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题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 :当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iCr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师引导学生意识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需要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2.重视情感的感染与激励。
  教师的感染力就是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说一句“你说得真不错”,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开展数学游戏或竞赛;让学生走出课堂,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学习;低年级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编插童话故事等来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二、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1.利用教材中的新奇因素,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长方形的面积”教学时,先安排了一个抢答,展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竞赛。
  如果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l平方厘米,那么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回答前三个小题,学生争先恐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到第4小题时,大部分同学闭而不答、只有少数同学说是1平方厘米,此时教室里很安静,课堂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师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出击,说道:“你们想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想!”,老师继续说:“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发现这个规律。”在老师创设的这种情境下,孩子们进入了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促使他们保持继续探索的愿望和兴致。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
  2.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功感。
  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综合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来回答;对子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来回答;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请暂时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同学来回答。这样所回答的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高一些、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他们的成就感就强一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浓一些,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策略
  1.鼓励质疑问难、敢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尽管有些一问题已经超出本节课的内容,但这些学生比起不提任何问题的学生更具有潜力。
  例如,在一次素质教育的研讨会上,一位教师在进行“十几减9、8”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在课将要结束时,一位学生问:“老师12-9,2减9不够减,我是倒着减的。先用9减2得7,再用10减7得3,因此12-9=3,这样做可以吗?”开始会场非常安静,片刻之后,这个问题就像一颗一“炸弹”抛了出来,在场的老师们议论纷纷,显然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不仅是授课老师设有想到的,就连听课老师们也为之一震。授课老师不但没有批评这位同学,而且高度评价他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采取了非常灵活的教学方法,及时组织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这种做法不但是合理的。而且是有很强的独创性。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教学的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积极地动手、动脑,使学生具有足够的创造空间。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3.让想象张开翅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特殊法宝。
  “创新”就要建构眼前不存在(或对创新者来说是不存在的)事物的设想,这需要想象。想象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方式,创新活动需要创造性形象思维能力,它是人们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对记忆中的表象,经过重新组织加工而创造了的新形象、新概念的思维活动。
  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让他们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只有教师有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
其他文献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它要求教育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使课堂充满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生产实践的现实生活中,以帮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
期刊
摘 要:高职高专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它培养的人才是企业需要的各种技能型人才。本文通过对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概念的阐述,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深入分析了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引入企业文化的必要性,进而提出校园文化引入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职教育;企业文化;校园文化  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  1.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
期刊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身份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变为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因此在课堂上究竟该怎样“讲”,对此我有以下的观点:  教师要不要讲?  传统的课堂从“满堂灌”转变为“满堂问”,都是以教师的讲为主,语文新课标下的新课堂怎样做?我认为,教师不仅要讲,而且要讲好。首先,学生对有些经验和方法是依靠自身无法获得的,所以教师必须要“给”要“讲”。其次要增长学生的知识量,
期刊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除此之外,识字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因此,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是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现结合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识字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把字的音、形、义相结合。  汉字是由音、形、义三个因素构成的统一体。识字的过程就是牢固建立字的音、形、义之间联系的过程
期刊
我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一、思想品德课情境创设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仅只是为了追求课堂的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为了达到知识与情感两者结合的境界,使知识的吸收和情境的熏陶凝成一种制胜的力量,从而唤起学生追求真理、向往崇高、探索未来的热情。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效率
期刊
众所周知,地理科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其教学目的是: ①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②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有关国情、国策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的教育。此外,还应结合乡土地理的教
期刊
打开一年级的数学新教材,给人的印象是:它就像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串联起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一堂数学课,教师就是要很好地运用教材,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恰当地采用某种情趣方法,给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内容,使他们经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萌发学习数学的志趣”的全过程。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能让每堂课“闪亮”登场
期刊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写话难是众所周知的,难就难在学生存在厌写、怕写的心理。然而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写话要注重学生语言积累,为学生营造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尽情地说,尽情地写,并为学生提供反复实践的机会。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低段写话的要求,我认为应该让低年级的学生愿意写话,会写话,让低年级学生在写话中享受成功的快乐。下面是本人的几点做法:  (一)写自己想说的话。  说话是写的基础,是
期刊
中职政治课是中职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向学生比较系统地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近几年,随着各地政治课教材的改革,一本本新教材呈现在老师和学生面前,新教材,一方面对学生的培养目标,道德要求,法律和价值观念作了调整,符合当前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当今社会所雪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也对老师的课程理念、知识结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期刊
摘 要:在农村中学从事英语教学十多年来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粉笔+黑板,课本+笔记本。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多媒体辅助教学也走进了课堂,尤其是它的图文并茂、声像具佳、动静皆宜的特点,不仅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中,也使农村教师大开眼界。电教媒体如同我的秘书,可“随叫随到”。  关键词: 善用 巧用 勤用 活用  一.善用多媒体,把学习当享受  阅读课文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