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立达:在恐龙时代的时光缝隙中旅行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ggaowa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他的发现,一亿年前的恐龙首次以鲜活的局部形态展现在人类面前。刑立达从恐龙足迹中勾勒史前世界,推动、重塑中国脊椎动物古生态系统,并以此为介质,向公众传递科学知识与思辨精神。
  时间失效了
  琥珀,这一类松脂化石,开启了古生物研究的新领域。层层包裹的松脂,让亿万年前的生物遗体得以免于侵蚀。“以前研究化石,很多时候要连蒙带猜。但琥珀里的动物跟生前没太多区别。”35岁的邢立达眼睛很亮,说话时眼神如钻子般往对方眼里钻,给人一种信服感。
  1995年,古生物界首次发现了里面带毛的恐龙化石,引起了恐龙与鸟类亲缘关系的大争论。而在2016年邢立达发现的这块琥珀化石中,科学家们通过系列技术处理,在一段恐龙尾巴上看到了清晰的羽毛、羽枝结构。“它的羽毛很独特,羽毛演化有5个阶段,最开始可能像人的头发,一根一根,后来开始开叉、旋转、不对称、对称等等,有很多细节。”邢立达说,这些发现对研究现代鸟类及羽毛进化过程有重大意义。
  对于具体分类,他仍遗憾得撇嘴。“我没有跟媒体说过,但是我们对这个恐龙尾巴琥珀非常失望,因为它扫描出来的尾椎骨骼跟皮肉等软组织贴得太紧,对具体分类造成非常大的障碍。”
  邢立达介绍,物种一般按照“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而这块琥珀中的生物,只能分到中间部分,对我们传统的古生物学家来说是非常粗略的分类,所以很可惜,你只能说这是某一类别。”   几年前,山东即墨一处工地发现了几百个恐龙脚印。赶到现场时,邢立达才知道在媒体曝光次日,工地用推土机铲破了全部的足迹化石。在建筑方扔掉的废土中,邢立达翻找出山东省发现的第一例翼龙(最早飞向蓝天的脊椎动物)足迹。他非常痛心地告诉施工者,“如果再等两天,再给我们两天时间,也不影响你们施工,起码我们可以把足迹信息记录下来。”
  眼下,全球古生物学家的研究都面临粗放型经济模式下的建筑开采的破坏,许多古生物遗迹在建筑施工中被发现并摧毁。邢立达在心里暗暗许愿,再遇到相关新闻或化石信息,就立即启动24小时响应机制,联系当地人或当地大学专家、政府部门加入足迹点的挖掘和保护。
  十年间,邢立达在中国各地留下了探索足迹,包含一百多个足迹点,其中九成是自费去的。
  “没人给你算绩效和工作量,但国内全职做这个的只有两三个人,那你不做,这些恐龙足迹很容易因为开路施工被破坏,或者自然风化坍塌。”邢立达声音清脆,“就是没有了。”
  汇成了地图
  “我偶尔跟老婆出去逛街,几乎每次都捡到零钱。”十多年的野外调研,邢立达自认养成了“在地上看东西”的好习惯,搜索方面比较敏感,运气也确实很好。有一年他去江西赣州,在公交站等车时,一回头,在小土墙上发现了呈放射状排列的一窝恐龙蛋化石;还有次去肃北野外时他冲锋衣掉了,回头找衣服的过程中,他发现了许多牙齿,最后挖掘出五六条小恐龙的化石。
  爽利地接受了“幸运”这一底色,邢立达隐去野外考察中的另一部分故事:在缅北为躲避地方武装冷枪,抱着标本、相机在湿滑丛林里狂奔数公里;在伊朗与伊拉克交界处的野外,遭遇极端分子,躲在墓地才逃出生天。野外调研遇到地震、坍塌、坠滑的死生一线,他不愿多提。
  跌宕精彩的瞬间只是少数,更多时间用在漫长的车旅和重复性的工作。踩久了绝壁、泥浆地,住久了帐篷旅馆,回到有安全、防滑路面的城市,邢立达有时也恍惚,然后一转头又辗转在一处处陌生的野外。
