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探究思维的方法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iangyuzhucend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学模式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即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地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引导学生按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问题——假设——推理——验证——结论”进行探究,但还需对具体课程进行具体分析。现就《空气组成》(初三化学)一课中对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总结如下:
  
  一、激趣引题,自学探究
  
  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要引人入胜,要能抓住学生的心,调动学生的情绪。良好的学习情绪和精神状态,是学生自主学习成败的关键。自学探究则是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活动,是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重要环节。在信息社会开放式教育的条件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已不再是教师“单向输出”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关系,教师的角色必然转化为既是知识的输出者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该在学生自学探究的过程中为他们指明方向,传授方法,关键时刻给予指导和支持。在《空气组成》一课中,课堂伊始,教师利用简短、生动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舍勒、普利斯特里和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化学史,在短短一两分钟里,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此后引导学生在5分钟时间内读书自学,即教师为学生指出读书的方法和阅读重点后由学生阅读。通过自学,学生不但可以熟悉教材,而且可以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将学、思、疑、问连接起来。自学完成后,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如:为什么今天我们不用拉瓦锡分解氧化汞的实验来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为什么要用红磷燃烧的实验来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可不可以选用其他物质的燃烧来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红磷燃烧之后,水为什么会进入集气瓶?红磷燃烧时什么样?(因刚学化学,学生还不习惯于用“实验现象”一词)……有些问题生生之间可以互相解答,解答不了的问题,我告诉学生:不能等老师告诉你们,你们要像科学家一样自己进行实验探究。
  
  二、引导点拨,实验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初中阶段的各类化学实验,对学生都极具诱惑力,充分利用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极有价值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技能训练,同时还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将书本中的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探究的欲望,培养他们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课中,为了解决是否其他物质燃烧也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一问题,我给了学生红磷、木炭、铁、硫四种物质,在他们自学的基础上,我引导他们作了类似于红磷燃烧的四个实验。学生自己看到了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铁在空气中不燃烧,木炭、硫能燃烧,但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只有红磷燃烧才能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本身又给学生增加了继续探究的乐趣和动力。他们不免又要问:“为什么只有红磷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且测定的结果为什么会少于五从之一呢?”这些问题中有的不属于这节课的内容,可以给学生留一些悬念,由此调动学生的胃口,对后面的学习又增添了新的乐趣。学生提出的大多数问题(包括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则需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三、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同时又在实验中发现问题。以往问题的解答全由教师包办代替,得出的结论学生被动地接受后死记硬背,造成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能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原则和方法,复制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而无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在边学边探中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互相合作,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合作探究。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先用几分钟把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一下综合,然后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形式可采取生生讨论探究、小组讨论探究、整班集体讨论探究(包括师生间互相探究)。通过对话、争论、答辩等方式,发挥学生的学探优势,利用他们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已见的特点,使问题的结论更清楚、更准确。教师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引导、点拨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在《空气组成》一课中主要采用同桌生生讨论探究和整班集体讨论探究的方式,经过合作讨论探究,在这一课中学生充分理解了“为什么水会进入集气瓶?为什么只能用红磷燃烧来验证空气的组成?为什么进入的水小于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等问题。
  
  四、激励评价,引申探究
  
  问题解决之后,教师还应该以问题解决活动为基础,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对活动进行反思概括,进行反省性提炼整合。同时对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和探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反思概括具有以下意义:1、将新知识和原有的理解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提炼出概括性的知识,防止知识变成惰性的,过于受情境限制;2、理解如何应用不同的方法、策略解决问题。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知识的引申,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这些问题当堂解决不了,可以留在课下让学生思考。
  运用探究式教学可以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使师生双方处于平等、民主、自由、公正、宽容、鼓励和帮助的“伙伴”关系,双方互相接纳、互相敞开、互相理解,从而达到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真正摆正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作者单位:076250 河北省万全县孔家庄镇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在我们的教育管理中,有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值得我们去反思。有些教育工作者虽进行了一些反思,但却基于功利,不愿改正。在一些看似天经地义的教育行为背后,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潜质被我们以合理的名义扼杀、泯灭了。因此,反思我们的教育管理,其实就是反思一个人的成长,甚至就是反思教育的明天。    一、教育究竟该以什么为本?    【案例】两名学生课间各拿一拖把在教室里打闹,一不小心把教室门上玻璃打烂。这时
期刊
【摘要】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反映中学生精神世界的作文真正地做到张扬个性、理直气壮地表现自我,杜绝“美丽的谎言”的编造,远离虚情假意的造作。本着求真、求诚的作文之本,教育学生诚信为人、真情为文,在作文的磨炼中,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让青春与佳作一起焕发生命的辉煌。  【关键词】拥抱生活解开桎梏反思自我    中学生作文本应是最具个性品质和人文底蕴的,但是从上世纪初语文独立设科至如今,中学作文
期刊
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笔者曾多次努力过,总想把女生的跳远成绩提升到一定的阶段。然而,尽管学生也努力过,但女生的合格率不高。  笔者仔细阅读了《体育与健康》第三册96页高二年级运动能力定量分析参数表表一,其中女生跳远3.31米得60分,男生三级跳远7.80米得60分。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一个班的女生能跳过3.31米的只占总人数的10%,而一个班的男生能跳过7.80米的占总人数的95%。因此,是不是女生
期刊
【摘要】高三是一个非常特殊、非常关键的阶段,班主任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鼓动和引导;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用爱心引导学生;协调各种关系,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冲刺环境。  【关键词】高三班主任 鼓励关爱协调    高中三年级是中学生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点,既是中学生学习、生活的终点,又是学生走向新生活的起点。作为高三班级的班主任,责任是十分重大的。笔者体会到,高三班主任要做好
期刊
【摘要】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点培养任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直观思维能力、想象思维、批判思维等四个问题入手,利用典型试题,详细地分析了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创新思维发散思维 直观思维 想象思维 批判思维    创新能力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通常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已知的信息开展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
期刊
一、老师期待与学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学生决定着学习的气氛:学生争气,老师就没有什么大烦恼,就算自己在工作中有些不愉快,也会在学生中得到慰藉;如果学生不争气,老师就不会有好日子,总有阴影掠过的感觉。老师将学生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事业成功的老师希望徒承师业;事业不成功的老师则将学生视为自己的圆梦人。  学生心灵的私人空间总是面临着被侵占的危险,学生的心灵深处总想在逆反行为中寻求解脱。当学生
期刊
随着教材改革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是愈来愈简单,但学生高考成绩并未见大幅度提高,原因是多方面的,高考物理学科注重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动手动脑实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高考命题强调由知识向能力转变,但能力离不开基础知识的积累。    一、学好新知识,复习旧知识    系统掌握物理学科知识体系,是培养物理学科综合能力的基础。新课要稳扎稳打,不赶进度,夯实基础,提倡精讲精练、讲练结合、重点知识
期刊
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次质的飞跃,更是我国教育适应未来世界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我结合多年教学积累,觉得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应选择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上,因为一切创新、一切创造发明都源于问题,又终于问题。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在
期刊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等方面迈出了坚定的一步,它们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构建了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促进了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实验教科书,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好教科书的各种设计,大力改进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
期刊
当前,我国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致力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胡锦涛同志曾将和谐社会表述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既是和谐社会的内质,又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与途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就是为培养适应和谐社会的和谐公民而设置的。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总目标作了这样的规定:“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