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富人为何乐善好施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富人为何乐善好施?总体而言,这里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无私的因素,也有自私的动机,体现着人性的两面性。
  首先是植根于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原因。一方面,在美国,私人开展公益活动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保障,慈善行为的自由是个人自由的表现方式之一。美国人没有指望政府提供所有公共服务的习惯,而是喜欢发挥社会企业家的自主精神,以创新和实践的精神来解决社会问题,民间行为是公益慈善活动的主力。卡内基的名言“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深入人心。根据卡内基的观点,成功的企业家应该在有生之年捐献出财富,将企业家的精神和能力用于社会事业中去,回报社会曾经给予他们圆了“美国梦”的机遇。另一方面,以基督教为主导的宗教信仰可能使得美国人比较容易看轻现世的身外之物。信徒要为自身的蒙恩得救负责,同时也肩负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除基督教之外,在美国盛行的其他宗教——天主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等也都强调慈善施舍,有的教派的传统习俗还指明要求将个人收入的一定比例(如l/10]捐给教会。据统计,2007年,给教会的善款占到美国私人捐助总额的33%。
  其次是政策和制度上的原因。一方面,政府政策鼓励私人捐助。慈善捐款可以免税,这笔钱如果不捐掉,富人也必须缴纳大笔的税金,过世后,子孙后代还须缴纳大量的遗产税。缴税是强制性地承担公民义务,而捐赠则是自愿性地服务社会,其意义就很不一样。另一方面,非营利部门的运作比较成熟完善,法制环境和诚信文化普遍存在,人们可以放心地捐钱。社会对慈善抱有合理的期待,同时也理性地对待慈善的结果。民间主导和民间与政府的监管相结合,形成比较明确的公益慈善制度。从机构内部来讲,非营利机构是私人机构,跟商业公司一样按市场原则和法律规定运作,自负“盈亏”,在捐赠者中建立信誉是机构的安身立命之本,它们具有自我治理、自我监督的机制。从外部监管来讲,政府对非营利部门的优税制度不仅鼓励人们捐款,同时也建立了政府监管非营利部门和捐赠者的机制,要享受免税的待遇,双方都得在慈善资金上接受国税局的监督。一旦有人以慈善之名行骗,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此外,有不少民间的行业组织对非营利部门起到了第三方的协作和监督作用,例如基金会中心和独立部门中心等机构的存在提升了非营利部门对社会的透明度和问责性。这样的制度设计能够确立“善款必能善用”的公信,为希望参与慈善捐助的人提供了基本的信心和行动指南。
  最后是个人利益动机上的因素。慈善行为可以得到财富所买不到的东西。一方面,乐善好施是社会看重的品质,富人通过公益活动改变贪婪牟取商业利润的形象,可以扬名甚至名传千古,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例如,对于洛克菲勒来说,他建立基金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向世人显示,资本主义商业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穷人和弱势群体也能在这个制度下与富人共存共生。公益活动还能让富人进入上流精英社会,建立人际网络,积累社会资本,反过来有利于他们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基金会能将财富转化为权力,将个人的想法变为公共的议程。在美国的政体中,民间组织是平行于政府的权力机制,是多元政治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它给予人们参与政治、影响决策的机会。有钱并不意味着具有政治权力,但是富人却可以通过创办和支持非营利机构来表达他们的观点,推动他们的社会和政治目标得以实现。
  基金会是美国富人参与公益事业的重要载体。不管富人捐助的具体动机如何复杂,基金会将他们的慈善行为制度化了,它通过现代企业的运作和管理方式,系统性地、有理念地对财富和权力进行再分配,为非营利部门注入了无穷的活力。这也是现代公益慈善事业和传统慈善活动的基本区别之一。
  (本文摘自《第三力量——美国非营利机构与民间外交》)
  
  《第三力量——美国非营利机构与民间外交》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年4月版
其他文献
综上所述,今日中国在地缘政治、地缘经济上的全球定位可以说是“非东、非西、非南、非北”;换一个角度,又可以说是“亦东、亦西、亦南、亦北”。如此看来,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中间国家”、“中央之国”。根据这样一种全球定位来设想中国的地缘战略,可以形成一些基本思路。  本文中的“地缘战略”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是指基于本国地理因素、地缘政治地位和地缘经济地位的国家对外战略。虽然一个国家的地理因素是相对稳定的,
