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fe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育人教育的作用之大由此可见。我在平时教学中充分挖掘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好素材,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在“读一读”中渗透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新课程实施以后,识字量明显增大,学生能够自主阅读一些文章。作为教师,我们不妨立足于课堂,把朗读教学作为渗透思想教育的场所,使他们在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同时把课堂中受到的审美熏陶带到平时的阅读中,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懂得真、善、美。
  如《鸟岛》一课,描写的风光虽然是千里之外的青海湖鸟岛,但学生读来感觉并不遥远,反而亲切自然。学生在饱览鸟岛风光的同时,通过朗读体会到了爱鸟、护鸟的重要性。当我问到“多么有趣的小鸟,多么可爱的鸟蛋,我们回去的时候,捉几只小鸟,拿几个鸟蛋留个纪念,好吗?”我的故意误导,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反对,激起了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二、在“说一说”中引导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特别注重说话的训练,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正确引导,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影响力会很大。
  如在学了《水乡歌》后,让学生也来夸夸自己的家乡,由于学生在课上欣赏了一段录像,普遍感到我们的家乡原来有那么美的景色、那么多的特产。我在小结时说:“我们的家乡如此美丽,如果你们能像你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样打扮我们的家乡,那将来这里一定会更美丽!”通过这次说话训练,我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对自己家乡感到很自豪。
  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课结束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此时此刻,你想对二小说些什么?”学生有的说:“王二小,你真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小英雄。”有的说:“王二小,我们会记住你的。”有的说:“王二小,没有你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说:“是呀,没有王二小,没有无数像王二小一样为革命流血牺牲的战士们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时光在匆匆地流逝,但人们对英雄的崇敬和怀念却是永恒的。”
  三、在“听一听”中感受
  语文教学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听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而且,听能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好习惯,能让学生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讲话。
  在学习《谁的本领大》这篇课文时,课文中的对话很生动,体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我事先把对话提了出来,让学生倾听风和太阳的对话,并让学生说说你听出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说了很多。“是的,我们不能太小看别人的能力,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正确地对待其他人,不能太自以为是了。”“太阳和风后来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短处,看到他人的长处,他们的进步可真大。”学生在倾听中学会了思考,在倾听中感受到了做人的真谛,在倾听中明白道理。
  四、在“写一写”中明理
  “三八”妇女节刚过不久,我们就学习了《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母亲关爱子女,子女感恩母亲”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本课围绕“游子吟”展开,生动地展现了孟郊远行,母亲为他操心、送行的情景。最后一段在前面感情积淀的基础上推出了诗句,使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了诗人对母亲的敬爱、怀念之情。这时,老师说:“其实,你们的妈妈也很了不起,想一想,你们的妈妈平时是怎么关心你、帮助你、教育你的,选一件你特别感动的,印象深刻的写下来吧。”学生交了写话本,妈妈关爱孩子的方式各种各样,都很生动感人,学生能联系生活经历体验,感受到慈母的满腔关爱。我花了两节课的时间逐一展示,孩子们很高兴。对自己的妈妈认识得更深了,也更有感情了。
  教育的任务不是单纯地传播现成的知识,而是注重人潜能的开掘,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教师应做到合理运用教材,充分发挥学科特点,使阅读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无声地深入学生的心田。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武进遥观中心小學)
其他文献
情境就是指学生学习的最佳学习环境,最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前就应该合理设计。活动是指在设置的情境中参与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努力解决问题,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情境体验式教学方式的运用,主要运用情境法、问题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初中政治教学中情境体验式教学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一、情境要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创新思维  (一)创設激思的问题情境  1.运用型问题情境  
在对新课程改革的领会与实践中,不能盲目片面地求新、求形式,而应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恰如其分地联系实际,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达到知识
一、存在的问题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中明确指出:“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基本形成多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农民比赛的故事:要求比赛的人们穿越一块玉米地,第一是要比谁穿越得快;第二是要比在穿越的过程中看最后谁掰的玉米多;在此过程当中,玉米叶子可能会刮伤皮肤,第三是要比在穿越过去后看谁身上的伤口少。从这个朴实的比赛中可以看到我们平常所说的速度、收益和安全。  其实速度、收益、安全也是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长度)——投入;收益可看做学习结果(收获)——产出;
古印度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句谚语深深地渗透了现代教育德育主体模式的理论:即培养学生最基本政治原则和行为准则,使他们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上形成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在这几年的班级管理和德育管理工作中,我真切地体会到了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性。我认为无论一个班级还是一所学校如果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不能形成优秀的集体;个人没有良好的学习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初三复习课该怎么上,是知识的再现还是知识的提升?是死扣习题的显性教学还是注重增加交际功能的隐形教学?是否还有更吸引学生眼球的上法?初三复习课枯燥乏味,再加上一轮复习就是按课时顺序进行重新复习,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高效率的复习课呢?  随着课改的推进,新的课程观念已渐渐融入教师的实际教学中,不少的课堂出现了师生互动、积极参与的可喜转变,但也有些英语课堂尤其是复习课上,学生以诸多不专注、疲劳困倦、思绪不稳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积极进行课程和教学改革,中等师范学校的教学改革也必须对此做出积极响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向主动的研究性学习方式转变
教学评价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展示自己的才华,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因此现代教育评价注重定性与定量、外部与内部、相对与绝对评价相结合。而传统智力理论(智商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而存在的一种能力,并以此作为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进而使学校教育主要以测验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为本位的学习,忽
高中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要求我们要钻研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得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搞好高中英语教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