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大部分广播发射台使用的空中信号监测方式还是以老式的彩条机加收音头的方式为主。这种方式存在一些使用上的缺陷。例如,监看界面不够直观友好,设备繁多且笨重,信号丢失后报警功能的不完善等。使用ASI8921-1000收音卡配合CONTROLMASTER智能监测系统程序,我为我台调频发射台设计并实施了一套新的数字化监测系统。完成后提高了我台发射台值机员的工作效率、增加了报警功能并节约了机房空间。
[关键词]收音卡;CONTROLMASTER智能监测系统
中图分类号:TS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2-0364-01
广播电台发射台是整个广播技术流程的最后一环,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现阶段大部分广播发射台使用的空中信号监测方式还是以老式的彩条机加收音头的方式为主。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种以模拟信号监测监听的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满足了广播发射台的需求。但是这种方式也确实存在一些使用上的缺陷。例如,监看界面不够直观友好,设备繁多且笨重,信号丢失后报警功能的不完善等。尤其是报警功能的不完善,有时甚至会出现总控机房比发射机房先发现空中信号丢失的情况。这对发射台值机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发射机故障造成较大的不便和被动。近期,国家广电总局不断提出要求,要求全国广电行业加大加快数字化技术的改革和创新工作。在这个背景下,我对我台调频发射台的空中信号监测系统进行了一次全新的设计和实施。以下是详细内容。
1.硬件准备
我设计的新检测系统需要的硬件支持相对简单,只需一台中等配置的电脑主机加显示器、一对音箱、一台网络设备(小型路由器、交换机、modem均可)、一根F头同轴电缆、以及该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ASI8921-1000专业4通道FM\AM调谐适配器(下文简称收音卡)。该设备可以提供多达4个通道的FM\AM空中信号采集捕捉,使用MRX技术对每一个通道提供8KHz到48KHz之间的独立采样率,对每一个通道进行场强、相位、音量等参数的实时监测,以及完全兼容的PCI接口等功能,可以说是本系统的心脏。
将收音卡安装在主机箱内任意PCI接口上,主机网卡连接至准备好的小型网络设备上即可。F头同轴电缆连接至收音卡所配置的F头接口上作为调频或中波天线。
2.软件安装
2.1 系统环境安装
PC使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并安装SQL 2000数据库和收音卡驱动。由于该系统实际上不与任何网络或计算机通信,所以不需要安装任何防病毒软件,以免损失不必要的系统资源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错误。网卡可配置任意IP地址,只要保证网卡联通并正常工作即可(也可使用windows自带的虚拟网卡实现)。
2.2 设置收音卡通道并调试收音天线
成功安装收音卡驱动后,桌面会生成收音卡配置程序“ASICcontrol”,打开并配置各通道参数。根据显示的场强大小调整同轴电缆的方向和位置,已达到最佳的检测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调频监测,一般情况下只需连接一根长度1米左右的同轴电缆并剥露出10厘米左右的铜芯即可达到良好的收音监测效果。根据监测点所在的位置,如果场强偏低可适当连接或加长裸露的铜芯并调整方向即可改善监测效果。如果是中波监测,则最好使同轴电缆连接一个小型的功分器,并通过功分器为每一个中波波段分别连接一个环形天线,并分别调整其方向位置已达到最佳效果。
2.3 监测系统安装
我是用的检测系统是CONTROLMASTER智能监测系统(以下简称CM系统)。CM系统是我台总控现阶段正在使用的数字网络化主控的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该系统的可提供从话筒到空中信号的全流程监测。在這里我们拿出其功能的一部分来实现发射台的空中信号监测。
完整安装CM系统并恢复相应的数据库后,我们需要使用的是其“Audiostream”、“流化器驱动”、“服务程序”和“监控客户端”程序。以下分别介绍其功能。
