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lalala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是培养高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文学科素养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那么,具体到高中阅读教学中怎样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有什么途径和办法呢?下面从教学《囚绿记》一课谈谈我的做法和心得。
  《囚绿记》是一篇写景状物散文,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最后一课,属略读课文。“单元提示”中就指出:学习此类文章要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心灵,体会美景,赏析语段,通过朗读提高鉴赏能力。
  基于以上考虑,我用三维目标来设计教学目标,通过“三维目标”来加强“对人的培养”,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教学过程按照高中语文“四学一体”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节由浅入深,采用生成课堂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欣赏这篇美文。教学过程依据散文的特点设计,指导学生如何读懂这篇散文。教学设计与教材后面的“表达交流”结合起来训练学生写的能力。每个教学环节都有教学侧重点,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有效落实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导入学习”,为“语文核心素养”达成作铺垫
  在“导入学习”环节,我通过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抛出问题,然后选择符合我教学目标的问题在本堂课中解决,于是我选择了学生提出的五个我预设的问题:1.绿友是一个什么样的绿友?2.囚绿之后为什么又放绿?3.为什么作者要写“卢沟桥事件”?4.作者和绿友发生了什么故事?5.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请学生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我顺势以解决学生这些问题的方式推动下面的教学活动,为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落实“语言建构”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是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更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自主学习”环节,我通过让学生找线索,在文中划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和作者的心情变化词,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4和问题5。为减轻老师的书写量,我还请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上台,边读相关的句子边写出作者的经历和情感变化词。
  本环节学生按照学案的路线图和老师的导学自主阅读相关内容,自学深思,圈点勾画,分析归纳,做好记录。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建构,培养学生圈、点、勾、画和表达能力。
  三、“合作学习”,综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紧接着进入“合作学习”环节,本环节落实本节课的重难点:理解绿的内涵和写作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三步推动知识能力的落实。
  第一步,合作共赏,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标志,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语言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這一步,抓描写句,体会品质。让学生以合作共赏的方式找出并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描写句,并根据句子和关键词,讨论“绿友”的性格特点。在问题情境中借助解决问题的实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二步,合作发现,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应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语言文字作品是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语文学习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
  这一步,借物抒情,感悟内涵。学生找出文中直接抒发情感、揭示“绿友”特质的句子并赏析。让学生理解“借物抒情”的手法,感悟句子内涵,并通过讨论让学生懂得怎样赏析美句。在阅读、体验和表达交流中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
  第三步,合作表演,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一步,展开想象,探究心理。为进一步探究作者的心理,我让学生分组表演“人、绿对对碰”,这种对话表演形式新颖活泼,既检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调动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效果明显。检验了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和思维能力。
  “合作学习”环节,是一节课的重点。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合作任务,按照小组起立讨论交流,互相学习,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学生按照既定的规则分组展示,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挑战、纠错、补充。展示结束后,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师生共同解决疑难。目的是检验全体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逐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合作学习是学习的深化,兼有“助弱”“补差”“解难”和“培优”等多重功效,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提高,能综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四、“巩固学习”,助力学生理解、传承民族文化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与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我们阅读教学的文本中就有着一些举重若轻的文字,有“一字立骨”之妙。
