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抓特点“乐”中写物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lon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话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练习4“说说写写”《可爱的动物》。写话要求:观察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说说它的样子,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段综合性学习中指出:要“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本次写话通过猜谜来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让学生认真观察,抓住动物的特点练习先说,在说的基础上进行写话,从而做到说写结合,以说促写。
  
  [教学目标]
  
  1.能按一定的顺序,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观察。
  2.让学生在有内容,有条理,有一定的想象进行说写小动物的同时,感受到动物的可爱,从而建立起爱护小动物,与动物友好相处的观念。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学生乐于书面表达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猜一个谜语:“两只耳朵四条腿,一条尾巴在后面,两只眼睛一张嘴”。(打一动物)
  (谜面一出有的学生猜是猪,有的学生猜是狮子,有的学生猜是老鼠。)
  2.教师把刚才的谜语具体化变成:“长长耳朵四条腿,短短尾巴在后边,红红眼睛三瓣嘴”。(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是兔子”)
  [设计意图:事物之间之所以存在差别,就是因为各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些特征是别的事物所不具备的。老师通过让同学们猜谜语,使他们发现了“秘密”,激发了他们观察的兴趣。]
  
  二、练说动物,巧编谜语
  1.整理课前自己观察的小动物资料,练习编谜语,进行说话前的准备。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1)不能先说出你观察的小动物的名字,等你说完后看同学们是否能猜出你观察的是什么动物。
  (2)说话时要注意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来说(可以按从头到尾或从上到下,也可以先整体后局部),要说出该动物的主要特点。
  (3)说话时声音要响亮,语言要流畅。
  2.在本组内找伙伴互说自己观察的小动物,大家互猜,说说你是怎么猜到的,他(她)说的小动物情况时抓住了动物哪些突出的特点。
  3.小组评选出代表在全班说,最后评出两名“谜语小能手”。
  [设计意图: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学生通过观察,从生活中汲取了写作素材,发现了平时不曾注意的东西。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了解了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懂得了抓住事物特点的必要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合作评改,说写互动
  1.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出的新要求再充实、补充所说的内容。要求:
  (1)你观察的动物有什么生活习性?
  (2)在按一定顺序、抓住动物特点观察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想象。
  (3)要表达出你的喜爱之情。
  2.请2—3名同学根据老师提出的新要求.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3.引导学生仔细听,并根据要求进行简评。
  4.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合作修改说话内容。
  5.老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动笔写,可以自己写,也可以自由组合、合作写,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也可以用图画表示,会查字典的同学也可以查查字典。(学生们自由组合写作)
  [设计意图: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由组合,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扩大伙伴的范围,从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不同的小组、不同的同学从不同的角度相互启发,亲密合作,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在合作中使自己获得的知识得到提炼、升华。]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同学们,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因为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才如此丰富多彩,因为有了它们,我们的世界才如此美丽可爱。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加入到爱护动物的行列中去,成为爱护动物的小使者!最后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组短片,一起来感受动物与人类友好相处的和谐与快乐!(播放短片)
  [设计意图:生活就是儿童的语文,是儿童生活体验的语文。通过观看一组小短片,学生感受到动物的可爱,使他们产生共鸣,从而激起他们爱护动物,与动物友好相处的强烈愿望。]
  
  [总评]
  