  人类对恐龙的认知在不断拓宽、深入,相继发现恐龙的羽毛和颜色,如中华龙鸟的尾巴竟然是橙白两色。但这些6600万年前就已灭亡的生物的生理和社会化情况,在邢立达看来,人类知之甚少,很多时候只能从现生动物猜测。在发现雷龙足迹化石后,科学家发现,人类之前对雷龙和其它蜥脚类恐龙生活习性的猜想是完全错误的。
  “恐龙学科跟其他学科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不存在恒久不变的道理,它的知识随时都在更新,变化非常大。”邢立达说,科学就是勇于质疑,除了传递知识,更重要在于传递科学内核,一种打破权威的、辩证的思维方式。
  集齐龙珠,召唤恐龙
  白垩纪琥珀中的蜥蜴、小青蛙、古鸟……在邢立达的“上古生物动物园”中,有四五百件琥珀脊椎动物化石。这些标本大部分储存在他与三五好友创立的一个非公立琥珀研究所中。今年年初邢立达去美国时,很多美国一流学者都对这个研究所的标本数量感到震惊。“我觉得,我们已经集齊琥珀世界著名的龙珠,现在可以召唤群龙了。”邢立达笑道。
  找他买卖化石的人也不少。“鉴定中介再交易,化石买卖就跟古董买卖一样。”邢立达介绍,此前由于古生物法规和监管缺失,化石买卖一度猖獗,一些地区出现有组织的古生物化石开采,一块石头,一本万利。而不专业的滥采滥开,破坏了这些珍贵的资源。
  “我们所有标本都按照国家的规定,一一编号、拍照、入库,禁止商业性买卖。”邢立达的馆藏标本大多从缅甸购买获得,“里面有我所有积蓄”,他表示,资金的支持者还有他的亲人与一些认同他梦想的好朋友。
  去年,缅甸国家地质学会的一位秘书长来北京培训,邢立达告诉对方,等缅甸政权稳定之后,他馆内收藏的所有来自缅甸的琥珀标本,都将归还给他们未来的国家级博物馆。“他听了极为感动,连声说感谢。我觉得这是应该的,是一个科学家的职业操守,你不应该掠夺人家的东西。我们已经研究了,就已经非常满足了,不应该再占有这些东西。”邢立达说。
  恐龙在这个蔚蓝星球称霸了1.6亿年,中华文明的历史只有几千年,而地质的一个时间单位就是百万年。“以地质阶段时间来看,恐龙灭绝,可理解为一刹。”他说,地质时间和人类文明的时间大相径庭。最近五年,邢立达每年到野外考察近两百天,最多一年达270天。他飞快地野外调研,飞快地写科普。他从石头中勾勒出有血肉的恐龙及它们所处的亘古世界,与自然风化和推土机抢夺时间。
其他文献
1月21日是春运首日,共青团中央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应急救援部、中国民航局、中国铁路总公司等7部门共同启动2019年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春运“暖冬行动”,20余万名青年志愿者近日集中上岗服务春运。  1月21日,2019年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春运“暖冬行动”集中上岗暨春运志愿者主题活动日在北京西站举行。图为春运志愿者代表。  当天上午,2019年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春运“暖冬行动”集
明代张宗子有言,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他还提及,友人于西溪归隐,自己未能赴之,犹有遗憾。而今,西溪·洪园主人盛情邀我重游洪园,也遂了我的心愿。  历史上的西溪湿地,比现在大五倍,因后来不断开垦建设,面积逐渐缩小。西溪湿地当下有多大?不妨拿西湖比照,大概有两个半西湖大吧。洪园是西溪湿地收官之作,占总面积三分之一,近似一个西湖。洪园的荷塘就有50亩,夏日荷花别样绽放,景致
