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饮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吃的饱”而是“吃得好、吃得健康”。提及“吃得好、吃得健康”,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无公害”。作为农业生产方面的专业人员,笔者认为,“无公害”理念的生成其实也是社会发展进入良性轨迹的一种表现。而这样的社会大环境,这样的现实需求使得传统种植业也发生了质变。我们要想种植出“无公害”的农作物,就需要构建良性的种植环境,在该环境中倡导“生态、绿色、健康”,就需要不断地更新技术,进而促使我们的种植过程展现出科学性、技术性、共享性,就需要我们研究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在管理过程中把握住细节,进而“保质保量”的为人们提供“无公害”产品。本文中笔者就对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种植方法
观察当前人们的饮食结构我们可以发现,“大鱼大肉”已经走出了人们理念,“荤素搭配、绿色健康”成为人们的基础认知。人们现在不仅仅想要“吃的饱”,更想“吃的健康”。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提及健康人们想到的首先是“无公害”。即使不是专业的从业人员,人们对于“无公害”也有准确的定位。首先“无公害”,其标准就是生产环境绿色、生态化,管理方法科学化,而其肥水、用药都极为严格。再有,不仅仅“出产”时绿色健康,在运输过程中同样需要保证绿色健康。作为专业的从业人员,笔者认为,人们肯定“无公害”的饮食标准其实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良性表现,也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升的一种表现。本文中笔者就对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方法进行了分析。
一、 种植环境要好
(一)选址要严格
在种植过程中,我们首先要选择一块“好地”。而“好地”的标准包含多个方面。如我们种植无公害蔬菜的地块,一定要和工厂、医院等等建设保持足够的距离,以三公里以外为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障隔离污染源区。
(二)土质要适宜
这一点很好理解,只有土质肥沃,结构性好,我们才能种植出高品质的农作物,在选择地块时,以有机质含量达2%~5%为宜,当然各种阳离子的交换量也需要达到适宜的标准。
(三)灌溉环境要好
首先在选址的过程中,要选择排灌方便并且水质符合要求的地块。再有,灌溉的方式以浇灌、沟灌、喷灌多种方式为宜,当然种植的蔬菜种类不同,我们选择的灌溉方式就应该不同。
(四)其他元素
如基地面积具有一定规模,土地连片便于轮作,运输方便。如环境空气质量也需要达到一定的要求。如健全田间道路网络,便于机械化作业,要建立农田轮作制度等等。
二、 管理方法要科学
(一)“种”要好
在种植无公害蔬菜的过程中,选种是首要环节。在选种的过程中要做好两点:一个是选良种,另一个是进行种子消毒。只有“好种”播种之后才能有“好收成”。在播种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两点:一个是播种的时间要适宜,另一个是要培育出壮苗。当然,我们还需要根据地块特点、地域特点选择适宜的种子。如根据土壤类型不同,种植不同种类的蔬菜种子。根据不同品种要求,合理密植。
(二)“肥”要好
在施肥这一环节中,我们要注意对于有机肥与生物肥的应用。以其“为基”。如我们要选用腐熟的厩肥、堆肥等有机肥为主,辅以矿质化学肥料。禁止使用城市垃圾肥料。莴苣、芫荽等生食蔬菜禁用人畜粪肥作追肥。我们要严格控制施肥的时期与化肥的选择。在施肥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量的控制。如基肥、追肥。应将氮素肥70%作基肥,30%作追肥,其中氮素化肥60%作追肥。追肥按“保头攻中控尾”进行。苗期多次施用以氮肥为主的薄肥;蔬菜生长初期以追肥为主,注意氮磷钾按比例配合;采收期前少追肥或不追肥。作为当前的种植业的从业人员,我们对于“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已经有了新的定位。还是以追肥为例,要想让其发挥出预期的效果,我们还需要看天、看品种、看土质。
(三)“棚”要好
在结合本地的地势建“棚”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研读“个性”“共性”。如南北向延伸搭棚,可以均匀受光。棚的四周要有可以排水的深沟,菜畦覆盖地膜,还需要为后期的喷灌提前设计好管道。在建好“棚”之后,还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适时进行调控。如寒冷的天气,宜中午通风,下午3点及时覆膜保温。随着棚内温度上升。逐渐加大通风度,直至掉边裙膜及全部薄膜,改用遮阳网。
三、 病虫害防治要及时
在种植无公害蔬菜时,人们最关心的就是“农药残留”问题。而出现“农药残留”问题的根本原因在笔者看来就是因为在我们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措施不当。与人们的认知相同,病虫害防治问题是无公害蔬菜种植过程中最主要的环节之一。那么如何才能做好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呢?
