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ehu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中,涉及道德成长的各个方面。仅以高中语文课本来看,德育内容就十分丰富。合理的利用教材,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寓教于学是我们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1.对爱国主义教育,采用开篇入题法、以情动人法。
  我国从古代开始一直到近现代,有无数的先贤和革命志士为了祖国的完整,为了国家的兴盛和安定,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写下了许多不朽的篇章,课本中有不少的课文都对这些做了记载。如《屈原列传》记述了屈原为祖国忠心耿耿,正道直行,竭忠尽智的精神。不仅如此,他“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的个人修养也是德育的重要部分。还有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忧国忧民等等,都是难得的爱国主义的教育题材,我们可以通过饱含感情的对作者、写作背景作介绍,或者用与作者或主人公相关的爱国故事导人课文等开篇入题形式,让学生对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有更直观的认识,也更容易产生爱国主义情怀。
  2.对坚强意志教育。采用课外活动和影片教育与写作文、课内语言交流相结合的方法。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还有许多课文内容展现出对学生意志人格的教育。对于这类文章,我们不难找到与作者或者主人公生活历程相关或者相似的电影,如果可以让学生先看电影,再对课文内容发表感知,加以对比,最后要求他们写观后感或者利用课堂要求他们用语言来阐述自己的感受,这样不仅使学生更深入了解文章内容,也加强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对他们的坚强意志的形成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作者那种身残志坚,发奋学习的精神对学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可以让学生看与之相关或者类似的电影,如残疾人歌手李琛主演《一样的人》,然后让学生将电影内容和课文中作者的经历结合起来写观后感或者做评述,学生会受益匪浅。当然像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这些相关的历史事件中古人“忍一时之羞辱,成一生之大事”,面对困难不放弃,反而更奋发努力的坚强意志,也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的德育教育内容
  3.对勤劳、坚持不懈、珍惜时光的教育,可以用课内讲解与课外活動结合起来的形式进行。
  勤劳、坚持不懈,珍惜时光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是一种极其难得的精神品质。在我们的课文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阿房宫赋》都批判了贪图安逸的人生态度,倡导忧患意识;《劝学》中道出了坚持不懈、用心专一、善于反省是成功的关键;《兰亭集序》中道出了人生短暂,珍爱人生的古言;《石钟山记》告诉了我们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这些内容,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做正面引导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周末时间,让学生参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如爬山、做一天的打工者、今天我做一家之主等,让他们感知生活的不易,在流汗中体会生活的辛苦以及恒心毅力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学生会真正体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也更会珍惜所拥有的幸福,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珍惜光阴,更加尊重自己的父母。
  4.尊师重教、敬老爱幼以及正确的交友观的教育可以采用联系实际、正误对比、评价法。
  我们的课文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尊师重教、敬老爱幼以及正确的交友观。如《师说》《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阐述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和师生的互相尊重以及对待老师的态度等;《祭十二郎文》中如兄弟般真挚的情感;《陈情表》中对祖母的尊敬和知恩图报辞官侍奉祖母的声声请求等,都是对学生进行这类教育的好篇章。我们可以联系生活的实际,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某些不和谐的因素或者某些人错误的做法作对比,让学生更进一步的领悟,从而让他们产生一种道德情感,去履行自己的社会任务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5.加强语文教师自身的道德,注意教师在课内课外的言行是德育教育最根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要教书育人,要担负起向学生传授科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重任。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汉语言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还必须要有高尚的师德,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将良好的师德形象深深印在学生的心里。每位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教师在课堂课后言行一致,更会成为学生的一面镜子。许多学生对于老师常常听其言,观其行,如果身为教师自身面对喧嚣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诱惑,守不住心灵的一片宁静,被世俗尘埃所染,为金钱物欲所动,不能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即使在你的课堂中渗透再多的德育教育也只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了。相反,如果学生对教师的道德修养肯定,喜欢这名老师,顺理成章也就喜欢相关的学科,在兴趣中学习,积极向教师看齐。总之,我们教师要让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其他文献
