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要求学生从维持性学习向自主创新学习转变,而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本文从激发兴趣、学会探究和学会参与等方面提出了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自主学习;兴趣;探究;参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由维持性学习向自主创新学习转变。《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也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自主学习对新课程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我就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认识。
一、 激发兴趣是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首要条件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精神饱满、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思想品德教育的瓶颈所在也是兴趣问题。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兴趣问题至关重要。
首先,从教学过程看,兴趣与思想品德课程的理论和现实的结合度成正比,与割裂度成反比。如果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时效性、近距性、现实性、针对性、影响性、适宜性越强,相关性、一致性越高,结合度就越高。照本宣科,讲条条、背条条、考条条,就会增大割裂度。因此,我们要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使思想品德教学有趣、亲切、实际、可信、可行。其次,从教学方法来看,兴趣与学生对教师教法、手段、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认同度成正比,与拒绝度成反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富有新意;语言生动、活泼,有幽默感,有时代气息;教学手段丰富多样;教师为人师表,学识渊博,就深受学生欢迎,认同度就高。反之,学生的拒绝度就高。为此,我们教师应打破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采用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乐于合作的学习热情。最后,从反馈结果看,兴趣与反馈结果密切相关。反馈结果包括成功和失败两种情况。对初中生来说,在理想、志趣等未牢固树立并产生强大精神动力的情况下,其学习兴趣与成功成正比,与失败成反比。所以,我们教师应尽可能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肯定特殊生的“闪光点”,注意调控好测试题的难度等。
二、 学会探究是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学生只有自主学习,善于探究,善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才能有所感悟,有所创新,这是未来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所具有的关键素质。
探究是一个围绕“问题”展开的活动,是逐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知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活动,并不是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在生活中探究,在时政中探究,在书本中探究。探究的步骤为:(1)学生从问题或设计任务出发,展开自己的学习活动。(2)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假设等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搜集信息和分析信息,获得自己的探究结果或制作出自己的作品。(3)学生通过表达和交流,验证、修正自己的解释或改进自己的作品。
上学期,我在上“保护环境,让我们行动起来”的主题活动课时,课前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大组,每个大组分成三个小组。第一组实际考察学校附近的海河和通榆河,通过考察同学们发现,河面上漂浮着泡沫、塑料袋等白色漂浮物,泛滥成灾的水葫芦,河边居民区里成堆的垃圾······;第二小组去镇政府采访主管城建的镇长。通过访谈概括出家乡河水的污染源及镇政府对此的举措。第三小组对河水受污染的危害进行小金鱼生物实验。在5只玻璃缸里分别盛放了一定量的清水,然后分别倒入一小勺农药、洗衣粉、工业废水、洗洁精、洗发液,再把5条小金鱼放入不同的鱼缸中,观察金鱼的存活时间。
活动课上,我要求学生结合调查资料,至少从两个方面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以大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然后全班同学针对“为保护家乡环境,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这个问题进行讨论,献计献策。
这节活动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家乡河水污染,现场采访镇政府领导,亲手做小金鱼实验等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来提高对环境保护问题的认识。
三、 学会参与是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是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建构和应用知识;接受、内化道德、审美观念和价值;掌握思想方法,提高认识、解决我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自身的发展。假如没有学生个体积极参与,没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没有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体验和内省,那么,道德观念的内化、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将是一句空话。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地表现和发展,人在压抑、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下是很难有所创新的。为了能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必须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要尊重、信任每一名学生,尤其要以一颗真挚的爱心去接近那些后进生。学生在与人的交往中,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亲情与友情,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感化、召唤和指导,就能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
作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教师在教学前要精心设计好富有“参与”气息的课堂教案,教学时把握住学生的“思维脉搏”,积极营造学生“参与”教学的氛围,指导学生如何真正地“参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探讨、发现的活动中来,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认知能力,才能使师生的“思维”和“行为”随活动的推进而得到有机的“交融”和“渗透”,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培养情趣”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多一点情趣 多一点高雅》中第2框的内容,从书本到书本进行教学,只要20分钟就可以把书本讲完。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处理,开辟了一个“才艺大舞台”让西红柿人人参与,尽情地展示才艺。教学内容为:
1.才艺大舞台。(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2)叙述自己的或欣赏到的生活情趣。
2.经验分享。(1)对学生表现的才艺或生活情趣,让学生自由发言点评。(2)在学习、生活中如何更好地提升情趣,陶冶情趣。
3.学会欣赏的建议。(1)让才艺表演的同学介绍欣赏某类艺术的要点。如书法作品欣赏要点,音乐作品欣赏要点等。(2)结合实际指出欣赏中要注意的礼节等内容。
