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9891210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标准1~6年级小学数学在“数学思考”方面提出了“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和“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的目标. 在新课程教材使用的过程中因为直观操作强调较多,有时则忽视了抽象的过程与结果,对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认识与研究不够,从而实践上很不到位. 本文试从小学数学课堂中,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途径.
  【关键词】 小学生;小学数学;抽象思维;培养途径
  我们知道一、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三、四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步提高,五、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继续发展,但学生的思维还是要靠形象来支撑. 下面我通过身边的一则教学事例,来诊断和探讨: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新课程教材的使用使得教师们对于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化非常注重,但是带来的问题是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关注和研究,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循序渐进过程,比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
  从认识过程来看,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通常分为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阶段. 感性认识,即形成感觉、感知和表象的阶段,是对事物的认识的低级阶段. 理性阶段,即对表象进行概括和抽象而形成概念的阶段. 表象是感知的保存和再现,表象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中介和桥梁. 它促进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跨越与提升.
  例如,加法交换律的学习,第一册是借助直观让学生感受3 2 = 5,2 3 = 5,第四册中则是一种具体形象,第七册则出现一系列算式38 12 = 12 38,560 310 = 310 560……进行初步抽象,并用语言描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在此基础上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a b = b a,进行本质概括. 在小学阶段有大量的计算教学,如何由算理的直观上升到算法的抽象应该是计算教学中永远要研究的主题. 所以,在教学中:
  1. 要重视形象思维.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形象,其次还应指导学生养成用直观化策略解决问题的习惯. 例如,到一年级数学组走走,听老师们说前一天有老师已经教学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上完课的老师反映学生对两类加法容易混淆,学生掌握得不好. 于是我便和老师们一起分析对策:在主题图教学之后分四步走,帮助学生辨别两类题,体会“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相加”. 第一步: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用计数器帮助对比、区分,如25 20,25 2,44 50,44 5,等等. 第二步:只拨第一个加数,想加第二个加数的拨珠动作,再说出得数. 第三步:计数器拿走,想象两数相加的拨珠动作,再说出得数. 第四步:看算式直接说出得数. 其他教师在教学中均采用了这样的四步,先教的那位老师也用这四步进行了补救,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基本上没有错误. 直观可以让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看得见的形象,可以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知识、建构知识.
  2. 要引导学生学会逐步地抽象.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其次,抽象除了可以使思维概括、简约、深刻以外,还有发现真理的功能. 抽象只有摆脱具体形象,才能使思维用算法化的方式得出新的结果.
  例如,六年级有这样一类题:一批布,做上衣可做20件,做裤子可做30条,这批布可做多少套衣服?(一套衣服是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这些题都可以抽象成方程问题,通过抽象的方式解决问题.
  3. 要重视表象的作用. 表象的基础是感知,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丰富学生的感知,要运用观察、操作、实验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感知. 在上述教学事例中,它的前提是学生必须有丰富的感知,头脑中有相关的图形表象,否则就很难进行. 表象思维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桥梁,教师要重视表象思维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上升过程中的作用.
  4. 形式运算——抽象思维训练的好途径. 有这样一道题:“一个正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这个圆柱的体积是正方体体积的百分之几?”学生1的解法是:假设正方体的棱长为6厘米,那么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都是6厘米,π × (6 ÷ 2)2 × 6 = 54π(立方厘米),6 × 6 × 6 = 216(立方厘米),54π ÷ 216 = π ÷ 4 = 78.5%. 学生2的解法是:把正方体的棱长看成a,π × (a ÷ 2)2 × a = × a = (立方厘米),a × a × a = a3(立方厘米), ÷ a3 = = 78.5%. 两种方法都得到了正解的答案,但是第一种是通过举具体的数据进行运算,第二种则是用字母代替数进行运算,即参数法. 显然第二种方法具有更高的抽象水平,也更具有概括性,但是能想到第二种方法的学生只有六七个.
  运算思维结构可以分为两个水平,根据皮亚杰关于思维发展阶段的划分,儿童从7岁到11岁为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运算一般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从11岁到15岁为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就是命题运算思维,这种运算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 小学里已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和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六年级学生的运算思维水平可以脱离具体事物与具体数据进行形式的代数的运算,也就是说已经具备了形式运算的基础与可能. 而在小学阶段解决数学问题中有时用代数法更具有普遍性、概括性和说服力,同时也为初中学习代数做铺垫打基础. 所以作为小学高年级的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形成运算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内容.
  【参考文献】
  [1]王文英.注重“过程” 赋予“生命”.小学数学教师,2006(4):23-30.
  [2]张丽琴.课堂教学中学生抽象能力较弱现象的思考.中小学数学,2007(8):53-59.
  [3]明方翎.关注学生需要 营造学习氛围.小学教学设计,2005(2):53-58.
其他文献
一、学习心理问题1.对学习的动机和认识不正确。不少职校生对学习的认知内驱力不足,对学习提不起内在的兴趣,学习的实用化倾向十分明显,有些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技能,会干活就行,
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提问,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有意识的为他们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  波利亚说: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万倍的是学生在想些什么. 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启动学生在允许
企业伦理与企业道德实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企业伦理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前提.变革管理伦理、引入道德资本是培育企业伦理的基本途径.
选择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Aac)的抗利福平菌株RifAac,通过人工模拟接种试验,采用选择性平板分离、菌落PCR(Bio-PCR)和常规PCR方法,观察该病原细
通过不同质量浓度的氰戊菊酯对鲤进行21d半静置染毒,测定不同时间血清、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观察染毒后氰戊菊酯对鲤肝、肾组织结构的影响
【摘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教学要改变单一的传授和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这就要求我们积极转变陈旧的数学教学观,让丰富有趣的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把数学课堂教学当作是学生展示激情、智慧和个性的舞台,充满生活的情趣和心灵的智慧.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生活情趣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入手,对当代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内容做了简单概括,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跨文化教育的一部分.本文回顾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分析了教学中的问题和相应的改
【摘要】通过概率统计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结合学生和专业的特点,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分别从学生的兴趣、课程特点、统计思想和教學模式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心得;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数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的科学,其中概率论是对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演绎的研究,而数理统计是对随机现象统计规律归纳的研究.