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在沉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荷人裸鼠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移植瘤中观察肿瘤生长,探讨靶向VEGF小发夹核酸(shRNA)的作用.方法 生物合成靶向人VEGF基因的shRNA干扰真核表达质粒(psilencer-VEGFl -shRNA、VEGF-s1;psilencer-VEGF2-shRNA、VEGF-s2),同时合成含随机靶序列的阴性对照表达质粒(psilencer-Target-off-shrank,T-off).将构建的质粒分别转染于筛选的人皮肤鳞癌细胞株(A431),获得稳转细胞株.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稳转细胞株中VEGF mRNA和VEGF蛋白的表达.用稳转细胞株制备荷人皮肤鳞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裸鼠体内肿瘤生长,6周后(20d)处死裸鼠进行肿瘤病理学研究,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瘤组织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CD34蛋白的表达.应用stata 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转染VEGF-s1和VEGF-s2的A431细胞中VEGF mRNA表达分别为27.85±3.95和24.69±2.83,表达量显著低于未转染组(54.06±6.38,t值分别为6.05和7.29,P值均<0.01);VEGF蛋白表达分别为32.67±2.52和29.27±1.10,亦显著低于未转染组(52.85±2.23,t值分别为8.04和11.53,P值均<0.01).用转染VEGF-s1和VEGF-s2的A431细胞制备荷人皮肤鳞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裸鼠肿瘤体积分别为( 192.50±10.90) mm3和(203.67±3.21) mm3,明显小于未转染组(272.00±21.07 mm3,t值分别为5.80和5.55,P值均<0.01);裸鼠肿瘤重量分别为(0.05±0.03)g和(0.13±0.04)g,与未转染组(0.25±0.02 g)比较明显减轻(t值分别为9.60和4.64,P值均<0.01);裸鼠肿瘤细胞中VEGF蛋白表达率分别为52.00%±2.00%和56.67%±3.06%,PCNA阳性率分别为37.01%±2.41%和33.94%±3.25%,CD34阳性血管数分别为2.05±0.07和1.72±0.10,与未转染组(70.00%±2.00%、72.11%±3.02%和4.01±1.27)比较,均显著降低(P值均< 0.01).各项指标中,转染VEGF-s1和VEGF-s2组间、未转染组和T-off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向VEGF基因的shRNA能有效抑制A431细胞和荷人裸鼠皮肤鳞癌移植瘤中VEGF的表达,导致肿瘤生长受抑,肿瘤恶性表型减弱。
荷人皮肤鳞状细胞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中干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实验研究
【摘 要】
:
目的 在沉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荷人裸鼠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移植瘤中观察肿瘤生长,探讨靶向VEGF小发夹核酸(shRNA)的作用.方法 生物合成靶向人VEGF基因的shRNA干扰真核表达质粒(psilencer-VEGFl -shRNA、VEGF-s1;psilencer-VEGF2-shRNA、VEGF-s2),同时合成含随机靶序列的阴性对照表达质粒(psilencer-Target
【机 构】
: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12001镇江,江苏省海门市皮肤病防治医院,22600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南通大学医学院病理学系
【出 处】
:
中华皮肤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12年45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我们联合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及依巴斯汀、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慢性荨麻疹79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一、病例和方法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为门诊患者,符合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1],满足以下条件:①风团至少每周发作2次或2次以上;②病程持续6周以上.排除标准:①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②有严重肝、肾疾病或其他系统疾病;③孕期及哺乳期女性;④正在接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咪唑类
期刊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drug 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又称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疹(drug rash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DRESS),以发热、遍及全身的带有水肿的弥漫性红斑、嗜酸粒细胞升高和内脏受累特别是肝功能异常为特征,目前认为是由病毒感染[人类疱疹病毒6或7型( H
期刊
扁平疣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病,好发于面部、手背等处,亦可累及四肢,多见于青少年,常无症状,少数有瘙痒感.临床上常用激光、冷冻、化学剥脱及外涂抗角化软膏等方法,疗效均不理想.有报道,用伐昔洛韦联合中药治疗扁平疣取得良好疗效[1].我科自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用盐酸伐昔洛韦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扁平疣,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报告如下。
期刊
肥胖已被认为是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1].肥胖可增加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骨关节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与失眠、内分泌失调、直肠癌、胆囊疾病、骨骼肌疾病、重症胰腺炎、营养不良、尿失禁、特发性颅内高压等直接相关,还与焦虑、抑郁、社交障碍等间接相关.然而,肥胖对皮肤的影响则很少有人关注.肥胖可使皮肤屏障功能、皮脂腺和汗腺功能、胶原结构和功能、创伤愈合、皮肤微循环以及皮下脂肪等皮肤生理功能发生改变.
期刊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处理HaCaT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HaCaT细胞增殖活性;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HaCaT细胞β-连环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水平.结果 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对HaCaT细胞体外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药物作用48 h后对HaCaT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18.9%、23.7%、35.1%
报道一例由伞状毛霉和近平滑念珠菌所致皮肤和皮下感染.患者女,67岁,因左手腕“骨折”后外敷中草药夹板固定后形成增生性肉芽肿就诊.皮损分泌物直接涂片见革兰染色阳性出芽酵母细胞,组织病理检查:过碘酸雪夫及六胺银染色显示角质层及真皮内有粗大无分隔菌丝.皮损组织真菌培养在35℃时分别有霉菌和酵母样菌生长.霉菌经小培养形态学鉴定及DNA ITS 1~4区测序证实为伞状毛霉.温度试验显示伞状毛霉在37℃以上生
由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治疗学组与中南六省皮肤性病学符分会联合举办、湖北省医学会承办的“2012年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全国治疗学组暨第六次中南六省皮肤性病学术会议”,定于2012年4月26—29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
期刊
患者男,66岁.1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散在皮疹伴瘙痒,且症状逐渐加重,曾到我院皮肤科及外院多次就诊,诊断为银屑病,给予调节机体免疫、抗炎及糖皮质激素外用等综合治疗,患者症状可缓解,但反复发作,经久不愈.10个月前,患者因反复咳嗽、咳痰1个月来我院就诊,行相关检查后,明确诊断为左肺低分化腺癌伴肺内转移,银屑病.当时体检:卡氏体力状况评分(KPS)80,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背部及腹部皮
期刊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HSP)110对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E711-20配体的免疫佐剂效应。方法体外构建HSP110与HPV16型E711-20配体的复合物。将C57BL/6雌性6周龄小鼠15只随机分为3组:复合物组、配体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组,每组5只,腹腔注射免疫复合物100txg,肽10μg,PBS100μl,2周后重复1次,第2次免疫2周后,分离脾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免疫小鼠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