(1)Audiostream:该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将收音卡所采集到的各通道信号在系统内部进行采样率为48000Hz、位率268Kbps的数字化二次采集,并根据CM系统需要进行编码,使其成为CM系统可识别的数据流。
(2)流化器驱动:该程序主要功能是通过Audiostream采集到的数据流,实时监测该设备的在线状态以及该设备各通道的实时状态,并通过特定端口推送至服务程序。
(3)服务程序:由于CM系统原用途是广播电台智能化主控系统的监测和控制。而一个功能完整的主控系统还包含着数字化矩阵、A\D设备、数字\模拟音分、智能多选一等设备,在CM系统中为了监测每一个节点,每一种设备都有相应的驱动程序。所以在该系统中服务程序即是将各种驱动程序发布过来的数据流进行统筹管理并最后推送至监控客户端转化为友好的可视化界面方便值机人员观察。在发射台监测的应用中,我们只需要将流化器驱动添加至服务程序中即可。
(4)监控客户端:监控客户端是该系统最终的人机交互界面。它可以为值机人员提供一个界面友好,可操作性极高的平台。其具备相位检测、场强检测、VU表检测、彩条显示、连续波形显示(可查看停播时间点)、警报、监听等提示等一系列功能。并且其显示界面自由度很高,可由应用人员自由设计。在我台发射台监测应用中,我设计的监测界面包含彩条显示、各频率监听按钮、连续波形显示三个部分。满足了现阶段我台调频发射台的各种监测需要。
该监测系统的报警功能可根据需求设置不同的阀值,在发生场强过低、反相、音量过小等现象时根据所设阀值的不同进行不同级别的报警。比如场强低于20且持续时间超过30秒时即触发最高级别报警。弹出故障信息并由监听音箱报发出警声。并且可根据电台的播出时间编排监测计划单,使所检测的各频率在停播时间内不进行监测,以保证更高的工作效率。
该监测系统投入使用后,大大提高了我台调频发射中心的工作效率,使我台值机工作人员更主动的掌握空中信号的状态。并在发生发射机房故障或者主控机房故障时,双方的值机人员可以更好地建立联动机制,以便更加及时有效的处理故障,保证我台安全播出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新检测系统大大节约了发射台值机员机房的空间,并且操作简单易学,成本相对老式监测系统降低50%以上,适宜在中小型发射台推广。
参考文献
[1] 洪正辉.中波发射台台区视频监控系统特点及抗干扰、防雷简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7(24):242+252.
[关键词]收音卡;CONTROLMASTER智能监测系统
中图分类号:TS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2-0364-01
广播电台发射台是整个广播技术流程的最后一环,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现阶段大部分广播发射台使用的空中信号监测方式还是以老式的彩条机加收音头的方式为主。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种以模拟信号监测监听的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满足了广播发射台的需求。但是这种方式也确实存在一些使用上的缺陷。例如,监看界面不够直观友好,设备繁多且笨重,信号丢失后报警功能的不完善等。尤其是报警功能的不完善,有时甚至会出现总控机房比发射机房先发现空中信号丢失的情况。这对发射台值机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发射机故障造成较大的不便和被动。近期,国家广电总局不断提出要求,要求全国广电行业加大加快数字化技术的改革和创新工作。在这个背景下,我对我台调频发射台的空中信号监测系统进行了一次全新的设计和实施。以下是详细内容。
1.硬件准备
我设计的新检测系统需要的硬件支持相对简单,只需一台中等配置的电脑主机加显示器、一对音箱、一台网络设备(小型路由器、交换机、modem均可)、一根F头同轴电缆、以及该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ASI8921-1000专业4通道FM\AM调谐适配器(下文简称收音卡)。该设备可以提供多达4个通道的FM\AM空中信号采集捕捉,使用MRX技术对每一个通道提供8KHz到48KHz之间的独立采样率,对每一个通道进行场强、相位、音量等参数的实时监测,以及完全兼容的PCI接口等功能,可以说是本系统的心脏。