  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然后有所撰作。”新课程标准提出低年级写话要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的认识和感想。如何在说的基础上写,让学生“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呢?本教例中我的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1.创设说话情境。激发写话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小学低年级的说话写话教学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们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被动写”为“主动写”;变“害怕写”为“喜欢写”,使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
  2.采用多种形式。降低写话难度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生活经历、认识和经验的限制,不可能把心里想的、口里说的很好地用文字表达出来。由于学生会写的字不多,学生自由组合写话时,我让他们采用“拼音+汉字+图画”的方法,很受学生的欢迎。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会了如何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当他们看到自己口里说的、心里想的变成文字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那种成功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的。
  3.注重课外延伸。获取写作源泉
  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说的是语文学习有着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实践,有着丰富的资源可以利用。教学时,我通过播放动物与人友好相处的短片,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使他们懂得人只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感悟到生命的真谛,使写话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实现了与社会环境的沟通。
其他文献
【关键词】博士教师 中学任教 情况分析  20年前,博士毕业生开始进入中学,在当时属于新鲜事,有些人认为是“大材小用”。20年后,博士进入中学已是正常现象。有些区域,有些中学,博士数量很多,既有本土博士,又有海归博士,还有博士后。本文试就博士进入中学从教的情况,做简要分析,并提出建议。  一、博士學历教师分布情况  笔者对北京、上海、深圳、福州、济南、泰安、衡水七地部分中学进行了粗略调查,得到了一
争议由来已久  苏州市统考高二试卷阅读题,文学类阅读的选文是王亚的《清明》。有的学生可能是被题目难着了,“想知道原作者做题时是什么感受”,于是考后通过微博找原作者请教。作者王亚做了用自己文章命制的试题,对照答案,20分仅得6分,于是调侃道:“一切‘祸害’都非我的本意,向苏州全体高二学子致歉。”因为处在期末,多家媒体抓住这一敏感点对作家和命题单位采访,瞬间点燃语文测评话题。  各方声音归结起来有两大
“活动·探究”单元是统编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设计和编排体现了“课程即活动”“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洋溢着浓厚的课改气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黄厚江执教《黔之驴》令人耳目一新。究其实质,广而言之就是用语文的方式学习语文,小而言之就是用寓言的方式教学生学习寓言。黄厚江在江苏靖江“苏派语文研讨会”上执教过这篇课文,在江苏师范大学“国培班”上也执教过这篇课文,两个课例虽有差异,但是黄厚江追求的课堂教学理念是一致的。剖析黄厚江的这个课例,也许能给苦寻“语文味”的老师们一点启示。  一、何谓用寓言的方式  所谓用寓言的方式,就是把握寓言这种文体的
汉字自它出现之日起,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发展演变,包括字的新生和死亡、使用范围的调整、字形及其结构的变化、笔画的简省和增繁,等等。字的使用情况的变化和吐故纳新的变化,是为了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字形演变和笔画的简省与书写条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人类在使用语言与文字过程中力求经济省力的原则体现。  汉字既然是汉民族通用的记录语言的工具,其社会性就决定了要不断地对它进行规范和统一。自有了国家机器以后,
PISA(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是由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00年发起的关于学生参与现代社会必备知识与能力的检测项目,阅读素养的检测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PISA关于阅读素养检测的指标也在不断调整。2016年10月,相关组织发布了《PISA2018阅读素养框架(草案)》(以下简称《框架》),其中对
目前,北京、上海等六省市正在使用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教材,更多省份也将很快开始陆续使用。选择性必修是个什么概念?选择性必修与必修、选修是什么关系?选择性必修教材是依据什么编写的?如何理解选择性必修教材的结构与内容?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对选择性必修教材实施教学?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关注。本文以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为例谈一谈对以上问题的理解。  一、选择性必修的概念及其在课程结构中的地位  在我们一
文学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至关重要。随着多媒体的发展,以影视文学为主流的视觉文化日益冲击着文本文化,不可避免地也给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教学带来崭新思考。由张冲主编的《文本与视觉的互动:英美文学电影改编的理论与应用》一书,在文本与视觉交互的崭新视野下,从多个层面探讨了英美文学在新时代的传播与发展,这也为文学教学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思路与参考。  视觉文化与文本交互视
教育的基本问题年年相似年年同,但是,2011年仍有一些令人难忘的重大事件,刻画出强烈的年代特征。  一是“虎妈狼爸”的教育。美国华裔教授蔡美儿的一本《虎妈战歌》,使得“中国虎妈”风靡世界。而后,又有鼓吹“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的“中国狼爸”登场。其背后则是一个“如狼似虎”的教育环境:炽烈的择校竞争、沉重的学业负担。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商业鼓噪下,众多儿童被逼入“赢在起点,输在终点”的悲惨人生
●训练内容  习作要求是:“啊,我发现了……”你一定有过这样兴奋的时刻吧?这次习作,就请你把自己的“发现”写出来,让大家与你共享“发现”的快乐。所写的内容不限,可以写平时观察中的发现,可以写学习中的发现,也可以写实验、制作中的发现,只要是你自己的发现就行。写的时候,要注意把发现了什么以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题目可以用“我发现了”,也可以根据你所写的具体内容自己拟定题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