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不仅仅是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对于其他学科而言也是学习的关键所在,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小学生而言该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们不断研究的课题。对此,本文通过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的 有效策略进行论述,希望能对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带来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前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将阅读理解和写作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水平。在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中,有很多的优秀作品,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开展阅读学习,积累好词好句,提升阅读水平,教师在开展这项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强化阅读能力,加大写作技术和水平,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读写充分结合,基于此,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展开进一步的论述。
一、借助教材激发学生兴趣写读后感
对于任何一位语文教师而言,在开展阅读学习活动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学习的目标,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将文章多度、深读并且讀透。特别是针对阅读的所有环节,教授学生能掌握相应的学习技巧和要领。在结合学习课本,只有是书本中的教材内容都是符合当前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和内容,因此,教师在开展此类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积极地采取必要的手段来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学习的活动,加之可以利用生动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中能深刻地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内涵,并且能掌握到作品中的中心意义,不但如此,还要让学生从这些字里行间内感受到文章的真情实感,才能真正地了解到文章中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始终都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合理科学的方式加以引导学生来掌握教材,并能汲取教材内容中的精髓之处。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由针对性的教学引导的方式,能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感受,并且强化学生的内在阅读体会。在这个时候,教师也可以适时培养学生进行阅读写读后感的体会和习惯,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学生发自内心地对作品的认识。
就比如,在进行学习“火烧云” 的这一节课程时,学生从文章中的内容就能深刻地感受到当时火烧云的这种天然现象,是多么的壮观,以此来彰显出对大自然的瑰丽以及变幻莫测,从而能很好地表达处对作者描写火烧云的赞叹之情,这时候让学生将自己的内心体会表达出来就能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在这个写读后感的基础上,能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对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立足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写作方式就是仿写。仿写其本质就是“照葫芦画瓢”,但是这种方式跟抄袭却不是一样的,仿写是基于对课本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根据仿写的文章的格式或者是构思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不仅仅是这样,还可以是通过选择具有参考意义的写作手法来全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仿写是非常有必要的方式和步骤,同时也是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重要基石,从阅读理解到写作,这个仿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才是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进行仿写[1]。
比如,在开展“白杨”这节课的学习时,教师可以由此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线并不那么清晰,都浑黄一体。”这是文章中的一段话,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从以上一段话中,你的感受是什么?”此时,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回答,从学生的回答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掘文章中所使用的表达手法以及内容的优美流畅等等,由此,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且加强学生的总结和写作训练。
三、依据课文,想象外延,展开续写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教材的内容,开展阅读理解学习以及写作能力的锻炼。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的文章中的内容是属于开放式的,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着,充分表达自己多文章结尾的意见,所以,在这个角度上教师可以多开展此类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科学引导学生将原文结尾当作写作的开头,有效地将自己的生活体会融入到写作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延伸故事情节,对故事结尾进行补充。
比如,在进行学习“少年闰土” 这节课程内容时,为了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及想象能力,让学生试想闰土以后的生活情况,接着写后续的故事。很明显,这种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学习的具体内容,合理科学地引导也是进行有创造性的续写,促进学生大胆思考,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继而从根本上促进其写作水平的全面提高[2]。
四、结合生活体验,书写日记
在除了以上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之外,还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写日记的习惯,通过每天写日记的方式,能走有效地记载生活趣事,提升写作水平,从客观的方式和角度来进行记录,让学生理解写作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在进行写作培养的时候,学生能有感而发地表达自己的体会。
又比如在开展“桂林山水”这节课程学习时,那么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入到关键词汇的学习之中,就像:清澈见底、波澜壮阔等词语均是描写桂林的词语,就当本节课快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一场拓展训练活动,让学生进行长期的合作学习,从中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随后,引导学生进行写日记,将生活体会有效地记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3]。
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是基于新课改的环境之下,有效地将读写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融入到教学之中,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很大的推动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多个角度出发,将仿写、续写以及改写课本内容的方式,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继而为写作能力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黄佩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究[J].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2020(1):43-44.
[2]黄桂莲. 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J]. 作文成功之路,2020(12).
[3]纪国祥. 读出新意,写出乐趣——谈小学语文的读写教学[J]. 课程教育研究,2019(46):106-107.
