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创新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g61367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要在学好基础知识上创新。
  
  小学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學科,《小学语文大纲》指出“小学语文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和创新服务。具体要求在学生的识字、写字、口语、朗读、阅读、作文等学习中,一步一个脚印,学到丰富的基础知识。学习同时要在观察、思维、发言、提问等方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做好基础教育的同时,渗透创新意识,使创新和打实基础同步进行。如:识字教学时讲究巧妙的识字方法,课堂提问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多问“为什么”提倡新颖构思等等。
  
  二、要让学生成为创新的主人。
  
  学习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和状态,使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和发展。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创新机会,让学生“大展拳脚”,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拨、指导,更要给以关爱、信心和力量。增强学生创新积极性。引导学生独力的疑难解惑,自辨是非,自主奋斗,追求创新。在具体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求异想象。畅所欲言。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能做到问题自提,规律自找,难点自破等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创新的主人。
  
  三、要给每个学生创新的机会。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正常人从儿童期开始,久居、就具有创造能力。在人与人之间创造能力只有大小之分,没有有无之别。所以,创新不是优等生的“专利”而是全体学生都有的权利。为此,教师必须面对所有学生,开发和利用学生的有利资源,因材施教,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创新,在课堂教学,阅读教学,口语训练等教学中,教师要顾及到差生,为他们确立适当的目标要求,让他们感到自己“能行”。激发其创造力。在作文教学中采用多角度立意,多方面选材,多样化体裁,多形式表达等,让全体学生的创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特别要改变教学中教师不顾及学生差异,在训练中统一标准,统一方式,把学生思维套在一个“框”中,使其不敢有“非分”之想。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有不同看法,不同见解,让他们“各抒己见,各具特色”。即使有些学生有不当或不正确的认识,教师要委婉指出,不能批评,要保护学生创造的火花。
  
  四、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创新,应有它的个性。特别是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抓住语言文字训练。教师要以教材为载体,挖掘教材中有特点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训练。通过对词句的反复朗读,悉心揣摩、品味,悟出语言的内在美,引导学生把学习语文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融会贯通,自悟自得,逐渐提高学生的悟性,培养学生灵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习语言中发展,创新能力在学习语言中养成。
其他文献
由于“创设教学情境”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紧密联系,因而成为新课程实施以后教师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语。怎样设计有效的教学情境,为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广大教师仍然有一定得困惑和迷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从而走进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自由王国。  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
中学阶段地理教学学生并不重视,缺乏动力,学习兴趣不浓,对地理课程缺乏求知欲的学习态度,各方面都在预测其发展趋势和特点。我们地理教育将面临什么问题,地理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应如何转变观念以投身改革的实践,有必要做一番认真地思考。  一.教育职能的转变,重视地理教学目标与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模拟情景训练、培养其合作与竞争意识为主线,同时抓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使其保持浓郁的学习兴
在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主要是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问题。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   一、在教学切入点中创新   这个切入点就是课文的人文因素与学生思想情感的共
俗话说,“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句话说明人是有差异的。我们教师所面对的学生这个庞大的群体,差异更是明显。由于先天因素尤其是后天所处的区位、家庭、学校、老师等因素影响,造成了每个学生在学习的思维、方法、主动性和学习效果的差异。如果教师不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认为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种错误思想势必会造成教学方法陈旧、单一,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的
分析2011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历史试题,可以看出,新课标卷下的高考,更侧重于能力和历史思维的考查。试题虽然是以多种灵活的方式呈现,但几乎没有对教材内容的直接考核,更多的是运用了图文材料、史学观点、名人言论、影视资料等,通过创设新情境新问题,来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和诠释历史的能力,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阐释评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主要趋势之一了。2011年全国卷12道历史选择题中,
【摘 要】为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形式,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本文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采用“四环节”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果。“四环节”是指“活动主题的确立、活动目标的制定、实践活动的实施、活动效果与评价”。本文以《校园绿化》为例具体展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全过程。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 “四环节” 教学模式  《综合实
【摘要】中国是世界公认的“礼仪之邦:,重视”礼“的教育和建设是中国人的传统,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注重礼仪教育的传统并未过时,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开展礼仪教育有着特殊的必要性。  【关键词】礼仪 礼仪教育 学校    1.礼仪教育的内涵    何谓“礼仪“?字典上解释说:礼,是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仪:是指人的容貌、举止。从这个概念的界定中我们明白,礼仪具有道德性、社会
【摘 要】学习英语要注重朗读和背诵,尤其是初中英语。朗读和背诵是初中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口语能力和成绩的有效途径和必经之路。   【关键词】英语教学 朗读和背诵  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经常听到老师这样的抱怨:年级越高,学生在课堂上越懒,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越低,说出来的英语也越难听.这种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我认为我们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玩耍,甚至做梦用的都是汉语。即使学了英语,也无用武之地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对特定的事物或人所产生的积极的带有倾向性、選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兴趣可以使人智力得到开放,知识得以丰富,眼界得到开阔,并且使人较快地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热情。兴趣在人的学习、工作及一切活动中起着动力作用,会促使人深入钻研、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就会怀着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学习,感觉学
据查,小学生对作文感到吃力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害怕和讨厌“硬逼”他们写作文。其次,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如果能让学生就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取生活中的事或物,经常练笔,习作训练效果则会更好。我们如果把学生比作一只鸟的话,那么,把“笼子”打开,还其自由,任其飞翔,让生活去教会他习作,激发学生兴趣,从“要我写”的被动心态中解脱出来,产生一种“我要写”的强烈的习作欲望。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