所占有的比重最高。有的教师为了保障教学进度,加强对幼儿的管理以及控制,出现了许多的偏差行为,直接按照指令性的提示来让幼儿自主学习,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这种传统单一的教育教学观念严重影响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幼儿比较畏惧教师,师生之间的隔阂比较明显。很少有幼儿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洗手并逐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形成一定的洗手意识,学会自我规范和自我教育,幼儿比较被动。这一点违背了学前教育改革的初衷,不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幼儿也逐步丧失了能动性和自信心,难以通过洗手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2)无法实现家园共育
与其他阶段的学生相比,幼儿阶段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不足,自控能力、反思能力有待提升,还未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框架。外部环境对幼儿的影响非常的直接,很多幼儿对外界较为依赖,其中家长对幼儿的影响最大,幼儿对家长的期待值更高,因此家庭教育非常有必要。幼儿园一方面需要关注园内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改革及创新,另一方面需要实现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在家园共育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教育活动,针对性的培养中班幼兒良好的洗手习惯。但是有一部分幼儿没有摆脱传统育人理念的束缚,没有主动与幼儿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和交流,了解幼儿在家中的洗手表现和洗手习惯,忽略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逻辑联系。这一点使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大板块各自为政,难以真正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尽管有的孩子能够在家中表现的非常好,意识到自主洗手的重要性,但是在幼儿园却比较懒散和被动。这一点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同时良好洗手习惯的养成存在许多的局限性。
(3)教育教学模式比较机械
教师所采取的教育模式对教育质量以及幼儿能动性的影响非常直接,创造性且趣味十足的教育模式往往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确保幼儿全程参与,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规范,逐步形成良好的洗手行为习惯。但是有的教师教育经验不足,缺乏专业的幼儿教育背景,没有利用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手段,进一步融入趣味元素。根据幼儿的自我感知能力来调整育人思路及方向,所采取的教育教学模式比较传统,与幼儿的个性化发展诉求之间还存在许多的隔阂,严重影响了幼儿的主动参与。很少有幼儿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正确的洗手技巧和方式,个人的学习能动性不足,往往直接跳过洗手这一环节,因此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及发展备受阻碍。
二、中班幼儿洗手习惯的养成策略
针对上文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及矛盾,幼儿教师需要综合考量不同的影响要素,关注洗手行为习惯培养工作的必要性和艰巨性,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在改革育人模式创新育人理念、加强与家长互动的基础上,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打下扎实的基础。
(1)积极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幼儿园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不再以教师为主体,而是着眼于幼儿的个性化成长发展需要,始终站在幼儿的角度开展洗手习惯教育活动。尽量避免全程包办和过度控制和干预,让幼儿能够实现被动洗手向主动洗手的顺利过渡,凸显新型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价值,倡导幼儿自主自觉的完成各种洗手任务。关注日常教育中幼儿的真实表现,不再以简单的发号施令来指导幼儿,而是结合幼儿的能动性以及个性化诉求,在以人为本育人为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一步凸显学前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性。其中幼儿主观能动性的调动非常关键,这一点要求幼儿教师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实现保教结合,关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改革及创新,确保保育员能够意识到自身的重担,积极落实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实现不同育人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强教师与保教员之间的互动,在密切配合的过程中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自主洗手,保障其能够认真地看待洗手这一环节和行为习惯。
(2)真正实现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显而易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对于幼儿教育来说,家庭教育的影响非常的深远和直接,只有真正的实现家园共育,才能够避免传统育人模式的束缚。幼儿园需要加强宣传以及指导,确保两大教育板块实现思想统一,深化家长对卫生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解及认知,确保家长能够意识到幼儿自主自觉洗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在家中针对性地锻炼幼儿独立洗手的行为习惯,保证幼儿能够掌握洗手的技巧和核心,充分凸显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合作重要价值和优势。
(3)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传统机械的教育模式备受诟病,严重束缚了幼儿阶段的教育改革,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针对这一现实矛盾,幼儿教师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结合中班幼儿的学习兴趣以及年龄特征,让幼儿在自主洗手以及模仿的过程之中融入更多的情感元素,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规范幼儿的偏差行为习惯。其中一日活动中卫生教育的渗透非常关键,幼儿教师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注重与幼儿之间的多元互动,深化幼儿对卫生行为习惯的理解及认知,保障其能够变得更加主动和自觉
结语
中班幼儿洗手习惯的养成非常有必要,学校则需要突破传统的育人观,尽量避免以教师为主体。始终站在幼儿的角度,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巩固幼儿的洗手行为习惯。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调整前一阶段的育人模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积极挖掘家长资源,实现两大教育板块的有机互动,采取丰富多元的教育教学形式,确保优质教育和高效教育。
参考文献
[1]秦琴. "趣味"轻松来盥洗——浅谈中班幼儿洗手习惯的养成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9):1.
[2]裘佳. 宝贝,你正确洗手了吗——中班幼儿卫生洗手习惯的培养策略[J]. 好家长, 2018(89):145-145.
[3]张莲. 浅谈3-4 岁幼儿洗手习惯养成的有效途径[J].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7, 000(007):P.178-179.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实践研究》部分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ND208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