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实际,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加大农村发展力度,为能更好更快的发展农业生产,保障提升农民经济收入,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重要任务。为了能更好的服务于“三农”,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应该从院校内部教学、技能培训,深入学习实践,运用到农业实际,加强对农民技能培训等几个方面看手努力。
关键词:结合实际;内部;实践;技能培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8-0081-01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再一度的锁定“三农”。党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是中央首次连续6年发布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可见农业农村作为国之根本的分量。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作为国家发展农村农业的着重点,应积极配合國家政策执行,全心全意地服务于“三农”。而对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应如何服务于“三农”,应该从加强内部发展,深入调查与实践,对农民培训职业技术、技能,从而真正用于农业农事这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内部发展
一所高职院校是经过师生的代代传承与创造积累起来的精神成果与物质的总和,而高职校园文化主要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要素构成。而一所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要想拥有强大的实力,就要加强其内部调整与建设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好专业建设。
首先,增强师资力量,提高专业教师专业技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就是培养为“三农”服务的第一线高技能人才,要培养一流的学生,必须要有一流的教师,一流的培训人员。一流的教师除理论知识扎实之外,一定要有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专业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迅速提高,不仅是深化教学改革,培养一流人才的需要,也是营造正确的校园舆论环境和良好的实践氛围的需要。
其次。除了有强大的师资力量,还要有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具有强硬专业技能的学生。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今后都将会是进入农业生产中成为专业的技术人员,他们将带领农民群众发展农业,增加收入。只有他们能有过硬的技能本领,吃苦耐劳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这样他们才能使我们的农业有更好的发展,然而,这些技能和素质都需要在学校里学习和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有职责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二、深入调查与实践
总结经验,深入调查,了解各方面科研成果。进入到农村各地去调查各种农产业的生产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吸收成功的经验,结合实地有利条件加以发展农产业,促进粮食产量的增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拥有好的科学技术,空口而说是没有效果的,必须投入到农产农业上去,进行实地操作生产。
三、进入农村,加强培训,用于农业
进入农村发展农业,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最终目标,“学有所成,用于农事,发展农业高于一切。”是每个学员的奋斗点。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人员进入农村发展农业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加强农民科学技术素质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能力,以适应新时期农业战略转型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已经进入战略转型期,主要包括技术基础转型、产业结构转型、产业组织转型和农业发展观念转型等。要实施、实现农业的战略转型。关键依赖于科技和教育,而农民又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只有加强农民的职业技术教育,才能提高他们的科技意识和技术能力,以适应我国农业战略转型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要加大对农民科学技术素质教育培训的力度,把对农民科技素质的教育培训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
(二)加强农民的实用技术、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的实用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农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需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与战略整体性调整的形势与要求,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正面临进一步的调整与优化的任务,即加快农村第三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步伐,拓宽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乡镇企业的技术含量、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调整农产品结构,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这些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广大农民是否具备一定的实用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加强农民的实用技术、技能的培训,才能提高农民的实用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农业、农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需要。
(三)加强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技术和能力。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否顺利转移又取决于农民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而农民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职业技术教育才能实现。从目前来看,农民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培训光靠劳动部门的培训中心、农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来承担是不够的。
总之,服务于“三农”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要提高对服务“三农”意义的认识,认清服务“三农”的发展道路,端正服务思想,积极为“三农”服务。在今后漫长的岁月中,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服务于“三农”的任务是艰巨的,光荣的,理应树立起坚定的信念、打不倒的信心,具有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三农”事业奉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黄祜,高职院校服务“三农”中应当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2]欧阳群宏,农业高职院棱建设应突出“农”字特色.
[3]周盈,公共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4]李永宝,申论[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9.
关键词:结合实际;内部;实践;技能培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8-0081-01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再一度的锁定“三农”。党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是中央首次连续6年发布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可见农业农村作为国之根本的分量。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作为国家发展农村农业的着重点,应积极配合國家政策执行,全心全意地服务于“三农”。而对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应如何服务于“三农”,应该从加强内部发展,深入调查与实践,对农民培训职业技术、技能,从而真正用于农业农事这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内部发展
一所高职院校是经过师生的代代传承与创造积累起来的精神成果与物质的总和,而高职校园文化主要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要素构成。而一所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要想拥有强大的实力,就要加强其内部调整与建设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好专业建设。
首先,增强师资力量,提高专业教师专业技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就是培养为“三农”服务的第一线高技能人才,要培养一流的学生,必须要有一流的教师,一流的培训人员。一流的教师除理论知识扎实之外,一定要有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专业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迅速提高,不仅是深化教学改革,培养一流人才的需要,也是营造正确的校园舆论环境和良好的实践氛围的需要。
其次。除了有强大的师资力量,还要有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具有强硬专业技能的学生。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今后都将会是进入农业生产中成为专业的技术人员,他们将带领农民群众发展农业,增加收入。只有他们能有过硬的技能本领,吃苦耐劳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这样他们才能使我们的农业有更好的发展,然而,这些技能和素质都需要在学校里学习和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有职责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二、深入调查与实践
总结经验,深入调查,了解各方面科研成果。进入到农村各地去调查各种农产业的生产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吸收成功的经验,结合实地有利条件加以发展农产业,促进粮食产量的增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拥有好的科学技术,空口而说是没有效果的,必须投入到农产农业上去,进行实地操作生产。
三、进入农村,加强培训,用于农业
进入农村发展农业,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最终目标,“学有所成,用于农事,发展农业高于一切。”是每个学员的奋斗点。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人员进入农村发展农业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加强农民科学技术素质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能力,以适应新时期农业战略转型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已经进入战略转型期,主要包括技术基础转型、产业结构转型、产业组织转型和农业发展观念转型等。要实施、实现农业的战略转型。关键依赖于科技和教育,而农民又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只有加强农民的职业技术教育,才能提高他们的科技意识和技术能力,以适应我国农业战略转型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要加大对农民科学技术素质教育培训的力度,把对农民科技素质的教育培训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
(二)加强农民的实用技术、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的实用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农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需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与战略整体性调整的形势与要求,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正面临进一步的调整与优化的任务,即加快农村第三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步伐,拓宽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乡镇企业的技术含量、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调整农产品结构,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这些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广大农民是否具备一定的实用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加强农民的实用技术、技能的培训,才能提高农民的实用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农业、农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需要。
(三)加强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技术和能力。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否顺利转移又取决于农民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而农民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职业技术教育才能实现。从目前来看,农民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培训光靠劳动部门的培训中心、农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来承担是不够的。
总之,服务于“三农”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要提高对服务“三农”意义的认识,认清服务“三农”的发展道路,端正服务思想,积极为“三农”服务。在今后漫长的岁月中,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服务于“三农”的任务是艰巨的,光荣的,理应树立起坚定的信念、打不倒的信心,具有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三农”事业奉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黄祜,高职院校服务“三农”中应当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2]欧阳群宏,农业高职院棱建设应突出“农”字特色.
[3]周盈,公共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4]李永宝,申论[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