翻看泰国驻香港领事馆赠送的日历手册,内有多幅泰王室成员及反映该国风土人情的照片,感到很熟悉,也很亲切。中泰交往中的一些片段又重新在脑际中闪现。  没有风雨只有情  中泰两国1975年建交。近四十年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互利合作全方位推进,高层交往频繁。包括邓小平在内的中国几代领导人都访问过泰国。泰王室成员每年都应邀访华。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泰国历届政府总理——无论任职时间长短,均悉数到访过中国。
“德国制造”之所以能够享誉世界,主要应归功于它所拥有的一套完善合理的基础教育体系、职业培训系统以及能够有效激发青少年探索与创新精神的机制。  一百多年来,“德国制造”一直是国际市场上高品质的代名词。从德国的染料、拜耳药品、蔡斯光学仪器到西门子电器、奔驰和宝马轿车,等等,德国的品牌家喻户晓、誉满全球。能在质与量上与之比肩的工业强国少之又少。正因为德国产品质量好、信誉高,所以德国才能长期稳居世界出口冠
8月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了由环境保护署提出的新清洁能源方案,计划通过限制发电厂的碳排放量,大力推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将美国温室气体排放在未来15年减少三分之一。这是美国首次对发电厂碳排放设立国家标准,被视为是美国“史上最强的”重大减排举措。  按照这一方案,到2030年,美国发电厂的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减少32%,比之前的碳排放标准提高了9%。美国计划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的投资,让可再生能源发
朝核危机爆发十几年来,朝鲜进行过核爆、各类弹道导弹、潜射导弹等试验,屡屡“违规”,“尺度”越来越大。这些举动在改变和侵蚀着朝核问题的性质和发展走向,而时间的积累也使一些恶性效应益发显现、集中爆发。  “破罐子破摔”效应。9月9日,朝鲜在本国国庆日当天进行第五次核试。人们猜测,10月10日劳动党建党纪念日之际,朝鲜可能再次核试,或至少会有一次弹道导弹或其他种类的导弹试验。朝鲜核导试验的动机有三。第一
“北极曾是和平的净土,但现在正在演变成一片热土!”5月底奥地利《新闻报》的这番感慨,正是针对北约与俄罗斯几乎同时在北极地区举行大型军事演习有感而发。  这次竞相“展示肌肉”的“始作俑者”是北约。从5月25日到6月4日,“2015北极挑战”空军演习在瑞典、芬兰和挪威北部的北极地区进行,瑞典媒体称之为“可能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空中军事演习之一”——近4000名士兵,包括F-16、F-18等115架先进
3月24日,欧洲航空迎来“黑色的一天”。德国之翼航空公司4U9525号航班在法国南部阿尔卑斯山上坠毁,机上150名人员全部遇难。  德国之翼航空公司是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全资控股子公司,自成立以来没有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000年以来欧洲空难大事记”,如果不算去年7月马航MH17航班在乌克兰东部坠毁事件,最近的一次就是2009年6月轰动世界的法航A330客机坠毁在大西洋。  作为
俄罗斯黑社会为何如此猖獗?中俄为何能够顺利解决边界问题?哪些因素影响中亚国家的政治转型?加入欧盟是解决中东欧问题的灵丹妙药吗?……  《苏东剧变之后——对119个问题的思考(上、中、下)》  陆南泉 左凤荣 潘德礼 孔田平主编  新华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  原苏联东欧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剧变后,又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这些国家的转型进程、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又是怎样?很多人希望
据外媒报道,英国国王理查德三世的遗骸将于3月26日下葬,此时距离其去世已经过去了500多年。  据悉,理查德三世1485年在一场战役中受伤身亡,享年32岁。500多年来,他的尸身埋藏点一直是一个历史谜团。2012年,工人在英格兰中部莱斯特市一座停车场地下发现一具人类骨骼。被发现的时候这些骨骼在一处狭小的空间里,没有任何私人物品和装饰,由此可推断出当时士兵们因畏惧敌人而将理查德三世匆匆埋掉。考古人员
国人对美国的看法,有时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略显偏激,“万恶的美国”与“万善的美国”的言论都时常会出现在我们的身边。笔者恰好拥有在美国生活一年的机会,虽然无力去评价美国的方方面面,但作为一个关注能源安全问题的人,笔者仅仅只能就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奉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原则,多留意细节,多探求真相。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不久,一位美国学者就曾经感慨,“美国全赖上帝庇护,资源丰富却又地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