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建“文化地标”,实质是在破坏文化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cent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防范文化地标成为权力美学的产物,
  重点当然还是要放在对权力滥用的警惕和遏制上。
  “圣像高57.3米、重1200吨,仅青龙偃月刀便有136吨重,无论是在圣像底下仰视还是在护城河边平视,都能感受到它的威武大气。”这是公众号“荆州古城”对关公义园内关公雕像的描述。据报道,这是目前全球体量最大的青铜雕像,耗资15亿元建造。“关羽大意失荆州”是我们熟知的历史典故。荆州本想借关公雕像所在的关公义园,打好“关公文化”牌,唱响文化旅游,然而这座占地面积228亩,对外宣称“荆州旅游新地标”的关公义园,自开园4年来一直慘淡经营,游客和市民对“威武大气”的巨型雕像并不买账,且关公雕像基座正在沉降。更有报道指出,关公雕像从一开始就是违建。重金打造这样一个文化地标竟落到这步田地,让人唏嘘。
  与荆州关公雕像相比,贵州省独山县水司楼的气魄更为宏伟,总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楼高99.9米,进深240米,共24层的大型全木质框架榫卯结构建筑,被称为“天下第一水司楼”。该项目对外宣称,建成后有望申报三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最高琉璃陶建筑;世界最高水族、布依族、苗族民族元素建筑;世界最大牌楼……水司楼于2016年9月开工兴建,已经花费了近2亿元。独山县2020年3月才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每年财政收入不足10亿元,只为盖一栋楼就花掉全年财政收入的1/4,委实令人瞠目。
  近日,住建部对两地滥建“文化地标”典型案例进行了通报曝光,不给“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留面子,引发舆论广泛关注。随着项目整改的推进,如此大的工程也许不能简单地一拆了之,更不能以一句简单的“交了学费”敷衍过去。关公义园“违规上马”背后程序和规则的失守,水司楼沦为烂尾楼劳民伤财中的任性与随意,这多少资源被白白消耗的背后,必须找到症结。这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一些地方热衷建造“文化地标”,二是对不顾实际的滥建行为,到底有没有制衡的力量?
  文化地标是城市精神的载体,同时又参与着城市文化的塑造。一个有历史积淀的城市,总有几处能代表自己文化的建筑,提到某个地标就会想到某个城市,就像故宫之于北京,中山陵之于南京,杜甫草堂之于成都,雷峰塔之于杭州。文化地标,要么含有历史的韵味,要么具备文化的意义,而且总是与它所在的城市和谐相融。然而,当下一些地方建设文化地标却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力求奢华,为此不顾财力甚至也不怕违规,殊不知类似头衔与历史和文化风马牛不相及,又如何有希望成为新的文化地标?
  不追求历史的韵味,不注意文化的意义,一味在外观的高大上努力,只会使得一些地方竭尽财力打造的所谓文化地标极尽奢华。住建部通报指出,巨型关公雕像破坏了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水司楼则破坏了自然景观风貌。显而易见,这样的建筑和它所在城市实际是一种冲突的关系。它们不但不是文化地标,而且根本上是在破坏文化。
  多年来,地标情结在许多地方的主政者那里都很盛行,有历史遗存之地自然不会放过那些历史遗存,用地标呈现当地历史文化之美;一些无历史遗存的地方则会生搬硬套、无中生有,比如某地曾推出号称“中国最高的玛丽莲·梦露”大型雕塑,后迫于舆论压力拆除。某地修建了一个高150多米、造价超1亿元的“生命之环”,至今孤零零的别无他用。就在最近的10月19日,“曾经是贵州贫困县的剑河县打造世界上最大的苗族女神像仰阿莎,总高达到88米,耗资8600万元”,也引发外界质疑。
  ●媒体评点:为官一方,真正的政绩并不在于造大楼、造巨像等面子工程,而是真正想百姓之所想,造福当地。一味贪大冒进、抢风头比阔气,像巨无霸的关公,不仅拉低了荆襄九郡百姓的审美水准,而且对当地民生有损无益。关公文武兼资、爱护百姓、忠义双全,被世界各地的华人敬仰,这才是荆州真正应该守住的文化底蕴。“关公”“水司楼”被点名,其他历史名城也应该举一反三,别再建这种大而无当的所谓文化地标了。(张丽《北京晚报》)
  ◎话题拓展:杜绝“文化地标”类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强化权力约束和监督;历史与文化;警醒与反思…
  (资料来源:《南方都市报 · 南都评论》《北京青年报》《光明日报》《新京报》等)
其他文献
习近平2021年新年贺词  大家好!  2021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我在北京向大家致以新年的美好祝福!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有逆行出征的豪迈,有顽强不屈的坚守,有患难与共的担当,有英勇无畏的牺牲,有守望相助的感动。从白衣天使到人民子弟兵,从科研人员到社区工作者,从志愿