将收音卡安装在主机箱内任意PCI接口上,主机网卡连接至准备好的小型网络设备上即可。F头同轴电缆连接至收音卡所配置的F头接口上作为调频或中波天线。
2.软件安装
2.1 系统环境安装
PC使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并安装SQL 2000数据库和收音卡驱动。由于该系统实际上不与任何网络或计算机通信,所以不需要安装任何防病毒软件,以免损失不必要的系统资源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错误。网卡可配置任意IP地址,只要保证网卡联通并正常工作即可(也可使用windows自带的虚拟网卡实现)。
2.2 设置收音卡通道并调试收音天线
成功安装收音卡驱动后,桌面会生成收音卡配置程序“ASICcontrol”,打开并配置各通道参数。根据显示的场强大小调整同轴电缆的方向和位置,已达到最佳的检测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调频监测,一般情况下只需连接一根长度1米左右的同轴电缆并剥露出10厘米左右的铜芯即可达到良好的收音监测效果。根据监测点所在的位置,如果场强偏低可适当连接或加长裸露的铜芯并调整方向即可改善监测效果。如果是中波监测,则最好使同轴电缆连接一个小型的功分器,并通过功分器为每一个中波波段分别连接一个环形天线,并分别调整其方向位置已达到最佳效果。
2.3 监测系统安装
我是用的检测系统是CONTROLMASTER智能监测系统(以下简称CM系统)。CM系统是我台总控现阶段正在使用的数字网络化主控的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该系统的可提供从话筒到空中信号的全流程监测。在這里我们拿出其功能的一部分来实现发射台的空中信号监测。
完整安装CM系统并恢复相应的数据库后,我们需要使用的是其“Audiostream”、“流化器驱动”、“服务程序”和“监控客户端”程序。以下分别介绍其功能。
(1)Audiostream:该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将收音卡所采集到的各通道信号在系统内部进行采样率为48000Hz、位率268Kbps的数字化二次采集,并根据CM系统需要进行编码,使其成为CM系统可识别的数据流。
(2)流化器驱动:该程序主要功能是通过Audiostream采集到的数据流,实时监测该设备的在线状态以及该设备各通道的实时状态,并通过特定端口推送至服务程序。
(3)服务程序:由于CM系统原用途是广播电台智能化主控系统的监测和控制。而一个功能完整的主控系统还包含着数字化矩阵、A\D设备、数字\模拟音分、智能多选一等设备,在CM系统中为了监测每一个节点,每一种设备都有相应的驱动程序。所以在该系统中服务程序即是将各种驱动程序发布过来的数据流进行统筹管理并最后推送至监控客户端转化为友好的可视化界面方便值机人员观察。在发射台监测的应用中,我们只需要将流化器驱动添加至服务程序中即可。
(4)监控客户端:监控客户端是该系统最终的人机交互界面。它可以为值机人员提供一个界面友好,可操作性极高的平台。其具备相位检测、场强检测、VU表检测、彩条显示、连续波形显示(可查看停播时间点)、警报、监听等提示等一系列功能。并且其显示界面自由度很高,可由应用人员自由设计。在我台发射台监测应用中,我设计的监测界面包含彩条显示、各频率监听按钮、连续波形显示三个部分。满足了现阶段我台调频发射台的各种监测需要。
该监测系统的报警功能可根据需求设置不同的阀值,在发生场强过低、反相、音量过小等现象时根据所设阀值的不同进行不同级别的报警。比如场强低于20且持续时间超过30秒时即触发最高级别报警。弹出故障信息并由监听音箱报发出警声。并且可根据电台的播出时间编排监测计划单,使所检测的各频率在停播时间内不进行监测,以保证更高的工作效率。
该监测系统投入使用后,大大提高了我台调频发射中心的工作效率,使我台值机工作人员更主动的掌握空中信号的状态。并在发生发射机房故障或者主控机房故障时,双方的值机人员可以更好地建立联动机制,以便更加及时有效的处理故障,保证我台安全播出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新检测系统大大节约了发射台值机员机房的空间,并且操作简单易学,成本相对老式监测系统降低50%以上,适宜在中小型发射台推广。
参考文献
[1] 洪正辉.中波发射台台区视频监控系统特点及抗干扰、防雷简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7(24):24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