作者简介:
滕细忠(1978年11月08日),男,壮族,广西崇左人,广西南宁地区第二民族师范学校,大专,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江州镇中心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作者单位:江州区江州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前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将阅读理解和写作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水平。在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中,有很多的优秀作品,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开展阅读学习,积累好词好句,提升阅读水平,教师在开展这项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强化阅读能力,加大写作技术和水平,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读写充分结合,基于此,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展开进一步的论述。
一、借助教材激发学生兴趣写读后感
对于任何一位语文教师而言,在开展阅读学习活动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学习的目标,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将文章多度、深读并且讀透。特别是针对阅读的所有环节,教授学生能掌握相应的学习技巧和要领。在结合学习课本,只有是书本中的教材内容都是符合当前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和内容,因此,教师在开展此类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积极地采取必要的手段来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学习的活动,加之可以利用生动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中能深刻地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内涵,并且能掌握到作品中的中心意义,不但如此,还要让学生从这些字里行间内感受到文章的真情实感,才能真正地了解到文章中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始终都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合理科学的方式加以引导学生来掌握教材,并能汲取教材内容中的精髓之处。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由针对性的教学引导的方式,能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感受,并且强化学生的内在阅读体会。在这个时候,教师也可以适时培养学生进行阅读写读后感的体会和习惯,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学生发自内心地对作品的认识。
就比如,在进行学习“火烧云” 的这一节课程时,学生从文章中的内容就能深刻地感受到当时火烧云的这种天然现象,是多么的壮观,以此来彰显出对大自然的瑰丽以及变幻莫测,从而能很好地表达处对作者描写火烧云的赞叹之情,这时候让学生将自己的内心体会表达出来就能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在这个写读后感的基础上,能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对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立足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写作方式就是仿写。仿写其本质就是“照葫芦画瓢”,但是这种方式跟抄袭却不是一样的,仿写是基于对课本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根据仿写的文章的格式或者是构思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不仅仅是这样,还可以是通过选择具有参考意义的写作手法来全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仿写是非常有必要的方式和步骤,同时也是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重要基石,从阅读理解到写作,这个仿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才是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进行仿写[1]。
比如,在开展“白杨”这节课的学习时,教师可以由此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线并不那么清晰,都浑黄一体。”这是文章中的一段话,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从以上一段话中,你的感受是什么?”此时,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回答,从学生的回答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掘文章中所使用的表达手法以及内容的优美流畅等等,由此,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且加强学生的总结和写作训练。
三、依据课文,想象外延,展开续写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教材的内容,开展阅读理解学习以及写作能力的锻炼。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的文章中的内容是属于开放式的,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着,充分表达自己多文章结尾的意见,所以,在这个角度上教师可以多开展此类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科学引导学生将原文结尾当作写作的开头,有效地将自己的生活体会融入到写作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延伸故事情节,对故事结尾进行补充。
比如,在进行学习“少年闰土” 这节课程内容时,为了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及想象能力,让学生试想闰土以后的生活情况,接着写后续的故事。很明显,这种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学习的具体内容,合理科学地引导也是进行有创造性的续写,促进学生大胆思考,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继而从根本上促进其写作水平的全面提高[2]。
四、结合生活体验,书写日记
在除了以上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之外,还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写日记的习惯,通过每天写日记的方式,能走有效地记载生活趣事,提升写作水平,从客观的方式和角度来进行记录,让学生理解写作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在进行写作培养的时候,学生能有感而发地表达自己的体会。
又比如在开展“桂林山水”这节课程学习时,那么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入到关键词汇的学习之中,就像:清澈见底、波澜壮阔等词语均是描写桂林的词语,就当本节课快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一场拓展训练活动,让学生进行长期的合作学习,从中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随后,引导学生进行写日记,将生活体会有效地记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3]。
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是基于新课改的环境之下,有效地将读写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融入到教学之中,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很大的推动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多个角度出发,将仿写、续写以及改写课本内容的方式,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继而为写作能力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黄佩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究[J].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2020(1):43-44.
[2]黄桂莲. 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J]. 作文成功之路,2020(12).
[3]纪国祥. 读出新意,写出乐趣——谈小学语文的读写教学[J]. 课程教育研究,2019(46):106-107.
作者简介:
滕细忠(1978年11月08日),男,壮族,广西崇左人,广西南宁地区第二民族师范学校,大专,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江州镇中心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作者单位:江州区江州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