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芭蕉井展览馆:芭蕉食雨知恩露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tuzha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介
  内江芭蕉井展览馆建于张大干先生出生地,位于内江市公园街201号,是一栋六层楼的钢结构现代建筑。展览馆白2015年6月建立以来,已成功举办60多场文化艺术活动,组织编纂出版了《中华廉洁文化读本》,创作了《我爱我的大内江》歌曲,举办了近百场音乐会、研讨会、读书会、培训班和艺术沙龙,给数百名艺术家、工人农民和海内外侨胞提供展览、演出平台。2019年,芭蕉井展览馆被内江市中区人民政府列为优秀文旅企业,并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政府购买社会公益文化服务示范单位。
  杨念
  四川省内江市人,内江比尔金钻石公司董事长,内江市黄金珠宝协会会长。1998年创办内江比尔金钻石公司,2015年创办内江芭蕉井展览馆,2013年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2016年当选内江市中区第十六届人大代表。
  寄语
  2019年5月5日,时值张大干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为弘扬大干文化,传承大干精神,内江市芭蕉井展览馆特别举办“纪念张大干誕辰120周年书画展”。为此,《现代艺术》“新文艺”栏目特别对展览馆及此次展览活动进行了报道推荐。在此后的许多展览中,《现代艺术》也多次为芭蕉井展览馆提供帮助,参与其中并积极宣传。作为内江新文艺聚落代表之一,芭蕉井展览馆将不负所望,在《现代艺术》的支持鼓励下,始终秉承尽其所有的信念,致力弘扬大干艺术精髓,惠及普通市民大众,为复兴内江文化之地而奋勉。
其他文献
主管单位:德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德阳市散文学会  李艳  LIYAN  《德阳散文》主编。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德阳市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四川省杂文学会德阳工作站站长,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德阳工作站常务副站长,已出版散文集《灵魂的维度》《守望》。  寄语  送走2020年,迎来2021年。《德阳散文》与全国文学界同仁共同迎来21世纪开局的第二年,又是国家“十
樊强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都江堰市美术家协会會员。
摘要:《孟子》所引《诗经》以雅诗为最。他把歌奏于朝廷的雅诗义用来劝诫君王,表达对百姓的同情,可以说把圣诗进行了人化和俗化。本文通过对其雅诗的引用归纳和分析,探讨孟子强烈的民俗意识。  关键词:孟子 《诗经》 雅诗 义用 俗化  《孟子》一书共引《诗经》36次,有28处23篇都引自雅诗,其中大雅20处15篇,小雅8处8篇,在这之中,又有3处是对话时别人所引,他自己引用的是17处。  一、孟子对《诗经
自《马氏文通》以来,词类研究在汉语词汇、语法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历时和共时两个层面划分,具体词性研究又应该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具体词词性历史发展研究;二是具体词词性平面描写研究。汉语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具体词词性平面描写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争论往往忽略了二者的联系。本文以“是”为例,探讨词性论争问题。  一、历史论争  关于系词的词类属性,各家观点不一。①实词说。黎锦熙认为系词附属于动词;陈承泽、
两人先是各自在书法之路上独行,而后一见钟情,最后携手同行。高玉才和张义芬都是自幼时起便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因这份志同道合和某种特殊的际遇,两人走到了一起,并走向平实又绚烂的未来。风雨齐闯,苦乐同享;一生一世执子手,不离不弃共白头。  M=《现代艺术》 G=高玉才 Z=张义芬  M :二位是在什么样的契机下走上了书法之路?  G:八岁那年,表哥到我们家过年,当时他的暑假作業就有书法,我特别好奇
邓爱平的兰,柔而不弱,清秀雅丽,或于山崖,或于幽谷,或于顽石,似在随风摇曳。其变化过渡的墨色展示出花叶不同的质地与方位,而运笔的轻重徐疾,更觉干净,石的点染若不经心,虚实相生而法度自在其中。  大凡诗人总都知道“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的梅花,只能入“小窗横幅”,境界虽幽雅,却难免有小家之气。传统画梅注重“梅的韵”和“格”,以“横斜疏瘦”与“老枝奇特者”为上品,而鄧爱平认为现代画梅的审美标
浩劫瘟神,祸稔恶盈,躏荆楚恁疯传。岂惧邪祟遍,华夏肩担。北阙谋猷纛举,八荒鼎力拔山。更白衣天使,披挂袍甲,斩魅犹酣。   家国系念,死生何计?悬壶日月忠肝。医大道、良德仁术,济世春还。偏染毒身殒阵,亿民悼泪凄酸。屹存碑颂,长青万古,风范人间。   阳春·颂战疫情   岁节临,桃符灿,堪应万邦民忭。焉恶魅橫生,妖氛T、乱渡荆楚尽弥漫。宇穹霾暗。犹驾驭、震雷飚电。唯我党政龙韬妙,神州赤旗高卷。   病
德明先生书法艺术看似写他、写传统,却是妥妥地在写我、写当下,并在写他写我的交流中,证明中国书法是打破空间阻隔和时间界隔的,在形式与内容、当代与传统之间你侬我侬的综合艺术,从而去证明“书者,如也”的中国式审美判断。  就在太多的书法家被“写字”“书法”“书法艺术”以及“传统”与“当代”等问题搞得晕晕乎乎、不知所以的时候,德明先生依然清醒地坚守着书法艺术写他的本分和写我的状态。如此,你说他“写字”也行
在无垠的艺术世界里,传统与现代相融,青年艺术家们以其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创作的果敢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面貌,这种新不离旧、旧中出新的创作风尚以戏剧界最为突出。在当代戏剧创作舞台上,我们欣喜地发现不少优秀的女性戏剧艺术家崭露头角,她们倾力于文艺创作,或以细腻的笔触抒写着从古至今的故事,或于舞台方寸间演绎世间万物之情感。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是陈巧茹在川剧《卓文君》中所扮演的卓文君的一句唱词,人需
刘崇寿  字沛然,乐石斋、易铭主人,点石金再传,子芳堂后人。1967年4月生于三台。1982年随祖父刘子芳学习刊刻技术。亦随乡贤王芳珍、曾焕章二位先生游艺刊刻艺事,八九时日,于钟贵明先生深入学习刊刻艺事,并有幸得篆刻大家苏园老点化,学习篆刻艺术,1993年入中国书法函授大学系统学习书法篆刻,至1997年入谢季筠先生门下受艺。四川省意象书法研究会理事,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师,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