(一)選择、培育抗病的品种
在这一方面笔者给出三点建议,一个是选择“良种”,调节蔬菜的生育期,进而进行综合防治。一个是控制好每一个环节,避免出现新的病虫害,从传播途径上加大力度,通过切断传播途径,进而防止出现各种感染。这种方式胜于“治”。还有一个是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进而让病虫害发生缺少环境条件,进而让作物生成“免疫力”“自愈力”。
(二)选择适宜的防治方法
在这一方面我们首选的自然是“无公害”的农业防治法。这种防治方法是通过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选择适宜的栽培、耕作方法,进而防治或减轻病虫害。再有,我们还可以用物理防治法结合生物防治法来实现防治目标,如通过调节作物的生长环境,通过选择“天敌”来防治病虫害,进而减少病虫害对于蔬菜的危害。在应用化学药剂方面,我们的理念要不断地更新。无公害蔬菜并非不使用化学农药,特别是病害流行、虫害爆发时更是有效的防治措施,关键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加以使用,既要防治病虫为害,又要减少污染,使上市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综上所述,在种植无公害蔬菜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实现创新,创新我们的应用理念,创新我们的栽种技术,进而用“科学”来为无公害“保驾护航”,进而用“科学”来实现“保质保量”。
参考文献:
[1]陈雨生,乔娟,闫逢柱.农户无公害认证蔬菜生产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9(6).
[2]郑华伟,张志华,刘东伟,等.农户无公害蔬菜生产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四川省南溪县的调查[J].新疆农垦经济,2009(8).
[3]陈雨生,乔娟,赵荣.农户有机蔬菜生产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9(7).
作者简介:
周云成,重庆市,重庆市忠县涂井乡农业服务中心。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种植方法
观察当前人们的饮食结构我们可以发现,“大鱼大肉”已经走出了人们理念,“荤素搭配、绿色健康”成为人们的基础认知。人们现在不仅仅想要“吃的饱”,更想“吃的健康”。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提及健康人们想到的首先是“无公害”。即使不是专业的从业人员,人们对于“无公害”也有准确的定位。首先“无公害”,其标准就是生产环境绿色、生态化,管理方法科学化,而其肥水、用药都极为严格。再有,不仅仅“出产”时绿色健康,在运输过程中同样需要保证绿色健康。作为专业的从业人员,笔者认为,人们肯定“无公害”的饮食标准其实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良性表现,也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升的一种表现。本文中笔者就对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方法进行了分析。
一、 种植环境要好
(一)选址要严格
在种植过程中,我们首先要选择一块“好地”。而“好地”的标准包含多个方面。如我们种植无公害蔬菜的地块,一定要和工厂、医院等等建设保持足够的距离,以三公里以外为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障隔离污染源区。
(二)土质要适宜
这一点很好理解,只有土质肥沃,结构性好,我们才能种植出高品质的农作物,在选择地块时,以有机质含量达2%~5%为宜,当然各种阳离子的交换量也需要达到适宜的标准。
(三)灌溉环境要好
首先在选址的过程中,要选择排灌方便并且水质符合要求的地块。再有,灌溉的方式以浇灌、沟灌、喷灌多种方式为宜,当然种植的蔬菜种类不同,我们选择的灌溉方式就应该不同。
(四)其他元素
如基地面积具有一定规模,土地连片便于轮作,运输方便。如环境空气质量也需要达到一定的要求。如健全田间道路网络,便于机械化作业,要建立农田轮作制度等等。
二、 管理方法要科学
(一)“种”要好
