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涎香 漂浮在海上的黄金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ying0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船队满载香料和其他商品,从东方返回阿姆斯特丹港
费信

  明朝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曾访问过苏门答腊北部的一个岛屿。随行通译费信在《星槎胜览》中写道:“此屿南立海中,浮艳海面,波击云腾。每至春间,群龙所集于上,交戏而遗涎沫,番人乃架独木舟登此屿,采取而归。设遇风波,则人俱下海,一手附舟傍,一手揖水而至岸也。”于是,这个岛屿以龙涎得名。而有关龙涎香的身价,费信还补充道,“龙涎初若脂胶,黑黄色,颇有鱼腥之气,久则成就大泥。或大鱼腹中剖出,若斗大圆珠,亦觉鱼腥,间焚之,其发清香可爱。货于苏门之市,价亦非轻,官秤一两,用彼国金钱十二个,一斤该金钱一百九十二个,准中国铜钱四万九十文,尤其贵也。”
  因此,龙涎香在被发现之时已经注定了它作为珍物的命运,而后世对龙涎香源源不断的寻觅更为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世人从《星槎胜览》了解到,龙涎香来自深海,天然携带着“鱼腥之香”,焚烧时气味却“清香可爱”。大概是出于对浓香怡情的普遍共识,历史上,龙涎香被认为更适用于“酒宴花亭”,或为“房室之用”。中世纪的阿拉伯和欧洲也有将龙涎香混于饮料之中以促进情欲的记载。
  更为神奇的是,龙涎香的留香时间是麝香的20到30倍,制作而成的固体香料甚至可保持香气达数百年。南宋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写道:“人云龙涎有异香,或云龙涎气腥能发众香,皆非也。龙涎于香本无损益,但能聚烟耳。和香而用真龙涎,焚之一铢,翠烟浮空,结而不散,座客可用一翦分烟缕。”据此,周去非为我们揭开了龙涎香的一个秘密,就是龙涎本身并不散发香味,但却是聚敛香气不散的好材质,甚至能用剪刀将烟气剪开成缕。在香道中,香烟聚而不散是顶级香料的特征之一。因此,古代鉴别龙涎真假的方法之一就是燃香时将水盆放在旁边,如果烟气被吸收进水中,便是真龙涎香。《稗史汇编》中也有关于龙涎留香持久的记载。泉州、广州等地制作合香时,也常将龙涎调入香料中,用来聚敛龙脑、麝香等香料的香气,十多年后,香气仍然不散。
  在各种古籍中,龙涎香被描述得如此奇幻,因此我们也不难理解明代皇帝对龙涎香为何如此渴求。在当时的朝廷,官员如果向皇帝进献龙涎香,不仅能够获得金钱赏赐,还能够加官进爵。朱国桢就在《涌幅小品》记载过,嘉靖41年,户部尚书高燿进献8两龙涎香,嘉靖皇帝命令给价白银760两,加封太子少保。于是,浩浩荡荡寻找龙涎香的热潮就这样悄然兴起,从朝廷到民间,从陆地到海边。众多投机者开始从事龙涎香的买卖,东南沿海的龙涎香贸易一度极为繁荣。
  根据《广东通志》的记载,嘉靖、万历年间外国商船的龙涎香交易,每两价值百金;1693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获得罕见的重达182磅的龙涎香,托斯卡纳公爵极其喜爱,斥资25000克朗将其纳入囊中。
  龙涎香的身价还与其传奇的背景有关。相传,在唐代,龙涎香由波斯商人带入中国,因为香气浓郁,价格可比黄金。唐人并不识这种被波斯人唤作“阿末香”的香料,却被香气吸引,有人便向商人询问这种香产自何处,波斯商人回答,从波波力国来。波波力国也被写进书里,段成式的《酉阳杂俎》里有这样一句话:“波波力国,在西南海中,产阿末香和象牙。”唐人由此知道龙涎香的源地,又好奇这种香到底是怎么获得的?是从植物中采集还是从动物身上提取,又或者根本是一种弥散在某个岛屿上方的香气而已?波斯商人对此讳莫如深,只简略回答龙涎香是从海里捞起的。这个答案没有解开人们心头的疑惑,于是便有传闻龙涎香并非凡品,而是龙涎凝结而成,龙涎香的价格也涨了又涨。至于龙涎到底是什么?彼时的人们只能凭借想象力勾勒出海中龙的形象。
