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16日,艾瑞咨询发布了2015Q2第三方支付市场核心数据。数据显示,2015Q2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28136.5亿元,同比增长52.9%,环比增长15.7%。其中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了22966亿元,环比增长了14.7%,对比2014Q2增长了66.0%。从数据显示,2015Q2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的迅猛增势渐趋平缓,增长第一来自年初红包等支付用户爆发所带来的用户量的成长和使用黏性的提升,第二来自移动端App商业模式的成熟带来的支付全面爆发,第三是线下支付场景的逐步扩张。目前,移动支付已经形成用户黏性,并且在某些线下场景和发红包等场景的带动下已经显现出用户长尾化趋势。
在移动支付迅速普及的背后,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大服务产品的你争我夺。根据速途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三季度第三方支付交易量是一季度三倍,而且首次实现比重超越互联网支付。其中,支付宝以61.9%的比例占据大部分支付市场,遥遥领先于其他平台。腾讯财付通市场份额仅次于支付宝,排在第二位,占比14.5%,银联在线占比9.2%,排在第三位,百度钱包的市场份额增幅较大,占比为2.3%。
移动支付场景已成熟
支付是打通线上线下服务的关键节点之一,巨头们的争夺早已不止局限在线上和APP,更多的精力已经延伸到线下,以及促进线上线下的互动,大力丰富移动支付的线下应用场景。在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下,移动支付应用正在快速兴起,并且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似乎就在不知不觉间,身边能够使用移动支付的场所越来越多,超市、商场、便利店、药店、餐馆等都可以使用手机支付,付款找零以及装着现金和银行卡的钱包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负担。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典型应用,移动支付还将在产业链各方的推进下深入发展,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将极大丰富。毫无疑问,消费服务场景的极大丰富已经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强有力引擎,移动支付的战争已经逐渐转化为场景争夺的竞争。支付入口、支付场景和支付服务已经成为影响移动支付成败的三个关键因素。在最近几年的跑马圈地中,移动支付入口之争已经告一段落,在没有强有力的新进入者的情况下,国内移动支付市场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在第三方支付领域,支付宝和财付通(包括微信支付)占据市场前两位的优势地位,已经基本无可动摇。
各方力量瓜分市场
2015年年初,微信支付依靠抢红包迅速上位,“支付 社交”模式引燃了移动支付的年度发展潮流,一夜之间绑定了上亿张银行卡,并借此趁势打通线下商户,多数便利店、餐厅、休闲娱乐场所等接入微信扫码支付并提供折扣,一夜之间直接追上耕耘数年的支付宝。微信公号、APP也开始大量接入微信支付,微信支付的活跃用户数已超过1亿,同时,微信也接入货币基金、定期理财、保险理财和指数基金等多种金融产品,截止到10月1日,腾讯理财通的用户突破2000万,资金规模超过千亿。支付宝方面则通过扩张现有服务的版图包抄微信支付。“蚂蚁花呗”利用大数据为用户提供信用消费服务,打通了淘宝的购物分期;支付宝招财宝交易规模超千亿,正布局金融资产的整体交易平台;支付宝的9.0版加入了社交,希望发挥“微信 大众点评”的功效,将社交与电影、生活服务、O2O结合起来。不过,支付宝加入的各项社交功能一直被用户和业界所诟病,能否借此打击微信支付还是个疑问。
除了支付宝和微信两大巨头,其它第三方支付则更多地切入了垂直行业。例如易宝支付就从行业着手,进入了游戏、O2O、生鲜电商等各个垂直细分行业,2015年更是为航空、教育行政、数娱等多个行业提供了支付解决方案。此外易宝还成立了征信公司,利用大数据资源以及领先的数据分析能力,提供信用数据服务。
在移动支付迅速普及的背后,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大服务产品的你争我夺。根据速途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三季度第三方支付交易量是一季度三倍,而且首次实现比重超越互联网支付。其中,支付宝以61.9%的比例占据大部分支付市场,遥遥领先于其他平台。腾讯财付通市场份额仅次于支付宝,排在第二位,占比14.5%,银联在线占比9.2%,排在第三位,百度钱包的市场份额增幅较大,占比为2.3%。
移动支付场景已成熟
支付是打通线上线下服务的关键节点之一,巨头们的争夺早已不止局限在线上和APP,更多的精力已经延伸到线下,以及促进线上线下的互动,大力丰富移动支付的线下应用场景。在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下,移动支付应用正在快速兴起,并且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似乎就在不知不觉间,身边能够使用移动支付的场所越来越多,超市、商场、便利店、药店、餐馆等都可以使用手机支付,付款找零以及装着现金和银行卡的钱包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负担。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典型应用,移动支付还将在产业链各方的推进下深入发展,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将极大丰富。毫无疑问,消费服务场景的极大丰富已经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强有力引擎,移动支付的战争已经逐渐转化为场景争夺的竞争。支付入口、支付场景和支付服务已经成为影响移动支付成败的三个关键因素。在最近几年的跑马圈地中,移动支付入口之争已经告一段落,在没有强有力的新进入者的情况下,国内移动支付市场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在第三方支付领域,支付宝和财付通(包括微信支付)占据市场前两位的优势地位,已经基本无可动摇。
各方力量瓜分市场
2015年年初,微信支付依靠抢红包迅速上位,“支付 社交”模式引燃了移动支付的年度发展潮流,一夜之间绑定了上亿张银行卡,并借此趁势打通线下商户,多数便利店、餐厅、休闲娱乐场所等接入微信扫码支付并提供折扣,一夜之间直接追上耕耘数年的支付宝。微信公号、APP也开始大量接入微信支付,微信支付的活跃用户数已超过1亿,同时,微信也接入货币基金、定期理财、保险理财和指数基金等多种金融产品,截止到10月1日,腾讯理财通的用户突破2000万,资金规模超过千亿。支付宝方面则通过扩张现有服务的版图包抄微信支付。“蚂蚁花呗”利用大数据为用户提供信用消费服务,打通了淘宝的购物分期;支付宝招财宝交易规模超千亿,正布局金融资产的整体交易平台;支付宝的9.0版加入了社交,希望发挥“微信 大众点评”的功效,将社交与电影、生活服务、O2O结合起来。不过,支付宝加入的各项社交功能一直被用户和业界所诟病,能否借此打击微信支付还是个疑问。
除了支付宝和微信两大巨头,其它第三方支付则更多地切入了垂直行业。例如易宝支付就从行业着手,进入了游戏、O2O、生鲜电商等各个垂直细分行业,2015年更是为航空、教育行政、数娱等多个行业提供了支付解决方案。此外易宝还成立了征信公司,利用大数据资源以及领先的数据分析能力,提供信用数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