这样的教学内容的处理,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趣。学生乐于合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促进其思想品德的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自主学习;兴趣;探究;参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由维持性学习向自主创新学习转变。《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也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自主学习对新课程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我就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认识。
一、 激发兴趣是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首要条件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精神饱满、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思想品德教育的瓶颈所在也是兴趣问题。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兴趣问题至关重要。
首先,从教学过程看,兴趣与思想品德课程的理论和现实的结合度成正比,与割裂度成反比。如果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时效性、近距性、现实性、针对性、影响性、适宜性越强,相关性、一致性越高,结合度就越高。照本宣科,讲条条、背条条、考条条,就会增大割裂度。因此,我们要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使思想品德教学有趣、亲切、实际、可信、可行。其次,从教学方法来看,兴趣与学生对教师教法、手段、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认同度成正比,与拒绝度成反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富有新意;语言生动、活泼,有幽默感,有时代气息;教学手段丰富多样;教师为人师表,学识渊博,就深受学生欢迎,认同度就高。反之,学生的拒绝度就高。为此,我们教师应打破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采用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乐于合作的学习热情。最后,从反馈结果看,兴趣与反馈结果密切相关。反馈结果包括成功和失败两种情况。对初中生来说,在理想、志趣等未牢固树立并产生强大精神动力的情况下,其学习兴趣与成功成正比,与失败成反比。所以,我们教师应尽可能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肯定特殊生的“闪光点”,注意调控好测试题的难度等。
二、 学会探究是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学生只有自主学习,善于探究,善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才能有所感悟,有所创新,这是未来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所具有的关键素质。
探究是一个围绕“问题”展开的活动,是逐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知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活动,并不是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在生活中探究,在时政中探究,在书本中探究。探究的步骤为:(1)学生从问题或设计任务出发,展开自己的学习活动。(2)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假设等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搜集信息和分析信息,获得自己的探究结果或制作出自己的作品。(3)学生通过表达和交流,验证、修正自己的解释或改进自己的作品。
上学期,我在上“保护环境,让我们行动起来”的主题活动课时,课前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大组,每个大组分成三个小组。第一组实际考察学校附近的海河和通榆河,通过考察同学们发现,河面上漂浮着泡沫、塑料袋等白色漂浮物,泛滥成灾的水葫芦,河边居民区里成堆的垃圾······;第二小组去镇政府采访主管城建的镇长。通过访谈概括出家乡河水的污染源及镇政府对此的举措。第三小组对河水受污染的危害进行小金鱼生物实验。在5只玻璃缸里分别盛放了一定量的清水,然后分别倒入一小勺农药、洗衣粉、工业废水、洗洁精、洗发液,再把5条小金鱼放入不同的鱼缸中,观察金鱼的存活时间。
活动课上,我要求学生结合调查资料,至少从两个方面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以大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然后全班同学针对“为保护家乡环境,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这个问题进行讨论,献计献策。
这节活动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家乡河水污染,现场采访镇政府领导,亲手做小金鱼实验等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来提高对环境保护问题的认识。
三、 学会参与是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是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建构和应用知识;接受、内化道德、审美观念和价值;掌握思想方法,提高认识、解决我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自身的发展。假如没有学生个体积极参与,没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没有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体验和内省,那么,道德观念的内化、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将是一句空话。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地表现和发展,人在压抑、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下是很难有所创新的。为了能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必须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要尊重、信任每一名学生,尤其要以一颗真挚的爱心去接近那些后进生。学生在与人的交往中,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亲情与友情,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感化、召唤和指导,就能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
作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教师在教学前要精心设计好富有“参与”气息的课堂教案,教学时把握住学生的“思维脉搏”,积极营造学生“参与”教学的氛围,指导学生如何真正地“参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探讨、发现的活动中来,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认知能力,才能使师生的“思维”和“行为”随活动的推进而得到有机的“交融”和“渗透”,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培养情趣”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多一点情趣 多一点高雅》中第2框的内容,从书本到书本进行教学,只要20分钟就可以把书本讲完。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处理,开辟了一个“才艺大舞台”让西红柿人人参与,尽情地展示才艺。教学内容为:
1.才艺大舞台。(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2)叙述自己的或欣赏到的生活情趣。
2.经验分享。(1)对学生表现的才艺或生活情趣,让学生自由发言点评。(2)在学习、生活中如何更好地提升情趣,陶冶情趣。
3.学会欣赏的建议。(1)让才艺表演的同学介绍欣赏某类艺术的要点。如书法作品欣赏要点,音乐作品欣赏要点等。(2)结合实际指出欣赏中要注意的礼节等内容。
这样的教学内容的处理,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趣。学生乐于合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促进其思想品德的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