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增强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成为了各个学校研究的重点。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学习借鉴,我校逐渐形成了“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体系,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我校背景且行之有效的“七步教学法”。近两年来,课改初见成效,受益匪浅,但问题困惑也不少。
先学后教 教学合一 困惑
当前,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增强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成为了各个学校研究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典型的成功案例,成为了各校学习的对象,从“洋思教学”到“学习魏书生”,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把课堂还给学生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效率等。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学习借鉴,我校逐渐形成了“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体系,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我校背景且行之有效的“七步教学法”。“七步教学法”刚刚开始实行,旨在促进我校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学校多次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培训、专题讲座,并多次组织教师到其他学校进行听课交流,组织学校老师下班级随堂听课、议课评课;边实施边摸索。课改近两年来,初见成效,受益匪浅,但问题困惑也不少。比对前阶段我校的实施措施,欣喜的看到,在新课程改革征程上,我们有共性也有个性,但值得深思的是,我们离理想高效课堂的终级期盼还有一大段距离。
上学期,我个人认真学习了魏书生的高效课堂,认真听了三中老师到我校讲的示范课,我自己精心准备了一节“先学后教”示范课,结合学习他人和亲身经历的体会,觉得自己确实离理想的高效课堂还有一段距离,在不断地教学摸索中我的课堂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有一些问题,我想这些应该是我们下一阶段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以下做简单阐述:
最初从书上学习到的“先学后教”是这样的:“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首先是提出学习目标,并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等。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记下来,但不讲话,不干扰学生自学。“后教”,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地学习,具体环节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之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高效课堂”,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一般不少于15分钟,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着重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难点。
书上讲的很清楚明确,可操作性也很强,但一旦拿到课堂上却很难推行,大多数学生对此兴致并不高,敷衍了事,发言也不积极,自学没有针对性,往往回答的文不对题,有时进行到一个稍难的环节,往往就推不下去了,这个问题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老师困惑,我们甚至怀疑这种方法不适合用在高中。后来三中的老师来我校讲示范课,我听了触动很大,课堂上学生非常活跃,回答问题有板有眼,整节课紧凑,容量丰富,真正做到了高效,虽然讲的是初中物理,内容也相对简单,但能达到那么好的课堂效果也是难得。课下在与三中老师交流时,他们说,他们也是在讲课之前大概用一节课的时间先与学生做个交流,大致了解学生情况,给学生提供学案,让学生有依据地进行提前预习,以便于提高课堂效率,其实这一节课也相当于用了两节课来完成的。这样一来,课时量必然不够,我赶紧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老师说,这些预习的东西必须给学生学案学生才能高效的预习,而且这些预习的工作必须利用课下的时间,课上时间是不够的。那么,课下作业什么时候做呢?老师说,他们留的学案就是课下作业,课下就没别的作业了。针对他们课上的气氛如此活跃,老师说他们设计了有效的奖励机制,如加分、评比、或物质奖励,借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三中的老师交流之后,我回去做了深入的思考,认为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是编写学案,让学生有的放矢的进行自学,指导学生充分地利用课下的时间。在后来教学中,我把这种方法利用到每节课中去,发现高中的知识还是难度和跨度大一些,很多知识光靠看书是得不到答案的,还得靠查一些资料,有些东西还得上网查找,这样的话有些家庭条件不太好,或住校的同学就较难实现。我想这是我们后面一段时间需要摸索解决的问题。
对于活跃课堂气氛,三中老师的方法我也试过,但高中的学生大了,不像小孩子那样好哄,给他加不加分,他不在乎,有些物质奖励他也不在乎,甚至有些品行不佳的学生根本不在乎本组是加分还是减分,一直不能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许多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只要主动回答问题我就及时表扬鼓励,希望能带动其他同学,一段时间下来稍有成效,但还有一部分同学仍不能让人满意。在办公室讨论的时候,有些老师说应该只要回答了不管对错都要给奖励,试了几次之后发现有些同学根本不是在学习,而是在起哄。通过课下交流,魏校长及时点醒了我,我是在上课而不是在作秀,光顾着活跃课堂气氛,而失掉了课堂内容的本色,得不偿失。我想高中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我们不能为了几棵树而放弃大森林,但身为一个教师,我们的责任告诉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所以这是当前最让人头疼的问题。如何让所有的学生参加到自主学习中来是我们今后需要不断摸索改善的。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我相信,经过我们的摸索努力,他有一天将不再是问题,就像刚开始的时候大家接受不了新的教学观,现在也能把新的教学方法运用自如。方法在不断改进中越来越有益于我们的教学,我们也会在摸索一个个问题中不断进步。
