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的这句话,很多教师都明白,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成为一个“善假于物”的人,将“物”的功能发挥到极致,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有两个问题首先要厘清:一是可“假”之“物”有哪些,二是怎样的“假”才称得上“善”。从备课的角度,各种报刊、书籍,以及网络上与教学相关的资源都应纳入教师的视野;从上课的角度,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教学媒体)当为不二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