单元小练习(第一册第六、七单元)
【2020年高考作文备考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1: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开启了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时代。按照总体部署,继上海之后,北京等45座城市也将跟进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材料2:近日,在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园里有一个特殊的排行榜,根据学生每天垃圾分类的情况进行积分排名。表面上看,这种做法好像与学生学习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对学生习
高考作文到底在考什么?细数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主题,方向非常清晰:定位时代情怀,展示国家气象,剖析自我成长,体现为国选才的宗旨。  一、命题思维  1.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大旗,要求考生解读时代精神气象。  2020年高考作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12个词语高频率出现。全国Ⅰ卷材料中三个人物的特点蕴含着和谐、爱国、敬业。全国Ⅱ卷“青年与世界”材料中蕴含着:爱国、和谐、平等、友善。全国新高考Ⅰ卷“
什么是正确的追星方式?什么时候,胡歌能变成“胡歌们”?  2019年11月6日晚,胡歌粉丝后援会@古月哥欠观影团发文表示,将退还粉丝们为宣传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募集的84.85万人民币捐款,因为这样的行为违背了胡歌强调理智追星的初衷。随后,胡歌本人发文回应称,自己“对粉丝应援的态度一向是不认同、不支持的”。胡歌写道,“这部电影对他很重要,但自己有着对演员职业的敬畏,更有着对电影艺术的尊重,不希望
住在热带或寒带的人,应该经常抱怨他们的气候吧?其实未必,倒是住在温带的人最容易对气候表示不满,他们在夏天想过冬天,到了冬天又宁可过夏天。  住在温带的人也许羡慕春去秋来的候鸟。但是据生物学家的研究,候鸟的身体里面有某种内分泌物刺激它们做长途的飞行;在飞行期间,它们的伤亡很大,然而欲罢不能,由此可见候鸟的生活未必快乐。  “这个世界可能是所有的世界中最好的一个。”对于经常抱怨气候的人来说,这话是错的
“我爱天空是因为它笨。”如果孤零  零的只有这一句话,或许,余味更长。  法籍罗马尼亚作家齐奥朗的三段话:  1.我既没有愁苦到足以成为诗人,也没有冷漠到像个哲学家,但我清醒到足以成為一个废物。  2.世界只是一个供我们练习悲伤的场所,无他。我们总要想点儿什么,所以把世界当成了沉思的对象。结果,思想从没错失过一次摧毁世界的机会。  3.蝴蝶的翅膀在山中轻轻颤动,在风的悲鸣渐渐止息之际,懊恼于它们噤
在美国耶鲁大学的入学典礼上,校长每年都要向全体师生特别介绍一个新生。有一年,校长隆重推出的是一个自称会做苹果饼的女学生。耶鲁不乏多才多艺之人,为何推荐一个仅仅擅长做苹果饼的学生?最后校长揭开了谜底:耶鲁大学每年的新生都要填写自己的特长,而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填写诸如运动、音乐、绘画等为特长,从来没有人填过自己擅长做苹果饼。因此,这个女学生便脱颖而出。  这真是一个聪明的学生。如果她在履历表上填上“擅长
《墨庄漫录》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修订《新唐书》,欧阳修专修“纪”“志”部分,“列传”部分是由尚书宋祁修的。在最后统一编校时,朝廷认为一本书出于两人之手,体例不能统一,就命令欧阳修仔细审阅列传部分,删改为统一的体例。欧阳修接受了命令,却并没有依照命令对宋祁所修的列传部分进行删改。他对别人解释说:“宋公是我的前辈,再说人们的见解多有不同,怎么都能跟自己想得一样呢?”《新唐书》修完之后,要完整地呈报
从“国产化”到“国产创”,比万米海底更妙不可言的,是“奋斗者”号的国产标签。  2020年11月28日,一阵汽笛声响,成功完成万米海试的“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胜利返航。  10月10日,“奋斗者”号赴马里亚纳海沟开展万米海试。马里亚纳海沟被称为“地球第四极”,其最深处约11000米,是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的区域之一。1个多月时间,“奋斗者”号累计完成13次下潜,其中8次突破万米,我国由此成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