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契自然 妙造生活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yshis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美术与生活的关系角度,着重阐述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该让美术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又回归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人文;自然;生活
  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一切艺术创作开花结果的沃土。美术当然也离不开生活,任何美术作品若脱离生活,就会变得生硬死板,没有美感可言。我个人认为美术教育对学生来说来一直有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在我们的小学美术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讲授的内容孩子们可以画得惟妙惟肖,一旦脱离教师的指导,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画画生活中美的事物,便出现了不知所措的状况。仔细分析,这种现象的发生是由于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绘画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使得美术教学与现实生活发生了脱节。这种现状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下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学的要求。那么,如何真正实现小学美术与生活的衔接?笔者在不断探索、实践、反思中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文化情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任何美术作品都是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创作的,不可能在孤立的环境中形成。所谓美术创作情境,就是指创作美术作品时所依赖的文化环境、创作条件和构思等。因此我们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停留在对学生单纯绘画技能的培养层次上,必须把美术作品的创作放到特定的文化情境中。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事物,认识到美术形式表现的多样性,意识到美术对培养生活观察能力的贡献,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优秀美术的热爱。
  艺术源于生活,美术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美术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术艺术的存在。如在教学第十一册《美丽的家乡》一课。我把我们永昌老街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排门楼屋式建筑、“肥梁瘦柱内天井,粉壁黛瓦马头墙”的徽派明清建筑、雕刻精美的三孔半圆石拱古桥一一拍摄下来制成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建筑布局和建筑特点的分析,引导学生体验古代建筑的美感及地方建筑的特点。课后,我带领美术兴趣小组的孩子们到老街实地采风。孩子们穿梭于古风犹存,原汁原味的弄堂小巷,惊叹于先人精镂细刻、雕梁画栋的精湛手艺。当他们用略显稚嫩的笔触细致地描绘着家乡的一砖一瓦、一桥一水时,我由衷地感到通过这种教学形式,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而且增强了他们热爱家乡、宣传家乡的美好情感。值得骄傲的是其中有两个孩子在金华市“美丽金华我的家”现场绘画中所创作的《古镇——永昌》、《家乡的桥》分别荣获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二、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生活的美感
  教学不等于课堂,课堂不等于教室。孩子们在课堂上冥思苦想 是创作不出优秀的美术作品的。大自然以它蓬勃的活力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美丽画卷。那充满诗意的红花绿草、莺歌燕舞,那勃勃生机的农人耕种、孩童嬉戏无一不深深吸引人们的眼球和创作欲望。大自然是最美的图画,生活是最好的导师。只有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感悟,到生活中去汲取,开“源”建“库”。让他们嗅到过生活的“清新”,看到过生活的美丽,品尝过生活的快乐,才会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描绘生活、创造生活。
  在一次次的学生美术赛事中,笔者也深切感受到只有贴近生活的作品、发自内心的创作才能赢得专家评委们的赞赏与肯定。如我指导的学生作品《兰溪大麻子酥饼》、《家乡的枇杷熟了》,这类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所创作的作品均获得了浙江省中小学生美术比赛一、二等奖。每年一度的市青少年科技节科幻画比赛是极具考验我和孩子们创新能力的舞台。年年有年年要翻新,有时真的会有黔驴技穷、山穷水尽的末路感觉。但只要留心观察生活,灵感有时会像星火般迸发。如去年的科技节,正当我们在美术教室冥思苦想,陷入取材困境时,一个孩子站在窗口边往外看边说:“老师,我们学校开心农场的蔬菜真是越长越好了,只是老师和同学们提水浇菜好辛苦哦!”“有了!”我猛不丁喊了起来,“浇菜辛苦、施肥也辛苦,而且要控制蔬菜生长所适宜的温度更是不可能的事。不过我们可以把这些辛苦和不可能统统在我们的画中克服和实现。”于是一幅名为《蔬菜保姆》的科幻画作品诞生了,这幅作品获得了兰溪市科技节科幻画比赛的一等奖,同时也是金华市科幻画比赛的二等奖。
  三、回归生活,把美术创意应用到生活中