书 名:人间烟火,最抚人心  作 者:汪曾祺  出版社:读者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7月  定 价:49.00 元  开 本:32 开  装 帧:平装  ISBN:9787552706444  每当夏天来临,在炎热的天气中,便会想起汪曾祺先生的那句话: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因为生活在农村,年幼时院子里有一口水井,那个时候邻居已经开始喝自来
武汉封城前的某一天,我收到了一条来自前男友的短信,简短几行,劝我离汉。晚上,央视新闻又报道了武汉不明肺炎。当时,小寒刚过,大雪即来,我住在同济医学院内,除了上班,还要坐1小时公交车去学车,想在过年前拿到驾照。  收到短信后,我又想起了那段令人神伤的过往。分手6个月了,那个下着冷雨的武汉秋日,伯仁的父亲在广西的农村倒下了。他收到通报去世的电话和母亲的泪。“你爸走前去镇上买了双新鞋,一辈子不舍得穿好鞋
近年来“盲盒经济”十分火爆。所谓“盲盒”,就是盒子上没有标注何物,买卖信息极不对称,会强化消费者对购买结果的预期心理,以及可能会获得的惊喜感。  河南博物院推出一套文创产品,把时下流行的“盲盒”概念与文物结合,把青铜器、元宝、铜佛、铜鉴、银牌等“微缩文物”藏进土中。玩家拿起“考古神器”洛阳铲,层层挖土,再细细地扫去浮尘,神秘的“宝贝”慢慢呈现全貌……玩家通过亲手挖掘“宝物”,感受喜悦感和成就感。这
显考,端坐于中央  他刚离去  跪拜在左下角者  都是和他有裙帶关系的人  漆黑发亮,一块崭新石碑收拢了  散落于他乡的棋子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这一目了然的户口本  是父亲,在冒死向群山进谏夜宿花腰田间  戛洒江在枕边侧卧,日夜抒情  南恩瀑布怀旧,如幕,放映一部老电影  顶锋之上,石门洞开  迎侠客来,古道回荡着久远的马蹄声  朝阳谱成五线谱,歌唱幸福的生活  哀牢山,是靠山,护佑众生
2002年,年轻的杨健辞职创业,确立了以“中国风文化艺术写真”为核心产品的创业方向,并以审美高雅、内涵丰富、别具一格的摄影风格迅速征服了无数爱美女性的心。时至今日,他的“盘子女人坊”已从一个小小的摄影工作室,发展为拥有上海、深圳、长沙、加拿大多伦多等二百多家实体店,以及全国1000多家加盟店的产业集团。但杨健规划中的商业帝国才刚刚起步,他不仅要打造华人摄影品牌,还要进军服装、地产、旅游、家居等行业
风吹来雨  是心口的锁,长了锈  我的人间净土  呼吸沉重,爱人忧郁  此后,我俯身潜藏其中  一直等待開锁的人,亲临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人,或者我们自己也会这样:遇到不顺或受气,很容易把自己的情绪迁怒于别人。  有位读者发留言说,丈夫在单位工作不顺或是受了气,回家之后就是她的灾难。丈夫会因为一些小事情对她和孩子发脾气,把火气都迁怒到他们身上。  有时候,真的是很小的一件事情。比如前几天,丈夫回家后看到孩子作业的错别字,就大发脾气,孩子现在见到他爸爸就怕,夫妻俩也常常为此吵架。丈夫有时候也会反省,他明知发火不
最近在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热词,比如“双非硕士”“小镇做题家”“985相亲群”“海淀家长”等。这些新词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无论是就业焦虑、婚恋焦虑还是育儿焦虑,其背后都与学历焦虑挂钩,并且这种学历焦虑不只是一种个体困扰,而是正在成为社会整体层面上的一种集体困扰。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我们能够发现学历焦虑中的基本取向:不仅追求向上,而且规避向下。具体来说就是年轻人通过对学历的追求,以期获得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