  然而,波斯商人刻意向唐人隐瞒的秘密却早已出现在阿拉伯世界里。在阿拉伯文学名著《天方夜谭》的第五百六十夜一章中,辛巴达展开他第六次航海历险,途经一座不知名的岛屿,岛上有座龙涎泉,蜡般的龙涎馨香四溢,流向大海,其实是鲸鱼正在取食,隨即喷出而在海面上凝结成龙涎香。在现代科学到来之前,世界上就已经有人知道所谓的龙,其实是深海巨物——鲸鱼。
  蒙古人在欧洲大陆的征战,开启了欧亚大陆连结的另一条线路。世人惊讶地发现,颇有生意头脑的阿拉伯人也将龙涎香带到了欧洲,引发王公贵族购买的热潮。但波斯商人又撒了一次谎,他们告诉欧洲人,这种香料的原产地在中国。欧洲人不仅相信了,还将龙涎香称为“灰琥珀”。
龙涎香

  波斯商人在欧洲游历经商,刺激了欧洲人的神经,他们开始将视线投向了充满异域风情和宝物的东方,在大航海时代的叙事下,欧洲人眼里的东方遍地黄金,香气四溢,正是他们需要征服的地方。在这种东方情结驱使之下,龙涎香显得更为突出,因为它香气奇异,数量稀少,又很受世人追捧。龙涎香因此成了欧洲商人们最想掠夺的宝物之一。欧洲人征服了盛产香料的马来群岛、摩鹿加群岛,把成船成船的黄金和香料运回欧洲,可是被称为“灰琥珀”的龙涎香到底从何而来呢?欧洲人仍然一无所知。但他们开始相信这种香料和琥珀没有任何关系,因此也不称其为“灰琥珀”,而改为中国人命名的“龙涎香”。
  某次海上捕捞过程中,欧洲渔民从一头巨鲸的肚腹发现了一种黑乎乎的物体。这并不是他们第一次发现这种黑乎乎的东西,但这一次他们没有把它扔到海里去,而是随手放在了甲板上。几天后,船上的人惊奇地嗅出了空气中一种奇特的香味,香味如此特别,让他们不得不寻找它的源头。于是,渔民循着这种香味一路找去,发现了这股奇香正是从那块没丢掉的黑色物体中散发出来的。这个时候,它的颜色不再是刚挖出时的黑色,而是微微泛灰。最后,众人才知道这就是价比黄金的龙涎香。波斯商人隐瞒的真相最终还是被揭开了,而波斯商人的一片苦心看起来只是希冀将这种海上珍物据为己有。   但大自然始终是慷慨的。在美国分子生物学家克里斯多夫·肯普看来,只要在抹香鲸出没的海域,任何海浪冲击都可能带来龙涎香,人们也可以在海浪的高潮线附近找到它。“龙涎香会像冰山一样隨波逐流,所以会和其他漂流物一样,在暴风雨或长时间的強风吹袭过后聚集在高潮线附近。龙涎香很轻,像浮石那样,摸起來有一种蜡般的质感。”
  肯普是《漂浮的黄金》一书的作者,他将龙涎香比作“漂浮的黄金”,而写这本书正是缘起于他在纽西兰的生活经历。一天,海边出现一块神秘物体,当地人推测这个物体可能就是价值不菲的龙涎香。人们争相切一块回家坐等发财,因而引发一阵哄抢。结果,那个物体被证明不过是一块被丢弃的猪油。这个故事引发了肯普对龙涎香的兴趣。
  关于龙涎香的成因,目前比较一致的说法是,抹香鲸吃下的乌贼会通过其4个不同的胃,而乌贼的喙子和软骨因为无法消化,刮伤鲸鱼肠道后形成一种固态物质。有时它们会随粪便排出,有时会堵塞肠道,导致肠道破裂,而这些最后都龙涎香最初的材料。
  然而,并不是所有形同蜡块的原生物都能成为龙涎香。只有那些在海面上长期漂浮、日晒、氧化而成的坚硬的蜡状物体,才能成为龙涎香。漂浮十几年的龙涎香呈褐色,价格最低。漂浮时间越长,颜色越浅,而漂浮上百年的龙涎香呈灰白色,价格最高。这也是欧洲人称龙涎香为“灰色琥珀”的原因。
抹香鲸

  原生质龙涎香由于质地稀薄,抹香鲸往往很难排出。鲸鱼是一种情绪丰富的动物,它的行为往往与情绪有关。鲸鱼在喜悦时肠道蠕动会加快,高兴时尾部会出水拍摇,
其他文献
“去吧,我的诗!去航时间的大海!去接受无情的考验!”这个号角般的句子不止一次出现在诗人纪弦的文章里。年轻时,他是“为文艺而文艺”的热切拥护者;7月22日,101岁的他带着自己的诗歌去了更遥远的地方。  晚年的纪弦,与太太住在旧金山半岛圣马提奥一个老人公寓里,每天早上吃两片面包(一片涂奶油,一片涂果酱)、一杯咖啡、两杯红茶,中午晚上各吃一碗饭,之间不吃任何零食。  纪弦的外形很有辨识度:唇边留一小撮
王瑶  (1914-1989) 字昭琛,山西平遥人,北京大学教授、文学史家。先是从事汉魏六朝文学研究,后来转向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新文学史研究学科的奠基人,著有《中国新文学史稿》《中古文学史论》《鲁迅作品论集》等。著名弟子有钱理群、陈平原、温儒敏等。  1980年代初,导演黄健中带着演员刘晓庆来到北大镜春园76号,拜访自己二哥黄侯兴(中国社科院郭沫若纪念馆研究员)的导师王瑶。几天后,王瑶自我调侃地