《百尺梧桐阁集》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清人别集丛刊》中的一种。此书传世不多,现得以出版,有其一定的价值。但似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下面谈谈对出版说明的意见。  《百尺梧桐阁集》的作者汪懋麟,字季角,后更号蚊门。《清史稿》中有传,称其“绩学有才干”、“才气横逸”。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也说他“文颇修洁,善为表幽之作。《董妪传》言屠城之惨,知扬州十日未必尽诬。”《百尺梧桐阁集》资料丰富,很有参考
摘要: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地理学科树人、育人的重大作用,是地理学科的核心价值所在,更是地理教学活动的最高目标和归宿。本文基于2017年高考试题带来的启示,刍议原创试题命制过程中人地协调观落实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原创试题;途径  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全国卷和地方卷都紧密围绕 “服务选拔、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进行考查,重视立德树人的导向作用,涌现出一
“语文的外延是整个生活”、“不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这不仅是本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真切感受,也是对当今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脱离社会生活现象的反思得出的结论。  的确,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功利化倾向严重。许多教师眼睛只盯着分数,一门心思抠“知识点”,让学生整天挣扎于题海之中,不愿花精力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观察社会、思考生活、
《雷雨》剧中,蘩漪被称为“最为炫目的一道闪电”,她是全剧的中心,是戏剧冲突的制造者和推进者。蘩漪的思想性格是极其矛盾和复杂的,这种矛盾包括在与周朴园的婚姻中抗争与妥协的矛盾,在与周萍的畸恋中个性解放与个性丧失的矛盾,在母子之爱中的无私与利己的矛盾。种种矛盾像一条条无法挣脱的绳索纠缠着她,网织着她。矛盾的锯条锯割着她的心灵,她想冲出牢笼反使自己成为禁闭在“阁楼上的疯女人”,她想拯救自己却拖着别人一起
英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说、写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来說,能体现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而写又是书面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在四种技能中占有独特的位置。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与大家交流和探讨。    一、通过阅读增加知识储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生动说明了书面表达和广泛阅读的关系。研究表明,正确指导学生阅读是解决词汇问题和迅速提高第二语言能力的有效必由之路。学生们在培养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加强环境意识教育也成了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美术与环境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始终以自然环境、人为环境及其中的人和事作为自己关注的对象和创作之源。而且美术总是以一种理想化和审美化的眼光来看待和创造一种意境,反映美好的愿望,这在东西方的山水画和风景画中体现尤其明显。另外,感官和物质材料的运用也与自然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
英语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和自学能力,才能在学习和运用英语时逐渐提高,才能在遇到新问题时能够钻研并解决问题。换句话说,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有计划、有目标增加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达到教学效能最大化的目的。那么,在控讲强练实施过程中,怎样才能实现既定的目标呢?当务之急要從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入手。    一、培养学生读英语单词的能力    单词
摘 要:体育游戏在体育课堂不同阶段的适时应用,能够促进体育游戏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能够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体育游戏;课改;游戏设计  相信每一个经历过学生时代的人,都不会忘记:老鹰抓小鸡、丢手帕、捉迷藏等体育游戏带给我们的快乐体验,无论岁月怎么流逝都依然印象深刻。作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的内容和任务及其结构特点,合理地运用体育游戏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动作,完成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如果以培养现代人才作为宗旨,那么目前的教材、教法、师资都与此不相适应。现就中学语文教学谈谈粗浅认识。    一、语文教学的现状    目前,语文教学开始从实际出发,遵照教学规律,重视适度优质,已形成几种教法:1.精讲实练,适合典范教材。实练,就是有选择有目的有典型意义的练,即能举一反三。2.以练代講,适合浅显的教材。有些课文浅显易懂,教师在学生事先阅读的基础上,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指导
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终结性的复习与考试,如何进行有效的中考备考,提高教学质量,成了我们每一位思品老师亟待解决的课题。现就如何选择有效的复习备考策略,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复习教学策略    (一)情感教学法  思想品德复习重视知识的补缺、应试技能的训练,而忽略学生的情感需求与价值体验。思想品德的中考要求有它的特殊性,它是在坚持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下,突出学科的德育功能,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