先学后教 教学合一 困惑
当前,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增强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成为了各个学校研究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典型的成功案例,成为了各校学习的对象,从“洋思教学”到“学习魏书生”,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把课堂还给学生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效率等。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学习借鉴,我校逐渐形成了“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体系,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我校背景且行之有效的“七步教学法”。“七步教学法”刚刚开始实行,旨在促进我校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学校多次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培训、专题讲座,并多次组织教师到其他学校进行听课交流,组织学校老师下班级随堂听课、议课评课;边实施边摸索。课改近两年来,初见成效,受益匪浅,但问题困惑也不少。比对前阶段我校的实施措施,欣喜的看到,在新课程改革征程上,我们有共性也有个性,但值得深思的是,我们离理想高效课堂的终级期盼还有一大段距离。
上学期,我个人认真学习了魏书生的高效课堂,认真听了三中老师到我校讲的示范课,我自己精心准备了一节“先学后教”示范课,结合学习他人和亲身经历的体会,觉得自己确实离理想的高效课堂还有一段距离,在不断地教学摸索中我的课堂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有一些问题,我想这些应该是我们下一阶段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以下做简单阐述:
最初从书上学习到的“先学后教”是这样的:“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首先是提出学习目标,并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等。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记下来,但不讲话,不干扰学生自学。“后教”,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地学习,具体环节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之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高效课堂”,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一般不少于15分钟,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着重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难点。
书上讲的很清楚明确,可操作性也很强,但一旦拿到课堂上却很难推行,大多数学生对此兴致并不高,敷衍了事,发言也不积极,自学没有针对性,往往回答的文不对题,有时进行到一个稍难的环节,往往就推不下去了,这个问题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老师困惑,我们甚至怀疑这种方法不适合用在高中。后来三中的老师来我校讲示范课,我听了触动很大,课堂上学生非常活跃,回答问题有板有眼,整节课紧凑,容量丰富,真正做到了高效,虽然讲的是初中物理,内容也相对简单,但能达到那么好的课堂效果也是难得。课下在与三中老师交流时,他们说,他们也是在讲课之前大概用一节课的时间先与学生做个交流,大致了解学生情况,给学生提供学案,让学生有依据地进行提前预习,以便于提高课堂效率,其实这一节课也相当于用了两节课来完成的。这样一来,课时量必然不够,我赶紧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老师说,这些预习的东西必须给学生学案学生才能高效的预习,而且这些预习的工作必须利用课下的时间,课上时间是不够的。那么,课下作业什么时候做呢?老师说,他们留的学案就是课下作业,课下就没别的作业了。针对他们课上的气氛如此活跃,老师说他们设计了有效的奖励机制,如加分、评比、或物质奖励,借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三中的老师交流之后,我回去做了深入的思考,认为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是编写学案,让学生有的放矢的进行自学,指导学生充分地利用课下的时间。在后来教学中,我把这种方法利用到每节课中去,发现高中的知识还是难度和跨度大一些,很多知识光靠看书是得不到答案的,还得靠查一些资料,有些东西还得上网查找,这样的话有些家庭条件不太好,或住校的同学就较难实现。我想这是我们后面一段时间需要摸索解决的问题。
对于活跃课堂气氛,三中老师的方法我也试过,但高中的学生大了,不像小孩子那样好哄,给他加不加分,他不在乎,有些物质奖励他也不在乎,甚至有些品行不佳的学生根本不在乎本组是加分还是减分,一直不能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许多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只要主动回答问题我就及时表扬鼓励,希望能带动其他同学,一段时间下来稍有成效,但还有一部分同学仍不能让人满意。在办公室讨论的时候,有些老师说应该只要回答了不管对错都要给奖励,试了几次之后发现有些同学根本不是在学习,而是在起哄。通过课下交流,魏校长及时点醒了我,我是在上课而不是在作秀,光顾着活跃课堂气氛,而失掉了课堂内容的本色,得不偿失。我想高中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我们不能为了几棵树而放弃大森林,但身为一个教师,我们的责任告诉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所以这是当前最让人头疼的问题。如何让所有的学生参加到自主学习中来是我们今后需要不断摸索改善的。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我相信,经过我们的摸索努力,他有一天将不再是问题,就像刚开始的时候大家接受不了新的教学观,现在也能把新的教学方法运用自如。方法在不断改进中越来越有益于我们的教学,我们也会在摸索一个个问题中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