  “巩固学习”环节,我抛出:文中只是为了写“绿”吗?转向对作者形象的概括。提高学生整合概括知识的能力和理解景物、人物形象的能力。为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我设计两个活动,一是通过师生共读日本人提审陆蠡的一段话来理解陆蠡具有“绿友”一样的精神品质——向往光明、自由,永不屈服。同时落实“托物言志”的写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优秀文化。二是让学生面对作者的画像说出自己对陆蠡的评价并谈感悟,老师也谈自己感悟与学生共勉。让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环节我从文化的视角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生活的时代,体会微言大义的文化魅力,体验作品中蕴含的情愫、哲理、美德等亘古不变的真善美和生命意义。
  五、“以读促写”,进一步建构与运用语言
  最后,布置作业。“以读促写”布置课外作业,落实“听说读写”的“写”,并链接书本后面的“表达交流”之《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描写一种景物,不少于300字。学生根据课堂上所搭建的写作支架,运用所学的写作知识,现学现写,进一步建构与运用语言。
  《囚绿记》阅读教学,我是基于高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来设计的,每个教学环节紧紧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来展开,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现的机会:同学上台,边读相关的句子边写出作者的经历和情感变化词;讨论“绿友”的性格特点;找直接抒发情感、揭示“绿友”特质的句子并赏析;师生共读;谈学习感悟。学生参与面广,热情高涨,四大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有效落实。
  [作者通联:广东开平市长师中学]
其他文献
对于三峡地质灾害治理的资金投入,如今看起来像个无底洞。每次蓄水与退水,新出现的地质灾害点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治理或搬迁。而微薄的搬迁及退耕还林补偿已难以抑制库区农民们重新种粮的冲动……    “上级要求,蓄水期间,不能死一个人!”冉洪钧一边向上级汇报工作,一边跟记者诉苦,压力太大。他是重庆市云阳县地质观测站站长,这个三峡库区腹地最大的移民县,刚刚又出现了5处新的滑坡带,最严重的是江口镇盛元村,“涉及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第六轮会议于7月18日至加日举行之后,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会议进行第二日,朝鲜正式宣布已在7月14日关闭位于宁边的核设施。由于这是朝鲜自2002年以来接近6年时间,与美日韩等六国历经五个回合多次谈判、周旋,并响应美国不断施加压力、制裁和封锁,通过核试和导弹试验作要挟、恐吓、屡经反复起伏之后,首次正式关闭核设施,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检查团进行监督验证,具有特殊意义。根据今年2月达成
“操你自己”,这是英文“F××k yourself!”译成中文的准确语言。这不是美国街头流氓的语言,而是堂堂美国副总统切尼面对一个参议员,在大庭广众下,响亮地,一字一顿地,带有强大威慑力的骂人话。切尼的这一声骂,使得参议院原来鼎沸的喧闹,主张要对切尼和他曾经当过CEO的军工大公司的关系进行调查的声音,小了下来。而这家军工公司现在是伊拉克战场上的主要后勤承包商。  从这个骂人有效的真实故事,可看出切
俄罗斯从文化上对亚洲包括中国的认同必然是有限的、相对的、实用的,而同西方的矛盾不论有多深,仍然会保持深刻的内在联系。国人在对俄抱持好感的同时,务须保持冷静。    中国和俄罗斯互为最大邻国,中俄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之一,两国最高层的交往日渐频繁,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更是让“俄罗斯热”有了“烫人”的感觉。因此,准确给彼此关系“定位”,特别是了解对方对己方的认识,显得尤为必要。    
现代化的陷阱,在中国往往就是政策或者管理的陷阱。    胎死腹中的中医药部  《南风窗》(以下简称《南》):为解放后我国中医药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吕炳奎老先生2002年曾经给温家宝总理写信,推荐您担任当时有可能成立的“中医药部”第一任部长。您了解这件事的前后经过吗?为什么“中医药部”后来没有成立呢?  骆诗文(以下简称骆):据说,朱镕基任总理时,就提出来了,当时想成立一个专门管中药的部门,后来这个职
2008年1月1日,星期二,《华盛顿邮报》当日世界新闻简讯:伊拉克自杀炸弹至少炸死16人,加沙派系冲突4人亡,索马里2007年冲突共6501人亡,新成员斯洛文尼亚履职欧盟轮值主席国,俄罗斯同意借出艺术藏品参加英国博览会,泰国多起爆炸多人死伤,哥伦比亚人质谈判接近崩溃,查韦斯大赦2002年政变分子。  2008年就是在这样浓浓的血腥味和挥之不去的挫败感中拖着沉重的步伐来临。一年转眼就要过去,在接近尾
300年来,英国成为左右两种思潮并生共存、冲击砥砺的国家,英国人在极端之间,比较能冷静理性地分析问题,以中庸之道处理危机。这份宽容精神的遗产,却源自于亨利八世当年包养情妇的性欲冲动。    全球金融海啸,欧美经济衰退,美国政府换届,黑人总统奥巴马出任。英国首相布朗本来治理经济无方,民望低落,没想到因为采取果断措施,向几家负债的大银行注资,把金融业国有化,一夜之间成为英雄。  相比之下,美国财长保尔
知识分子精神的断裂    《南风窗》(以下简称《南》):你一直研究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脉络,你认为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精神的断裂点发生在什么时候?  谢泳(以下简称谢):从思想史角度观察,1949年前在中国知识界,确实有一个自由主义的脉络,时代转换之后发生的一个主要现象是:自由主义的主要领袖人物都离开了中国,比如胡适、傅斯年他们,这些人开始主要集中在欧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后,回归到台湾。比如台
这位声称“不相信华盛顿”、“要改造华盛顿”的新总统,在很多方面,大概要被迫利用“华盛顿势力”、继承布什的遗产。    如果要找一个词来概括2008年的美国,非“改变”莫属。在这一整年中,巴拉克·奥巴马高举“改变”大旗,借助金融危机之势,极有气势地赢得了总统选举,也给整个美国社会和世界带来变革的希望。  离奥巴马正式入主白宫还有一个多月,从他对经济团队和外交团队的任命来看,他的“改变”力度,恐怕要远
一所以强大的批判和反思能力为传统、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8000多名注册学生的大学,居然连自己的校园也没有。正是这所大学,致力于打造全面的教育计划:不是把学生培养为一个会工作会挣钱的专业机器,而是培养成视野全面、具有人文关怀的公民。这对于一个民主社会尤其重要。     社会研究新学院(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简称新学院(New School)在中国并不为人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