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增强中学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ailinx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进行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采用直接讲述知识的教学方式去引入新课,这种直接灌输的教学方式不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还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锻炼。以教材为依据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入新课,不但能够很好地活跃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氛围,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在新课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传统地理教学提问中,教师普遍重视学生的问题答案多于问题本身,忽视问题的探究性过程,且教学提问的主体以教师为主,学生很少提出问题。
  中学地理教学的提问类型多为记忆型提问(如:什么是季风),观察型提问(如:找出地图中里海的位置),以及理解型提问(如:美国硅谷的区位条件有哪些),此三种提问类型均为低层次提问类型,主要考查学生的书面知识记忆,以及学生观察直观材料的能力,缺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应用型提问、探究型提问、评价型提问类型,无法锻炼学生分析、解决与评价地理事物的综合性能力,且提问的次数较多,随意性较强,使得我国中学地理教学提问普遍缺乏目的性与策略性。对此,有效性提问立足于地理教学目标,增设相关提问类型,重在启发学生思维,实现学生地理知识与地理能力同步提升的教学功能。有效性提问还具备教学的反馈与调节功能,中学地理教学的提问反馈主要存在于理答环节,有效性提问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与拓展,教师鼓励学生提问并认真倾听,适时点拨,实现有效理答。中学地理教学提问的调节功效是指教师提问为教学创建的节奏性,传统中学物理教学提问不重视提问的简洁与准确,模糊性问题常常影响教学的连贯性,有效性提问重视教师的提问表达技术,旨在为实现物理教学过程的流畅奠定语言基础。
  教师在进行中学地理教学前,首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做好新课的备课工作,熟读教材,了解课堂教学的目标,掌握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教学的重难点,以教材为依据设计相应的探究性问题引入新课。例如,教师在进行“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的教学时,可以结合这一节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所带来的昼夜长短变化的全球分布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全球分布规律”来设计相应的探究性问题,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给地球自然环境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从而导入新课。许多学生在进行中学地理学习时,往往会认为中学地理知识点过多,而且许多知识记忆性较强,离自己的生活实际较远,导致许多学生对于中学地理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的畏惧感,缺乏中学地理学习的兴趣。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进行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缺乏趣味性,中学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较远,产生了知识与应用的脱节。所以大部分学生在进行中学地理学习时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导致学生对中学地理知识点记忆不强,常常出现记不清、记不全的现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中学地理学习的效率,不利于学生中学地理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时,可以将中学地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构建探究式教学情境,从而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的教学时,则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构建中学地理探究式教学情境,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雅安地震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重大影响。除了地震给人们带来严重影响,还有哪些灾害会给我们人类带来影响呢?带来哪些影响呢?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对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以及森林资源等资源的影响,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
  我们要提倡和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馈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反馈,明确学习动机、态度、策略、方法及学习效果,及时找出自己的学习差距,使自我检查、评定、调控的能力隨学习的升级而发展。当学生刚进入高一新学期学习,我就在第一堂绪言课提请学生注意学习方法,注重知识的理解、比较、归纳和梳理;按章节总结知识网胳和结构体系,掌握知识系统;加强中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融合;善于图文转化,注意读图、析图、用图、绘图等基本技能的提高;灵活运用典型范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要求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把握好三个过渡,感知方式上由听觉型为主向视觉型为主的过渡,记忆方式上由机械记忆为主向意义记忆为主的过渡,思维方式上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通过上述指导,使学生明确中学地理与中学地理学习特点与要求等的区别,从而帮助学生随着学习的升级而改进原有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等。对于学生来讲,问题的成功解决有利于学习经验的积累,但并不等于已形成学习策略。学习经验只有经主体内化方可转化为学习策略,通过学习活动的深入,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逐步拥有一定的学习策略,并能够用这些学习策略解决。课本教材是其重要的支柱,中学地理也不例外。在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之后,就一定要熟悉课本,要对课本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必要的理解,该死记硬背的就下狠心、花时间努力的背诵。该深刻理解的就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阅读并积极思考,从而对教材有一个系统的把握与理解。相较于中学地理的学习,中学地理知识更为系统、复杂、理解难度比较大。所涵盖的知识点也逐渐地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有必要在教师的引领下对不同学期的教材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比如,对于概念性的知识的学习,可以先背诵。在背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必要的理解、消化,这样才能在做判断、推理等问题时游刃有余,不会混淆其中的概念。
  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可穿插一些有趣的故事,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地球在宇宙中一课时,学生常常对宇宙的概念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可通过一些趣味故事,如孙悟空能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那么他翻多少个筋斗才能到天边呢?很显然,他翻多少跟头也到不了天边,这样,学生就很形象的理解了“无限大”的概念。总之,增强中学地理教学有效性已经成为中学教育的一大任务,也是应对高考的必要途径和过程。所以,中学地理教师要加强教学革新,不仅要让学生充分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和综合发展。
其他文献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師的工作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是启迪灵魂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是否快乐,是否有所收获,都是由我们教师来决定的,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融入课堂,快乐学习。“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
期刊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欲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学习欲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而教师要想达到这种境界,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就要解决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的问题。  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自己先吃透定义,删繁就简,用准确、易于理解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是语文素质的综合表现,是衡量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农村初中由于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原因,作文教学水平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怕改作文,作文教学低效,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水平低下。这种现象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村语文教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农村初中生的作文写出新意,写出特色,以提高农村初中生的作文水平和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质量,是摆在广大农村语文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于是,原本“安静”的课堂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教师们广泛采用。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也动了起来。可稍作注意,我们就会发现,课堂中相当一部分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合作学习的效率较低。例如,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进行两三分
期刊
当我们引领学生徜徉在语文的天地里,遨游于精品阅读的海洋中,我们的口语表达都必须吐字清晰不罗嗦,有轻重有徐疾,只有这样才会有“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  一、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语言外在引力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一席话”固然有其内在的本质,但“一席话”外在的衣表——口齿清楚、抑扬顿挫也是必须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段名言:“在拟定教育性谈话的内容的时候,你时刻地不能忘
期刊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钱。"历史与政治、语文及地理联系密切,命题时充分利用 这种联系,将知识的触角延伸到相关学科和现实生活中去,以推动学生思维的迁移、融合和借鉴,加大知识贮量,使之为创造性思维服务。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
期刊
一、一桶水和一杯水  我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应当有一桶水,而我们的这桶水又有多长时间没有更新了呢?初中的语文教材基本篇目多年变换不多,自恃自己对教材的熟悉, 上《湖心亭看雪》时,当我示范背到“余挐(ráo)一小舟”时,一同学径直喊道:读挐(ná)。我赶紧翻书,本版课下注释已经改读ná,后悔不已。知识不断丰富更新 ,就需要我们及时的接纳新的东西。使得我们这”半亩方塘“真正的“天光云影共徘徊”。
期刊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而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并且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动画片,很少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造成用方块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
期刊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育革除陈弊。而群文阅读教学,是通过一组群文的学习,为学生营造生活化、原生态的阅读情境,提供更为丰富而多样的阅读资源,通过多篇有关联的文章的阅读,使学生掌握生活化阅读的基本方法,在探索性的阅读实践中,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
期刊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一切活动的源泉。没有兴趣的学习是被迫的,是低效的,还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现实情况是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究其原因可能很多,但我认为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笔者几点拙见,与大家共勉。  一、提高知识认同  学习兴趣的产生要和一定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首先要使学生明白什么是体育,体育锻炼对学生智力的开发以及心理作用的调节,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