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高位截瘫患者术后应用康复护理的临床意义。 方法:将18例高位截瘫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术后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康复效果。 结果:干预组康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术后康复护理能减少高位截瘫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高位截瘫 康复护理 临床意义
高位截瘫是指由外伤引起的脊柱骨折致骨髓损伤,是临床上严重的创伤性疾病。长期卧床导致患者出现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感染等并发症,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1]。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特分析高位截瘫患者术后应用康复护理的临床意义,具体内容见下文。
1 对象和资料
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18例高位截瘫患者作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例。
对照组患者:女4例,男5例,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35.25±3.26)岁。
干预组患者:女3例,男6例,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35.32±3.29)岁。
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能够进行对比。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采用心电图进行监测;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防止出现呼吸道感染。
干预组护理:
1.2.1.1 饮食、运动护理:根据患者的体重、身体状况进行饮食指导,嘱咐患者定时定量饮食,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蜂蜜水,防止大便干燥;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主要以床上运动为主,促进血液循环。
1.2.1.2 心理护理:患者在受伤后,会出现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部分功能丧失,易导致患者出现烦躁、悲观、易怒等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向患者讲解术后恢复良好的病例,鼓励患者。
1.2.1.3 皮肤护理:长期的卧位,导致皮下组织受压形成压疮,护士人员要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采用海绵块衬垫,翻身时注意避免碰触伤口;晚间,用温水帮助患者擦洗身体,对关节部位进行按摩。
1.2.2 疗效判定指标
生活质量量表(GQOL-74):分为4个维度,①躯体功能;②心理功能;③社会功能;④物质生活。0~100分值,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情况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患者之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康复效果对比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由数据可知,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7.78%,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对比
护理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由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2所示。
表2 两组高位截瘫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 讨论
高位截瘫是指由外伤引起的脊柱骨折致骨髓损伤,是临床上严重的创伤性疾病。高位截瘫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易加重患者的心理及经济负担,长期的卧床,导致患者出现烦躁、抑郁、悲观、易怒等不良心理情绪,甚至拒绝治疗[2]。
长期的卧床,导致患者出现烦躁、抑郁、悲观、易怒等不良心理情绪,心理护理在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的增强患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依从性[3]。护理人员通过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倾听患者的需求,并尽量满足,根据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共同鼓励患者,缓解患者出现的烦躁、抑郁、易怒等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患者的体重、身体状况进行饮食指导,嘱咐患者定时定量饮食,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能够有效的防止大便干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能够有效的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肌肉萎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长期的卧床,易导致皮下组织受压形成压疮,不利于创面的愈合,加剧患者的痛苦,护理人员通过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采用海绵块衬垫,减少压疮的发生,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向患者讲解术后康复成功的病例,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悲观情绪,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4]。术后通过对患者进行饮食、运动、心理、皮肤护理等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康复效果可知,干预组康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根据综上情况可知,术后康复护理能减少高位截瘫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毅华,李国松,丘友谊等.护理干预对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患者应对疲惫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3):22-23.
[2]张静荣,罗运莲,叶正云等.29例颈脊髓损伤高位截瘫患者不同时段并发窒息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9):1297-1299.
[3]罗德群.高位截瘫患者护理中的难题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7):146.
[4]何明慧.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2,18(17):116-117.
[5]刘芳娟,张翠荣,王世太等.高位截瘫患者的护理体会[J].甘肃科技纵横,2010,39(1):195-196.
作者简介:谭妙群,(1981年—)女,汉族,籍贯:广东省德庆县,职称:护师。职务:护长,学历:大专,单位: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人民医院康复科。研究方向:护理。
【关键词】 高位截瘫 康复护理 临床意义
高位截瘫是指由外伤引起的脊柱骨折致骨髓损伤,是临床上严重的创伤性疾病。长期卧床导致患者出现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感染等并发症,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1]。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特分析高位截瘫患者术后应用康复护理的临床意义,具体内容见下文。
1 对象和资料
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18例高位截瘫患者作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例。
对照组患者:女4例,男5例,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35.25±3.26)岁。
干预组患者:女3例,男6例,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35.32±3.29)岁。
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能够进行对比。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采用心电图进行监测;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防止出现呼吸道感染。
干预组护理:
1.2.1.1 饮食、运动护理:根据患者的体重、身体状况进行饮食指导,嘱咐患者定时定量饮食,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蜂蜜水,防止大便干燥;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主要以床上运动为主,促进血液循环。
1.2.1.2 心理护理:患者在受伤后,会出现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部分功能丧失,易导致患者出现烦躁、悲观、易怒等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向患者讲解术后恢复良好的病例,鼓励患者。
1.2.1.3 皮肤护理:长期的卧位,导致皮下组织受压形成压疮,护士人员要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采用海绵块衬垫,翻身时注意避免碰触伤口;晚间,用温水帮助患者擦洗身体,对关节部位进行按摩。
1.2.2 疗效判定指标
生活质量量表(GQOL-74):分为4个维度,①躯体功能;②心理功能;③社会功能;④物质生活。0~100分值,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情况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患者之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康复效果对比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由数据可知,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7.78%,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对比
护理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由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2所示。
表2 两组高位截瘫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 讨论
高位截瘫是指由外伤引起的脊柱骨折致骨髓损伤,是临床上严重的创伤性疾病。高位截瘫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易加重患者的心理及经济负担,长期的卧床,导致患者出现烦躁、抑郁、悲观、易怒等不良心理情绪,甚至拒绝治疗[2]。
长期的卧床,导致患者出现烦躁、抑郁、悲观、易怒等不良心理情绪,心理护理在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的增强患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依从性[3]。护理人员通过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倾听患者的需求,并尽量满足,根据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共同鼓励患者,缓解患者出现的烦躁、抑郁、易怒等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患者的体重、身体状况进行饮食指导,嘱咐患者定时定量饮食,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能够有效的防止大便干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能够有效的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肌肉萎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长期的卧床,易导致皮下组织受压形成压疮,不利于创面的愈合,加剧患者的痛苦,护理人员通过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采用海绵块衬垫,减少压疮的发生,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向患者讲解术后康复成功的病例,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悲观情绪,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4]。术后通过对患者进行饮食、运动、心理、皮肤护理等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康复效果可知,干预组康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根据综上情况可知,术后康复护理能减少高位截瘫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毅华,李国松,丘友谊等.护理干预对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患者应对疲惫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3):22-23.
[2]张静荣,罗运莲,叶正云等.29例颈脊髓损伤高位截瘫患者不同时段并发窒息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9):1297-1299.
[3]罗德群.高位截瘫患者护理中的难题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7):146.
[4]何明慧.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2,18(17):116-117.
[5]刘芳娟,张翠荣,王世太等.高位截瘫患者的护理体会[J].甘肃科技纵横,2010,39(1):195-196.
作者简介:谭妙群,(1981年—)女,汉族,籍贯:广东省德庆县,职称:护师。职务:护长,学历:大专,单位: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人民医院康复科。研究方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