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是国企的内涵。建设和谐国有企业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和谐国有企业。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条件下人们对和谐企业的要求会有所不同,而对国有企业因其特殊的性质和身份,以及其身负的社会责任,和谐国有企业更是有不同的内涵。总的来说和谐国有企业内涵包括内部和谐和外部和谐。
所谓内部和谐是指和谐的同事关系、和谐的党群关系、和谐的干群关系,以及团结的决策层。而外部和谐是指和谐的企业与企业关系、和谐的企业与社会关系、和谐的企业与政府关系,以及和谐的企业与环境关系。内部和谐和外部和谐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内部和谐是基础,外部和谐是内部和谐的自然延伸,没有内部和谐,外部和谐就无从谈起,没有外部和谐,内部和谐就会残缺不全,也不会长久,只有做到内部和谐和外部和谐的有机统一,企业才会得到长足发展。
构建和谐国企的基础
1、建设和谐企业,经济发展是前提。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做保障,和谐企业建设是无米之炊、无本之木。在建设和谐企业过程中,如果连生存也难以为继,何谈所谓和谐,所以企业发展首先要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职工的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在企业发展的同时还要想到回馈社会,尽到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同时兼顾企业的内部和谐和外部和谐。
2、建设和谐企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是关键。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和谐企业的根本指针,建设和谐企业的过程就是要不断深化理解、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国有企业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运行质量,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用建设和谐企业的新成果和新经验不断丰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3、建设和谐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重要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说是民主法治社会,同样对国有企业而言,和谐企业本质上说是民主法治企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企业对外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对内要建立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治理结构。和谐企业要求企业依照既定的规则有序运行,反对企业的无序化与无序状态,依照制定规划来治理企业,变人治为法治,员工就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企业就有和谐的基础。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仅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制度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和谐企业的基础,建设和谐企业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
4、建设和谐企业,担负起社会责任是重要的检验标准。企业的社会责任可分为经济责任、文化责任、教育责任、环境责任等几方面,这就意味着企业除了要为社会创造丰富多彩的物质财富外,还要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为推动社会文化进步、优化环境作出贡献。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分子,特别是国有企业,一定要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要反哺社会,带动社会一同前进,企业要按中央要求,在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上作表率。从这个意义上讲,有社会责任感、敢于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尽到社会义务,既是和谐社会对国有企业的客观要求,也是检验企业和谐的重要标准。
构建和谐国企的途径
从本质上讲,和谐社会是不断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是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成果,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坚持以人为本,让全体企业员工和社会共享公司发展的成果,才是构建和谐国企的根本途径,同时着重做好三个关系的协调。企业的发展,必须科学地整合各种资源,当竞争无处不在,员工更加期盼有一个温馨的和谐企业。无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以人为本”,还是企业文化推崇的“人性化”管理、“情感式”管理和“人际关系”的管理,都要求以诚信为原则,妥善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通过互相尊重,换位理解,使上下级关系更加融洽,在和谐企业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通过相互学习、互相帮助,不断强化团队精神,促进员工把管理规范从“束缚”变为自然,从“他律”变为“自律”的一种养成教育,保证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和劳动纪律的有效落实。三是企业及员工与社会和服务对象的关系,加强企业对社会和环境必须承担责任和义务的教育,使企业得到社会的尊重,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信誉。
所谓内部和谐是指和谐的同事关系、和谐的党群关系、和谐的干群关系,以及团结的决策层。而外部和谐是指和谐的企业与企业关系、和谐的企业与社会关系、和谐的企业与政府关系,以及和谐的企业与环境关系。内部和谐和外部和谐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内部和谐是基础,外部和谐是内部和谐的自然延伸,没有内部和谐,外部和谐就无从谈起,没有外部和谐,内部和谐就会残缺不全,也不会长久,只有做到内部和谐和外部和谐的有机统一,企业才会得到长足发展。
构建和谐国企的基础
1、建设和谐企业,经济发展是前提。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做保障,和谐企业建设是无米之炊、无本之木。在建设和谐企业过程中,如果连生存也难以为继,何谈所谓和谐,所以企业发展首先要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职工的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在企业发展的同时还要想到回馈社会,尽到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同时兼顾企业的内部和谐和外部和谐。
2、建设和谐企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是关键。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和谐企业的根本指针,建设和谐企业的过程就是要不断深化理解、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国有企业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运行质量,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用建设和谐企业的新成果和新经验不断丰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3、建设和谐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重要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说是民主法治社会,同样对国有企业而言,和谐企业本质上说是民主法治企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企业对外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对内要建立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治理结构。和谐企业要求企业依照既定的规则有序运行,反对企业的无序化与无序状态,依照制定规划来治理企业,变人治为法治,员工就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企业就有和谐的基础。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仅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制度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和谐企业的基础,建设和谐企业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
4、建设和谐企业,担负起社会责任是重要的检验标准。企业的社会责任可分为经济责任、文化责任、教育责任、环境责任等几方面,这就意味着企业除了要为社会创造丰富多彩的物质财富外,还要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为推动社会文化进步、优化环境作出贡献。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分子,特别是国有企业,一定要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要反哺社会,带动社会一同前进,企业要按中央要求,在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上作表率。从这个意义上讲,有社会责任感、敢于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尽到社会义务,既是和谐社会对国有企业的客观要求,也是检验企业和谐的重要标准。
构建和谐国企的途径
从本质上讲,和谐社会是不断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是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成果,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坚持以人为本,让全体企业员工和社会共享公司发展的成果,才是构建和谐国企的根本途径,同时着重做好三个关系的协调。企业的发展,必须科学地整合各种资源,当竞争无处不在,员工更加期盼有一个温馨的和谐企业。无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以人为本”,还是企业文化推崇的“人性化”管理、“情感式”管理和“人际关系”的管理,都要求以诚信为原则,妥善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通过互相尊重,换位理解,使上下级关系更加融洽,在和谐企业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通过相互学习、互相帮助,不断强化团队精神,促进员工把管理规范从“束缚”变为自然,从“他律”变为“自律”的一种养成教育,保证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和劳动纪律的有效落实。三是企业及员工与社会和服务对象的关系,加强企业对社会和环境必须承担责任和义务的教育,使企业得到社会的尊重,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