我父亲名叫夏兆华。小时候过春节时,家里贴的春联是:“兆光耀彩;华祝三多。”春联把父亲的名字嵌了进去,同时点出了“华”字的来历。“华祝三多”出自《庄子·天地》,寓意期盼富、寿和多男子。以“华”字的内涵来衡量,父亲子嗣繁茂。父母共有8个子女,其中五男三女。我是家中老七,男孩中排行老四。至于寿与富,差距都比较大。  父亲年轻时只身从乡下来到江苏泰县姜堰镇,在北街八鲜行做伙计。民国时期姜堰镇是苏北地区著名
6月7日,消防人员在厦门高架路上的快速公交纵火事故现场灭火  陈水总被警方定性“因自感生活不如意,悲观厌世而泄愤纵火”;他的身后留下一堆冰冷的表格。  在厦门市思明区中华街道中山社区居委会,这些表格被装订成厚厚一本《陈水总情况资料册》。它仍不足以说明一介“草民”对同处一车的陌路人实施“极刑”的动机。  与陈水总的人生有着短暂交集的人们,都对他结束生命的方式难以置信。这位“爱穿白衬衫,偶尔甚至会打起
墨尔本芬达士街火车总站  华人把墨尔本称为“猫本”。  “到了你就会知道。”  出发前,麦克一路盛赞墨尔本,还把悉尼贬得一文不值。  就像北京和上海、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以及世界上其他地方上演的双城记,悉尼和墨尔本一贯被人拿来比较,并且相互瞧不上。麦克尽管出生在悉尼,墨尔本却见证了他记事以来相当比例的成长历程,被他视为故乡。在他眼里,悉尼不过是除了歌剧院和海港大桥之外便一无是处的无聊城市;墨尔本没有
拍摄于印度菩提伽耶大觉寺内1  傍晚时分,菩提迦耶大正觉寺里的甬道上,刚散了法会的僧人与来此朝拜的佛弟子们光着脚走在雨水里(寺院规定进门后脱鞋),或几个人聊天,或一个人拿着念珠持咒,或默默前行,宗萨钦哲仁波切(以下简称宗萨仁波切)和助手迎面走过,佛弟子们全都停下脚步,恭敬地侧立路旁,让老师先行。  十几米长的甬道上,一排被雨淋湿的紫红色僧袍成了暗红色,在绿树的映衬下,散发出沉静、庄严的气息。  雨
历来评论《金瓶梅》者,论及西门庆形象,大多以“淫主”、“奸恶”目之。以传统道德立场而论,这本身并不错,但却不能充分解释西门庆这个人物身上复杂的人格构成,也无力解释这种人格的出现与明代中后期的社会政治、法律、价值观以及社会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  正如前文所述,西门庆既无父母在堂,也无兄弟相伴,更没有从祖先那里继承一丝半点的亲族关系(不论是父系还是母系)。他从父亲那里获得的惟一遗产,仅仅是生意的本钱和
《马布里 寻路中国》 本刊记者 徐梅  19岁加盟NBA,单场比赛拿过50分,参加过两次NBA全明星赛,“梦六”主力,手持年薪两千多万美金的顶薪合同——曾经的“纽约之子”马布里从未料到自己的人生会一败涂地。  马布里到CBA打球,不是又一个前NBA球星到中国淘金的模板,而是一个曾经的超级明星在跌落谷底后,重新找回自己的故事。  “在中国,神给了我最需要的东西——被需要、被承认、被认可。”他不缺钱,
两岸对“老蒋”的常用称呼,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由于历史原因,大陆长期抑蒋,却一直使用“蒋介石”,这是一个尊称,与抑蒋的原意背道而驰;台湾尊蒋,却动辄称“蒋中正”,直呼其名,甚为无礼。此事两岸异观,但在不得体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  《颜氏家训》:“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古人有名有字,名主要用来自称,此外也供同辈或长辈称呼用。字有尊重的意味,专供他人称呼自己时用。  顾炎武认为,古人是“生不讳名”,老
最常滥用的禁药  ◆全球15至64岁的人中,约有4%使用大麻。北美洲当地人口的10.3%、南美洲的2.6%、欧洲的5.6%、大洋洲的15.3%、非洲的8.1%、亚洲的2.1%是大麻使用者。  ◆在美国加州,登记购买“医用大麻”的人里,90%的病历没有需要大麻治疗的相关疾病,70%不到40岁。  ◆全世界最大的非法大麻消费市场在欧洲,年度流行率为5.2%,欧洲滥用大麻百分比最高的是西班牙和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