在种植无公害蔬菜的过程中,选种是首要环节。在选种的过程中要做好两点:一个是选良种,另一个是进行种子消毒。只有“好种”播种之后才能有“好收成”。在播种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两点:一个是播种的时间要适宜,另一个是要培育出壮苗。当然,我们还需要根据地块特点、地域特点选择适宜的种子。如根据土壤类型不同,种植不同种类的蔬菜种子。根据不同品种要求,合理密植。
(二)“肥”要好
在施肥这一环节中,我们要注意对于有机肥与生物肥的应用。以其“为基”。如我们要选用腐熟的厩肥、堆肥等有机肥为主,辅以矿质化学肥料。禁止使用城市垃圾肥料。莴苣、芫荽等生食蔬菜禁用人畜粪肥作追肥。我们要严格控制施肥的时期与化肥的选择。在施肥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量的控制。如基肥、追肥。应将氮素肥70%作基肥,30%作追肥,其中氮素化肥60%作追肥。追肥按“保头攻中控尾”进行。苗期多次施用以氮肥为主的薄肥;蔬菜生长初期以追肥为主,注意氮磷钾按比例配合;采收期前少追肥或不追肥。作为当前的种植业的从业人员,我们对于“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已经有了新的定位。还是以追肥为例,要想让其发挥出预期的效果,我们还需要看天、看品种、看土质。
(三)“棚”要好
在结合本地的地势建“棚”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研读“个性”“共性”。如南北向延伸搭棚,可以均匀受光。棚的四周要有可以排水的深沟,菜畦覆盖地膜,还需要为后期的喷灌提前设计好管道。在建好“棚”之后,还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适时进行调控。如寒冷的天气,宜中午通风,下午3点及时覆膜保温。随着棚内温度上升。逐渐加大通风度,直至掉边裙膜及全部薄膜,改用遮阳网。
三、 病虫害防治要及时
在种植无公害蔬菜时,人们最关心的就是“农药残留”问题。而出现“农药残留”问题的根本原因在笔者看来就是因为在我们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措施不当。与人们的认知相同,病虫害防治问题是无公害蔬菜种植过程中最主要的环节之一。那么如何才能做好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呢?
(一)選择、培育抗病的品种
在这一方面笔者给出三点建议,一个是选择“良种”,调节蔬菜的生育期,进而进行综合防治。一个是控制好每一个环节,避免出现新的病虫害,从传播途径上加大力度,通过切断传播途径,进而防止出现各种感染。这种方式胜于“治”。还有一个是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进而让病虫害发生缺少环境条件,进而让作物生成“免疫力”“自愈力”。
(二)选择适宜的防治方法
在这一方面我们首选的自然是“无公害”的农业防治法。这种防治方法是通过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选择适宜的栽培、耕作方法,进而防治或减轻病虫害。再有,我们还可以用物理防治法结合生物防治法来实现防治目标,如通过调节作物的生长环境,通过选择“天敌”来防治病虫害,进而减少病虫害对于蔬菜的危害。在应用化学药剂方面,我们的理念要不断地更新。无公害蔬菜并非不使用化学农药,特别是病害流行、虫害爆发时更是有效的防治措施,关键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加以使用,既要防治病虫为害,又要减少污染,使上市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综上所述,在种植无公害蔬菜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实现创新,创新我们的应用理念,创新我们的栽种技术,进而用“科学”来为无公害“保驾护航”,进而用“科学”来实现“保质保量”。
参考文献:
[1]陈雨生,乔娟,闫逢柱.农户无公害认证蔬菜生产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9(6).
[2]郑华伟,张志华,刘东伟,等.农户无公害蔬菜生产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四川省南溪县的调查[J].新疆农垦经济,2009(8).
[3]陈雨生,乔娟,赵荣.农户有机蔬菜生产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9(7).
作者简介:
周云成,重庆市,重庆市忠县涂井乡农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