  让美术回归生活,应用于生活是学习美术的终极目标。想让学生对美术课保持持久的兴趣和创作的热情,作为老师,我们要善于引导,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我们可以将教学内容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重组、整合和拓展,使得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水乳交融。如六年级美术第十二册(下册)有《手绘校园招贴》一课,而我们学校每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在十一月份(上学期)举行,于是我把下册的内容提到上册中完成,把学习要求改作“为学校艺术节设计一张招贴”,并组织了一次“永昌小学第11届校园艺术节招贴征稿”活动。活动中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版面设计得有模有样,不亚于大商场中专业人士设计的招贴。
  平时我们也可以根据学校的活动,比如让学生布置节日中的教室,给班级出黑板报,设计班级中的学习园地,布置校园画展等,以此来见证学生的美术素养,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如我们学校美术教室刚装修过后,我组织兴趣班的同学们对美术教室进行了一次彻底地大装扮。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美术教室焕然一新。只见天花板上悬挂的是同学们自己彩绘的花葫芦,墙上张贴的是同学们自己设计、粘贴的彩绳贴画,装饰墙上钉的是同学们自己用废光盘制作的五彩同心圆,仿古砖墙柱上挂的是同学们自己绘制、穿连的脸谱挂件……让学生利用美术课上学到的知识、技能装扮生活,美化生活。不仅使他们受到了美的陶冶,增强了主人翁意识,而且让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生活的美好。
  总之,生活是一门大学问,美术就是生活。小学美术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否则美术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美术教师要善于引入自然、社会、生活中的景物、人物与事物,共同服务于小学美术教学。巧妙地引用生活源泉,浇灌美术之花,让学生用一双慧眼观察生活;举一双巧手描绘生活;携一颗良知回归生活。使他们拥有美的眼睛,美的心灵,用美的法则去表现生活,从而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的变革。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是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提高课堂效率、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化,显得尤为重要。语文学习重视日常的积累的同时,也不忽视课堂学习的高效性。语文向来都不是枯燥乏味,而是生动有趣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化学习。因此运用多媒体,能够让初中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的兴趣,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间对话的过程。”文本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凭借,因此教师要准确地解读文本,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才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  “文本对话”“ 让‘对话’深入文本”!我认为落实好了“文本对话”就可以解决以上的难题,就可以更好地实现“以读为本,品读感悟”。下面我联系学校“以读为本,品读感悟”的课堂教学模式“初
武汉本土的传统雕刻工艺结合到“中国宝谷”建设,在经济活动中更好的推动珠宝、旅游经济的增长同时推广传统“汉派”工艺美术文化的传播。通过挖掘武汉传统工艺美术尤其是传
摘 要:本文通过论述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的应用,英语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了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提高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英语交际运用能力及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反映了现代化技术促进教育的一个方面。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教学;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必然要随之进步,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英语在国际上用途很广,对每一个受教育者来说,学好英语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英语教学
奥尔夫音乐课程在当今幼教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所用的音乐恰恰是贯穿课程的精髓部分,但奥尔夫音乐却又不同于普通的儿歌作品,本文从奥尔夫音乐的特点入手,通过对大众所
期刊
期刊
现代教育学有个提法,叫“发挥学生的情感因素”。中专学生的英语教学中,当我们面对活泼好动的中专学生,如何能运用较少的语言材料,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在教学中我深深体会
建筑行业在规划与建设施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都会消耗大量的能源.能源的大量消耗,导致了现实社会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负面问题.因此,为了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我们必须重
凤阳素来享有帝王之乡、花鼓之乡、曲艺之乡、改革之乡的盛名,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现代进步思想的融入塑造了凤阳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凤阳老年大学将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